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青山,南小利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內科,廣西 河池 547000)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主要病因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嗜酒、膽汁反流、藥物刺激損傷等,臨床表現(xiàn)為胃痛、胃脹、惡心、反酸等,治療時間長,治愈率低,且易反復發(fā)作[1]。本研究用健脾清胃湯聯(lián)合胃鉍鎂顆粒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8例,女12例,男16例;年齡23~75歲,平均(46.75±11.56)歲;病程9個月~5年,平均(3.45±0.69)年。研究組32例,女14例,男18例;年齡25~76歲,平均(47.38±10.74)歲;病程8個月~6年,平均(3.62±0.73)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均為Hp陽性,對本研究藥物無禁忌,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其他類型胃炎,正在接受系統(tǒng)治療,惡性腫瘤,免疫功能缺陷,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依從性差。
兩組均用胃鉍鎂顆粒[弘美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610]飯后溫開水沖服,1次3g,日3次,連續(xù)用藥6天后停藥1天。
研究組加用健脾清胃湯(自擬)治療。藥用黃芪15g,柴胡10g,丹參15g,黨參15g,蒲公英15g,厚樸15g,郁金15g,烏賊骨15g,黃連5g,雞內金12g,炙甘草10g,延胡索10g。水煎,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4周。
Hp清除率,14C-呼吸試驗檢測結果為陰性表示Hp被有效清除。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包括反酸、胃痛、胃脹,根據(jù)各項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分值均為1~3分,評分標準為1分:癥狀輕微,日常生活、工作不受影響。2分:癥狀明顯,日常生活、工作受到輕度影響。3分:癥狀較嚴重,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嚴重影響。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惡心、便秘、腹瀉、口干、失眠等。
用SPSS21.0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愈:胃痛胃脹等癥狀完全消失,胃黏膜恢復正常。顯效:胃痛胃脹等癥狀改善明顯,但未完全消失,胃黏膜基本恢復正常,膽汁反流現(xiàn)象減少2/3以上。有效:胃痛胃脹等癥狀有好轉,胃黏膜病變范圍縮小1/2以上,但粗糙不平,仍有紅斑、血點,膽汁反流現(xiàn)象減少1/2以上。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兩組療效及Hp清除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及Hp清除率比較 例(%)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分,±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反酸 胃痛 胃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2 2.06±0.35 0.46±0.17*1.92±0.28 0.62±0.11*2.31±0.29 0.44±0.12*對照組 28 1.97±0.36 0.87±0.21*1.89±0.26 0.91±0.17*2.28±0.26 0.82±0.13*t 0.981 8.353 0.428 8.102 0.419 11.771 P 0.331 0.000 0.670 0.000 0.677 0.000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黏膜炎癥,胃鉍鎂顆粒為胃黏膜提供保護,該藥是一種復方制劑,由鋁酸鉍、重質碳酸鎂、碳酸氫鈉、甘草浸膏粉等組成,其中重質碳酸鎂、碳酸氫鈉可中和胃酸,起到良好抗酸作用,鋁酸鉍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促進胃黏膜修復,甘草浸膏粉具有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可緩解疼痛[3]。
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中醫(yī)“胃脘痛”范疇。病機為中焦氣機受阻,脾胃功能受損,需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為主要治療原則[4]。自擬健脾清胃湯由黃芪、柴胡、丹參、黨參、蒲公英、厚樸、郁金、烏賊骨、黃連、雞內金、炙甘草、延胡索加水煎煮而成,具有清胃健脾、疏肝理氣、補益中氣、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5]?,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可促進胃黏膜微循環(huán),增強胃黏膜屏障作用,有利于殺死Hp;黃芪、黨參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清除致病菌的功能;蒲公英具有良好殺菌消炎作用,可進一步提高Hp清除率;炙甘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胃部酸堿平衡;延胡索可促進胃黏膜修復,從而改善臨床癥狀,增強療效[6]。
綜上可知,胃鉍鎂顆粒聯(lián)合健脾清胃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效果較好,Hp清除率高,能進一步減輕臨床癥狀,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