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興林,朱 江,鐘偉堅,劉宗文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新會中醫(yī)院骨三科,廣東 江門 529100)
老年性髖關節(jié)置換術常用于老年性股骨頸骨治療,但術后最為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為深靜脈血栓(DVT)。早期表現(xiàn)為肢體腫脹、疼痛、淺靜脈擴張等,若未及時控制,會引起肺栓塞。研究表明[1],若實施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未及時予以有效措施干預,DVT發(fā)生率高達45~80%。因此,術后予以采取措施預防DVT對改善預后起著重要意義。臨床常規(guī)預防藥物以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為主,預防效果顯著。部分學者發(fā)現(xiàn)[2],中醫(yī)預防骨科術后DVT效果顯著。本研究在老年性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予以桃紅四物湯干預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0例,均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排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觀察組男14例,女31例;年齡70~95歲,平均(82.29±7.50)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28例;年齡71~93歲,平均(82.27±5.4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70~95歲,治療依從性高。排除標準:存在下肢靜脈血栓,存在影響本次試驗疾病。
兩組均用硬膜外麻醉,協(xié)助取側臥位,術中取后外側入路,約12cm,同時術后常規(guī)予以預防感染相關操作,進行止痛、補充營養(yǎng)物質等,定期進行血液檢查。
對照組予以注射用那曲肝素鈣(煙臺東誠北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53155,1支3075AXaIU)術前1天腹壁皮下注射,術后24h后再次予以那曲肝素鈣注射,24h后再次給藥1次,直至術后1周。
觀察組予以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各12g,熟地黃、川芎、赤芍、當歸各15g。水煎至300mL,分2次服用。術后24h開始服用,服1周。
DVT發(fā)生情況,各項血液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D二聚體。
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DVT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DVT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兩組術前術后各項血液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術后各項血液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術前術后各項血液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PT(s) APTT(s) D二聚體(ug/L)術前 術后7d 術前 術后7d 術前 術后7d觀察組 45 12.74±0.65 14.68±1.12 39.45±4.56 41.65±3.45 1045.62±95.36 475.36±24.41對照組 45 12.67±0.63 13.64±1.04 39.54±4.61 40.15±3.24 1042.36±93.26 1645.65±27.34 t 0.519 8.078 -0.093 2.126 0.164 -217.490 P 0.605 0.000 0.926 0.036 0.870 0.000
研究表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血液流速減慢,血管損傷是引起DVT形成的主要因素[3]。桃紅四物湯能控制術后DVT發(fā)生率,促進局部肢體血液循環(huán),對疾病康復有積極作用[4]。
DVT屬中醫(yī)“脈痹”等范疇。主要是因術后氣血失和、經脈受阻引起。桃紅四物湯方中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當歸、熟地黃滋陰養(yǎng)血,川芎活血行氣。全方能祛瘀血、生新血、暢氣機。研究證實[5],桃紅四物湯對ADP誘導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對已經聚集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予以桃紅四物湯干預能改善血液流速,降低術后DVT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