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氣溫變化最無常的季節(jié)就是春季,這個時段,經(jīng)常是剛脫掉秋褲,發(fā)現(xiàn)降溫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陽光普照,氣溫飆升。早春乍暖還寒,是各種流行病的高發(fā)期。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為了一整年的健康,在穿衣方面仍然需要“捂一捂”。
當晝夜溫差超過8 ℃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能過早脫下厚外套。無論季節(jié)如何變化,人的體溫基本恒定在37 ℃左右,人們調節(jié)體溫一是靠自身調節(jié),如中樞調節(jié)、皮膚血管調節(jié)、排汗等,另一個就是靠增減衣物。
經(jīng)歷了一個冬季的暖衣保護,人體自身調節(jié)機制已適應了當前的動態(tài)平衡。此時如過早脫去冬衣,將人體暴露在稍暖卻并不穩(wěn)定的氣候下,體溫調節(jié)機制來不及建立新的平衡,極易造成寒熱失調,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進而受到疾病侵襲。
春天的氣溫忽高忽低,溫差較大,身體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不適應而受寒,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jié)炎等疾病發(fā)生。
一般情況下,15 ℃是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低于15 ℃時一定要捂,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超過15 ℃就要適當減衣,否則容易誘發(fā)“春火”。
民間所謂“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減衣應一件一件減,最好“早晚添,中午減”,還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則,尤其要防止后腰、肚子和腿部受涼。
即使氣溫達到15 ℃,還要再捂7天,體弱者需再捂14天,使人體慢慢適應環(huán)境變化。
另外,春天的衣服應適當寬松,可以稍微松開扣子、腰帶透氣,防止身體出汗誘發(fā)受風、感冒。
春天萬物生長,人體中的陽氣生發(fā),此時是“養(yǎng)陽”“養(yǎng)生”“養(yǎng)肝”的好時機,只要會吃就能補足身體缺少的營養(yǎng)。
甜味補脾
肝屬木,脾屬土,土木相克,春天肝旺會傷及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獾姆椒ㄊ嵌喑孕┨鹞妒澄铮a充人的脾胃之氣。
中醫(y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氣血的源頭,只有脾胃旺了,才能延年益壽。因此,要多吃甜味食物,如大棗、山藥、桂圓、地瓜、南瓜、柿餅和草莓等。
吃酸養(yǎng)肝
按照中醫(yī)五行的觀點,肝屬木,與春相應,肝氣在春天最旺。如果春季養(yǎng)生不當,便易傷肝氣,因此春天重在養(yǎng)肝。
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因此要吃一些酸性食物。常見的酸味水果有酸棗、梅子、檸檬、菠蘿等,都可適當吃一些。
溫補陽氣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yī)認為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wèi)作用,可以使人體免受外界的侵襲。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皇帝內經(jīng)》提出的“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抵御疾病的能力。
養(yǎng)陽的食物大多性溫,有牛肉、羊肉、姜、蔥、土豆、韭菜、紅茶等,這些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就可以。
味淡滋陰
冬季人們習慣于進補,膏粱厚味進食較多。春天里,這種習慣應向清淡的方向轉變,多食蔬菜是春天的養(yǎng)生要訣。
經(jīng)過冬季之后,不少人會出現(xiàn)維生素、無機鹽或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常發(fā)口角炎、口腔炎等,多吃蔬菜可以補充營養(yǎng)素的不足。
春季肝火旺盛要多食用些蔬菜降肝火,疏肝理氣。香椿、春筍、豆芽、蒜苗、菠菜、萵筍這些蔬菜均屬溫性,既可驅散寒冷,又能殺菌抑菌,讓人精神煥發(fā)。
香椿,營養(yǎng)素豐富
每年谷雨前后,香椿新發(fā)的嫩芽掛滿枝頭,被稱為“樹上的蔬菜”。香椿氣味特殊,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維生素C、鈣、磷等營養(yǎng)素,是蔬菜中的佼佼者。
春筍,富含纖維素
筍芽是竹子從土里長出的嫩芽,一年中春筍筍肉最為鮮嫩潔白。春筍不僅富含優(yōu)質的植物蛋白、鈣等人體必需元素,纖維素含量也很高,有助于調理腸胃。但因為春筍草酸含量高,烹調之前要用沸水焯一下。有過敏體質、嚴重消化道疾病者慎食。
豆芽,補充維生素B2
豆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是非常好的美容食品。豆芽中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如黃豆芽富含維生素B2,可改善春季多發(fā)的維生素B2缺乏癥,適量食用有助于預防口角發(fā)炎。
蒜苗,消食健脾振食欲
蒜苗富含維生素C、蛋白質、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等。口味較辛辣,因此具有消除積食、殺菌健脾的功效,能有效預防春季流感、腸胃炎和食欲不振等疾病。
菠菜,護眼明目
春天是菠菜最嫩的季節(jié),此時的菠菜稱為“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尤為可口。菠菜富含鉀、鈣和鎂元素,能幫助眼部肌肉增強彈性,減少近視概率。
萵筍,抗過敏
萵筍含豐富的維生素、鈣、鎂、膳食纖維等成分。萵筍中的某種物質可以抵抗因春季過敏而引發(fā)的鼻炎,緩解過敏帶來的不適。
吃什么飯很關鍵,喝什么水更重要。夏天喝綠豆湯解暑,冬天喝羊肉湯祛寒。那么,萬物復蘇的春季適合喝什么?
茉莉花茶,消春困
民間早有“春宜飲花”之說,而從養(yǎng)生和保健的角度來講也是春飲花茶。在春天里,陽氣生發(fā),萬物復蘇,但這時人們卻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現(xiàn)為春困現(xiàn)象。春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于散發(fā)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fā),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
豆?jié){,給肝臟解毒
作為日常飲品,豆?jié){中含有大豆皂甙、異黃酮、大豆低聚糖等具有保健功能的特殊保健因子。多喝鮮豆?jié){可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生。常飲豆?jié){可維持正常的營養(yǎng)平衡,全面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降低血壓、血脂,減輕心血管負擔,增加心臟活力,優(yōu)化血液循環(huán),保護心血管,并有平補肝腎、抗癌、增強免疫等功效,所以有科學家稱豆?jié){為“心血管保健液”。
綠茶,醒腦提神
綠茶能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新陳代謝,并有維持心臟、血管、胃腸等正常機能的作用。并且飲用綠茶對預防齲齒有很大好處。
枸杞泡水,養(yǎng)肝護眼
枸杞子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1、B1、B2、C等營養(yǎng)物質,這些物質又是健康眼睛所必需的,所以枸杞泡水可以護眼。枸杞子中含有的多糖對于肝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促進肝損傷的修復。
人參泡水,增強抵抗力
春季也是感冒的多發(fā)期,體質弱的人多喝人參泡水可以預防感冒、肺炎。
春天萬物復蘇,草木生長,人們的起居也應隨之作出調節(jié)。
俗話常說: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遲,早上要早起,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以適應自然界的生發(fā)之氣。不能再像冬天一樣睡懶覺,最好早上6時30分起床,起床后多梳頭,有助于醒腦。
春季有良好的睡眠,人體才能得到調整和補充,進一步促使機能承受能力的增加,減少白天的困倦。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盡量不要熬夜,以免誘發(fā)和加重春困。
午睡可以醒腦養(yǎng)神,年紀大的人可以午休1小時,但也不要睡太久,否則醒來后會感到更加困倦。
國外醫(yī)學研究顯示,每天午睡30分鐘,體內激素分泌更平衡,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也可減少30%;美國期刊內容顯示:午后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人體緊張度,緩解壓力,效果就像睡了8小時。
晚上睡覺前,最好用40 ℃的水泡泡腳,可以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于入睡。晚上睡覺先不要減被子,否則容易著涼。
此外,空氣好時,最好在早上和中午各開窗通風一次,每次15~30分鐘。養(yǎng)些花草和金魚,為家里增添春天的氣息。綠色植物可吸收滯留在空氣中的大量塵埃,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消除生活環(huán)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調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在陽臺上種些花卉,擺上盆景,可美化環(huán)境,又對人體健康有好處。如在室內,可栽種能凈化空氣的花,如吊蘭、米蘭、月季、文竹等。
入春以后要適應陽氣生發(fā)的特點,加強鍛煉,投身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
“陽光是個寶,曬曬身體好。”陽光不僅是維生素D“活化劑”,也是天然“保健藥”之一。曬太陽會使人產(chǎn)生一系列生理變化,比如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松,殺死多種病毒、細菌等。
中老年人可以在上午9~11時出門曬太陽,上班族可以在午休時曬太陽,這樣可以助長陽氣,讓人精神抖擻,還能補鈣。
郊游、賞花、放風箏、散步、慢跑、練體操、打太極拳、跳舞等活動可以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還可增強抵抗力,讓人的思維敏捷、不易疲勞。
由于冬天運動比較少,身體的多項機能還在“冬眠”,因此春天運動要“慢”,不宜驟然進行。在鍛煉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讓肌肉和韌帶得到放松,防止肌肉和韌帶損傷。
需要提醒的是,開始鍛煉時不應立即脫掉外衣,等身體微熱后再逐漸減衣;鍛煉時多做深呼吸,有助于養(yǎng)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