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播學是在20世紀初至40年代的美國產生的,而傳播學科創(chuàng)立是在20世紀40年代,而教育傳播學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深受傳播學的影響。關于教育傳播學,很多學者有不同的定義。
關鍵詞:傳播學;教育傳播;教育過程
一、 前言
“教育傳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選定合適的信息內容,通過有效的媒體通道,把知識、技能、思想、觀念等傳送給特定的教育對象的一種活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p>
“教育傳播以教育過程為研究對象,以傳播學為理論支撐,采用傳播學的視角和基本理論去研究教育過程,其研究范圍包含對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介、教育效果等因素的探討?!?/p>
“教育傳播是一種以培養(yǎng)和訓練人為目的而進行的傳播活動?!蓖ㄟ^對教育傳播含義的綜合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其定義都立足于教育學和傳播學對教育傳播的指導,由于傳播學知識匱乏,故選擇閱讀了相關傳播學著作。
二、 全書概述
筆者閱讀了希倫·A·洛厄里和梅爾文·L·德弗勒的著作《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主要聚焦于大眾傳播效果理論,對前后跨越六十多年的里多個里程碑式研究進行了梳理和詳細闡釋。本書是按照一個章節(jié)闡述一個里程碑研究進行結構的。這本書是一本教材型的書籍,一方面詳細地介紹了每一種媒介效果理論的起源、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媒介效果研究的歷史梳理,能夠讓我們對整個60多年的媒介效果研究的發(fā)展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對于初窺大眾傳播學很有幫助。
三、 主要內容
第一章是一個總體性的概述。向讀者們介紹這些大眾傳播研究的里程碑是怎么選出來的,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歷史意義,是學科理論發(fā)展中的轉折點,在研究方法上梳理了典范。
第二章是介紹了佩恩基金的研究:電影對兒童的影響。在19世紀的20年代,電影迅猛發(fā)展,成了娛樂的主要方式。佩恩基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電影本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內容分析。
第三章是魔彈論的介紹,將《火星人入侵》廣播劇當時的播出情況等做了介紹,包括對很多受眾的采訪都詳細呈現(xiàn)。讓讀者能夠體會到當時人們看這個廣播劇的具體狀態(tài)。而后講了普林斯頓大學廣播研究室進行跟蹤調查這一現(xiàn)象。系統(tǒng)分析了造成恐慌的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四章是《人民的選擇》,深入考察總統(tǒng)競選中媒體的政治宣傳作用。媒介效果的有限性以及意見領袖、二級傳播等理論有所闡述。
第五章是使用與滿足理論。通過對大量收聽日間連續(xù)劇的婦女的調查,來研究日間連續(xù)劇與其收聽的聽眾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系列的調查數(shù)據(jù)的具體呈現(xiàn),向讀者展示了研究人員的調查過程。
第六章是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這個理論的研究起源很有意思,并不是在傳播學領域,而是在一個雜交玉米種研究當中,竟然是農村社會學的貢獻,而不是大眾傳播學本身的領域。研究者通過研究雜交品中的玉米是怎么在兩個社區(qū)里面被慢慢使用,這個研究的里程碑意義在于是一種行為研究。是對人的本身的行為進行研究。
第七章是電影實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利用影片《我們?yōu)楹味鴳?zhàn)》在士兵中的播放,來調查研究是否影片能夠對士兵產生有效果的影響。
第八章是《傳播與說服》這本書的內容的相關介紹,這里面的研究讓我們對說服的很多方面有進一步的了解,包括對反宣傳的“免疫”、恐懼訴求、組織總程度、休眠效果等等。內容比較多,但是對后人的研究有里程碑意義。
第九章就是二級傳播理論。在前面的佩恩研究第二章有提到過,這一章主要是深一步闡述關于意見領袖的影響。
第十章是介紹的里維爾項目,一群社會學家對空投傳單的研究,是基于二戰(zhàn)時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投放較少的地區(qū),有一大部分人是通過人際傳播得到傳單內容信息的。而兒童又比成年人更容易知道訊息。
第十一章是早期對兒童與電視之間的研究。重點是在研究對不同社會分類的孩子而言電視的不同功能。研究者強調兒童不是電視的被動承受者,而是活躍的行動者。調查給出一些發(fā)現(xiàn):兒童使用電視的方式和時間與年齡、智力、家庭社會階層等相關。兒童從電視中學習,在看電視中的生理、情感、認知等會有一些變化。
第十二章是新聞的議程設置功能。
第十三章討論了關于電視暴力問題。介紹了《暴力與媒體》這本書,這本書是大眾媒介效果研究的一個里程碑,它顯示了公眾對于媒介所表現(xiàn)的暴力與日常生活暴力之間的聯(lián)系的關注。
第十四章介紹了《關于電視和社會行為的衛(wèi)生局局長報告》,跟上一個章節(jié)有相交叉的地方,都重點對電視暴力內容分析。但是這本著作還有關于電視與社會學習的研究,研究了兒童對電視暴力的模仿行為,檢測到正相關關系。還有研究了兒童與青少年的攻擊行為等。
第十五章是概括總結全書。
四、 讀后心得
大眾傳播涵蓋廣泛,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新媒體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發(fā)揮傳播學在利用技術改善教學中的作用,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文君.教育傳播含義及教育傳播學研究范疇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6.
[2]南國農,李運林.教育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黃鸝,吳廷俊.教育傳播學新探[J].現(xiàn)代傳播,2003.
[4]高蘊奇,等.教育傳播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
謝翌,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