羅小玲,吳曉玲,趙 嫻,白書林,徐曉梅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口腔正畸科,四川瀘州 646000)
選擇2012 至2017 年在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就診的安氏II 類2 分類錯患者67例。按性別分組,男性23例,女性44例。按年齡分組:青少年組30例,年齡11~17歲,平均年齡(12.77±1.99)歲;青年組25例,年齡18~28歲,平均年齡(21.08±2.90)歲;中年組12例,年齡29~40歲,平均年齡(33.92±4.94)歲。納入標準:①ANB ≥5°;②前牙舌向傾斜;③深覆≥II°;④磨牙及尖牙為遠中關系;⑤無正畸正頜治療史;⑥無牙頜面畸形;⑦無顳下頜關節(jié)區(qū)的疼痛不適。
頭顱側位片機(德國Sirona Dental Systems GmbH Fabrikstr 31)、Uceph頭影測量軟件(中國)。
所有患者由同一醫(yī)生拍攝頭顱定位片。拍攝時,患者頭部處于自然放松的體位,上下唇自然閉合。然后由第一作者將頭顱定位片進行定點、測量,測量3次,取平均值。測量指標參考Burston、傅民魁等人研究[5-6],測量指標包括6 個骨性指標、8 個牙性指標及10 個口周軟組織指標,分別為SNA、SNB、ANB、MP-SN、MP-FH、Wits;U1-SN、U1-NA°、U1-NAmm、L1-NB°、L1-NBmm、U1-L1、覆、覆蓋;上唇基部厚度、上唇厚度、上唇緊張度(上唇基部厚度與上唇厚度之差)、下唇厚度、下唇基部厚度、下唇緊張度(下唇基部厚度與下唇厚度之差)、頦前點厚度、頦底點厚度、上唇長度、下唇長度。如圖1。
圖1 軟組織頭影測量指標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個樣本均數(shù)比較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法;兩個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口周軟組織與硬組織測量值相關關系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青少年組、青年組和中年組口周軟組織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安氏Ⅱ類2分類患者口周軟組織差異(±s,n=67)
表1 不同年齡安氏Ⅱ類2分類患者口周軟組織差異(±s,n=67)
將不同性別安氏II類2分類患者軟組織測量值比較,男性患者口周軟組織厚度大于女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安氏II類2分類患者口周軟組織差異(±s,n=67)
表2 不同性別安氏II類2分類患者口周軟組織差異(±s,n=67)
表3 安氏Ⅱ類2分類錯軟組織與骨組織的相關性變化(n=67)
表3 安氏Ⅱ類2分類錯軟組織與骨組織的相關性變化(n=67)
注:aP<0.05,bP<0.01
表4 安氏II類2分類錯軟組織與牙性的相關性變化(n=67)
表4 安氏II類2分類錯軟組織與牙性的相關性變化(n=67)
注:aP<0.05;bP<0.01
面部軟組織側貌對顏面美觀的影響巨大,傅民魁等人發(fā)現(xiàn)面上1/3及面中1/3顏面部結構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但面下1/3 的結構個體變異較大,它是整個頜面部最具有特征的部位[6]。有研究[7]認為面中1/3和面下1/3的協(xié)調是決定正頜手術成功的關鍵,而鼻-唇-頦關系的協(xié)調也是面部美觀的重要決定因素[8-9]。從穩(wěn)定性和美觀的角度出發(fā),面下1/3 軟組織的測量分析在正畸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10]。故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安氏Ⅱ類2分類錯患者口周軟組織差異及硬組織對軟組織的影響,為正畸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表5 安氏Ⅱ類2分類錯軟硬組織變化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n=67)
注:B:非標注化回歸系數(shù);β: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
國內外學者對于安氏Ⅱ類2分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側貌美學,傅民魁[6]等研究認為安氏Ⅱ類2分類的青少年具有較好的軟組織側貌,與正常的青少年無顯著性差異,但是對于口周軟組織厚度、長度及緊張度尚未研究??谥苘浗M織厚度、長度及緊張度會影響正畸治療計劃及療效的穩(wěn)定性與協(xié)調。故本研究旨在研究口周軟組織厚度、長度、緊張度等特點。
面部軟組織厚度受年齡影響,但國內外學者就年齡對面部軟組織厚度的影響尚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結論。Chen等[11]的研究認為顱面軟組織厚度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男性在45~59歲,女性在35~44歲達到最厚。白玉興等[12]對20~25歲年輕女性的面部軟組織2年增齡變化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口唇部軟組織隨時間增加變薄。因而本實驗設計青少年組、青年組和中年組來探究年齡對安氏II類2分類患者口周軟組織特點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組和青年組口周軟組織厚度大于中年組,但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實驗的研究結果與前兩位學者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本研究選擇的病例年齡跨度大、不同矢狀骨面型影響及納入的病例有限所致,所以暫不能得出口周軟組織隨年齡變化的整體規(guī)律。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脂肪分布和肌肉的緊張程度的差異,面部軟組織厚度還與性別有關[13],因而本實驗將性別作為研究因素來探究安氏II類2分類的患者口周軟組織特點,結果顯示:男性患者口周軟組織厚度大于女性,主要在上唇基部、上唇和下唇。由此認為:口周軟組織厚度具有性別差異,男性大于女性。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大多數(shù)標志點男性的軟組織比女性的厚。
面部軟組織特點除了受年齡、性別的影響,還與對應的硬組織和上下切牙有關[14]。為了研究安氏II類2 分類口周軟組織隨硬組織變化的規(guī)律,本實驗首先采用直線相關分析尋找與口周軟組織厚度、長度、緊張度變化有關的硬組織指標,然后采用直線回歸分析進一步探尋引起口周軟組織變化的原因,結果顯示:下唇基部厚度、頦前點厚度、下唇緊張度、上唇長度均受下切牙凸度的影響;下唇厚度主要受切牙相對位置影響;下唇長度主要受下頜平面角的影響。因此,切牙的凸度、切牙間的相對位置變化和下頜平面角會影響安氏II 類2 分類口周軟組織長度、厚度和緊張度。由此推測,切牙的凸度、切牙間的相對位置和下頜平面角變化會影響口周軟組織的平衡和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