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課程是高中學科中最具難度的學科之一,因此如何讓高中物理教學更加高效是值得廣大物理教師研究的課題。本文首先總結(jié)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重要作用,而后舉例介紹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一些引入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作用與引入方法
高中物理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要想學習物理知識,第一步就是要明確物理概念。物理概念存在于高中三年物理學習的方方面面,是許多物理公式和物理定律的基礎,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決定了學生對更深層次物理知識的把握和應用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入概念教學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 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科的基礎知識
物理概念包含物理規(guī)律和物理理論,是對物理科學現(xiàn)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物理科學大廈的奠基石。物理概念始終貫穿于分析、思考和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只有對物理概念詳細了解和充分把握才能在物理學中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同時許多物理公式和物理定律也來源于基本的物理概念,正是對物理概念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含義的研究總結(jié)才使得物理學科不斷前進開拓。在中學物理課本中涉及的物理概念有五百個左右,這些物理概念看似簡單,往往只有幾句話幾個字,但這些物理概念卻是高中三年物理學習的最重要基礎,只有透徹理解物理概念才能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
(二) 概念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物理教學包括理論教學、概念教學和實驗教學等教學內(nèi)容,其中概念教學的意義尤為重要。概念教學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好物理知識的重要標準,許多物理知識的學習也往往是從概念教學開始而后深入的。目前許多學生感到高中物理難學,主要就是因為學生對基本的物理概念沒有理解清楚。在物理學習中學生只注重對物理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對物理概念的把握并不明確,這就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長此以往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減弱,也會給高中物理教學帶來困難。
(三) 概念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物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物理概念是經(jīng)過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觀察、研究、思維抽象才得以建立的,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要經(jīng)歷一個十分復雜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運用科學的物理方法甚至數(shù)學方法對物理現(xiàn)象進行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建立概念之后還要使用物理概念去探究新的物理規(guī)律,解釋物理現(xiàn)象以及解決物理問題。通過這樣的概念教學,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思考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對于學生物理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較大的幫助。
二、 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引入方法
(一) 聯(lián)系日常生活引入物理概念
在日常生活實際中存在著許多物理現(xiàn)象和物力問題,這些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問題又包含著許多物理概念。教師可以建立生活化的情境來引入概念教學,通過把枯燥的物理知識與平常靈活生動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使得物理課堂氛圍更加親切自然,學生也能夠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相關物理概念,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和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質(zhì)。
(二) 運用小組合作讓物理概念有趣味
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如果只是一味由教師進行講解,學生機械記憶,那么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同時還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思維的惰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對物理概念進行整理、歸納、對比,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到有趣味,又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
例如在講解矢量和標量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講解矢量和標量的概念,讓學生明白力、位移、速度等是矢量,質(zhì)量、時間、功等是標量,然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找出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qū)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標量用代數(shù)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定則來進行探究,然后讓學生明白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qū)別,進而讓學生親自動手,對物理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加速度和速度的區(qū)別,讓學生從概念的含義入手,了解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的道理,讓學生理解加速度和速度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三) 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讓物理概念更簡單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知識都是源于生活的某些現(xiàn)象。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教師應該讓物理教學更加生活化,這樣學生在進行概念的學習時會聯(lián)想到生活實際,進而學起來更加輕松和容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盲目進行灌輸教學,而應將概念進行轉(zhuǎn)化,盡可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位移與路程這個概念時,由于位移表示的是質(zhì)點空間位置的變化,而路程是質(zhì)點在空間軌跡的長度。因此這兩個概念在本質(zhì)上是有區(qū)別的,雖然都是過程量,但是在計算上與二者選擇的參考系是有關系的。為了讓學生更簡單地理解概念,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室內(nèi)隨意走動,可以繞圈,可以反復走,然后以班級學生的座位為計量單位,讓全班學生計算他的位移與路程,讓學生明白位移與路程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哪兒。隨后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回家,并計算各自的位移與路程,讓學生通過簡單的生活行動達到學會物理知識的目的。
此外,在講解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班級平均成績、各個學科的平均成績來讓學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然后再引入瞬時速度的概念,讓學生明白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概念教學更加簡單,學生也更容易接受。
綜上所述,概念是物理學習的基石,只有扎實掌握了物理概念,才能運用物理、探究物理。為了夯實概念教學,讓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物理知識體系,本文從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小組合作教學、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如何讓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更加有效進行了探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高中概念教學更加高效,讓學生可以愛上物理,構建良好的物理知識體系,進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紅洋,楊艷妮.FCI的內(nèi)容分析及其使用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9).
[2]俞傳輝.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4(8).
作者簡介:
王強,重慶市,重慶市江津第六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