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漪 劉志梅
人物簡介
牧楊先生,中醫(yī)骨傷教授,中華香港關愛生命養(yǎng)生科學研究所董事長,國際高級氣功推拿整骨師,高級免疫遺傳學營養(yǎng)師協(xié)會主席,國務院雙創(chuàng)深圳辦公室副主任,國際華商協(xié)進會理事。
牧楊先生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接觸了醫(yī)學和武術,長久的熏陶和學習,讓他對兩者都有了深刻的領悟和靈活的運用,其後更是秉承家族傳統(tǒng),成為了一名專業(yè)的醫(yī)師。面對各種疑難雜癥,他自有方法和妙招,所以許多旁人束手無策的疾病他往往能夠及時治愈,這是他智慧的凝聚,也是他善心的傳遞。
懸壺濟世 妙手回春
牧楊先生祖籍山東,出生於當?shù)匾粋€大戶人家。解放前,牧家經營著一個鏢局,後來隨著社會的變遷,鏢局不復存在,他們轉而專心經營起自己的醫(yī)館,人丁興旺之時,這裏的工人就有四五十個之多。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牧楊先生自小衣食無憂,同時,家裏各位飽含學識的長輩也給予了他最好的教育。他不僅自小就跟隨著家人習武問醫(yī),更練就了一副過目不忘的本領,六歲多時,對於大人教他的唐詩就已經能做到耳聞則誦,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神童。如此種種,早已為他今後的生活奠定了基礎。
近代社會風云變幻,儘管生活在條件如此優(yōu)渥的家庭中,卻不能佔據(jù)自己生活的主動權,在時代洪流中,也只能被裹挾著前行。六十年代,為了支援大西北,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前往祖國西北腹地,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牧楊先生舉家從東北遷移至了大西北。
牧楊先生先後下過鄉(xiāng),當過兵,終於等到了1977年恢復高考。那時候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四川體育學院修讀體育專業(yè),另一個則是去上海醫(yī)學院學醫(yī)。雖然自己自小的體育成績都很突出,但牧楊先生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選項,一方面是因為醫(yī)生在他的眼中是個無比崇高的職業(yè),他亦希望自己今後能治病救人,救死扶傷;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家族的傳承,“家中長輩開了幾十年的醫(yī)館,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不能讓這些傳統(tǒng)的東西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上失傳?!膘妒?,最終牧楊先生去了上海求學。
大學畢業(yè)後,牧楊先生回到寧夏,在寧夏國際伊斯蘭康復中心骨傷外科從醫(yī)。豐富的學識和祖輩傳承下來的經驗讓他的醫(yī)術日益精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醫(yī)體系,讓不少前來求醫(yī)的人對最終的治療效果深感驚喜,這也為他贏來了更多的機會。1990年,他的伯樂出現(xiàn),最終將他帶去了北京。
在北京,牧楊先生先是在西城區(qū)的一個高幹醫(yī)院為前來問醫(yī)的人提供診療服務。在這裏,他服務了諸多的社會名人,也因此聲名遠播。有一次,跟他私交甚密的史寶森先生,他的孫女在一次滑冰的時候不慎摔傷,腿部骨折。那時候,他們去找了全北京最著名的接骨名醫(yī),但是依然沒有將錯位的骨頭給接上,最後關頭史先生將牧楊先生接來給自己的孫女看病。當把病人腿部的石膏打開的時候,牧楊先生也為此捏了一把汗,因為病人的腿已經紅腫異常,部分組織甚至在潰爛流膿。“你們要是再耽誤個十天的話,這腿就要廢掉了!”牧楊先生當下作出診斷,必須要重新進行接骨,否則情況只會繼續(xù)惡化。最後他們選擇了聽從他的建議,牧楊先生連麻藥都沒有使用,只按住一個穴位以減輕傷員的痛感,就運用他熟練的技法很好快將斷骨重新接了回去,讓在場所有人直呼驚喜。二十天之後,對方就已經能夠緩緩下地走路了,她十分感激牧楊先生的妙手回春,這段故事也被傳為一時佳話。
從那之後,牧楊先生的診所前總是門庭若市,尋醫(yī)問藥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既有政商界名流,也有學術大家。但是如此高密度的工作也讓牧楊先生感到疲憊不堪,於是在幾年之後,他決定離開北京,南下香港。
來到香港之後,牧楊先生開始從事另一個方向的工作,那就是從教。那時候香港的許多高校沒有骨傷外科,面對一些腰腿疼痛的患者,他們普遍採取西方的治療方法,所開設的都是牽引、拉伸等諸如此類的課程。牧楊先生於是自那時起開始在高校上課,培養(yǎng)學生,將自己的技法傳遞給下一代,一方面培養(yǎng)新的醫(yī)療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傳承。
《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有言:“無論至於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睙o論是作為醫(yī)生的家中長輩還是牧楊先生本人,都始終將這份職業(yè)理念和承諾置於心間,面對病人,他們不問貧賤,不搞特殊,不以名利為最終目的,最終也收獲了別人的信賴和尊重。
以武為醫(yī) 相輔相成
牧楊先生自6歲時即開始跟著家人練習武術,年月日久,這樣的練習早已成為了一種習慣,成為了牧楊先生生活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
“那時候我基本每天凌晨兩三點去樹林裏面練功,練到早上六七點天亮了就收工回家?!边^去傳統(tǒng)的武術練功有一個忌諱,就是不讓別人看見,所以牧楊先生養(yǎng)成了這樣一個晝伏夜出的作息,不過這也更加體現(xiàn)出了他練功的決心和毅力,即使是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下,他也依然堅持了下來。
如今,牧楊先生依然堅持著這樣的習慣?!耙惶熘H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我現(xiàn)在每天早上起來最重要的一件事還是練功,然後晚上也會練幾個小時,這樣的練習是不能中斷的,持續(xù)才有意義?!比諒鸵蝗盏木毩曌屗墓Ψㄒ呀洜t火純青,亦為他的行醫(yī)提供了更多可能。
推拿正骨其實是個很累人的活計,因為面對許多大塊頭的病患,力氣不夠根本就無法擰動他的肌肉或關節(jié),以至於難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所以很多學這個專業(yè)的女孩子中途都轉了行。牧楊先生長期習武的經歷此時就派上了用場,讓他有足夠的體力醫(yī)治病患。
除此之外,武術跟中醫(yī)都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其內裏其實是相通的,比如在中國的古代哲學中,一直將氣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而在武術和中醫(yī)之中,都有對“氣”之一詞不同的釋義;再比如,武術講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醫(yī)遵從自然規(guī)律,將人的身體看成是一個宇宙,講究人的完整性。所以在某些層面上,兩者的觀點不謀而合,也就有了共同合作的思想基礎。
在日常的治療中,牧楊先生於是加入了氣功療法,通過身體的運功,改善體內的環(huán)境,一方面增強自身的抵抗力,一方面增強細胞的活力,讓身體日益強健。如此武術和醫(yī)學相濟的治療方法,也讓牧楊先生的治療變得獨特而創(chuàng)新。平日,他還與有關專業(yè)人士一起探討有關癌癥的治療,減輕癌癥病人的痛苦,建立他們的治療信心,以達到真正治病救人的目的。
遵從自然 和諧共生
現(xiàn)代社會的一切都在突飛猛進,人們的健康狀況卻在日益下降,亞健康的人群數(shù)量日益龐大,牧楊先生時常感慨,社會在飛速向前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弊端和危害。
首先就是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遭到了極大破壞?!艾F(xiàn)在的污染很嚴重,比如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我們失去了良好的社會生態(tài),所以現(xiàn)在的人疾病百出?!比撕妥匀画h(huán)境向來是相互依賴,共生共存的關係,散落在自然中的毒素最終也不可避免的會落入人的體內,這就為人類的生命健康埋下了禍根。
其次是大量抗生素及其他醫(yī)療產品的攝入,破壞了人體自然生長的環(huán)境,降低了人的自愈能力及抵抗能力。牧楊先生提到,現(xiàn)在西醫(yī)在中國廣泛運用,經常會用到各類非處方藥和抗生素,其實這些藥物的經常使用會破壞人體內的環(huán)境,讓人們對藥物產生過多的依賴,從而使自身的抵抗力下降,長此以往,身體只會越來越差。
作為一個崇尚健康生活觀念的人,牧楊先生對如今由於快節(jié)奏的生活而擾亂生活作息,造成身體亞健康狀態(tài)的一類人群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要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適當調整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的關係,不過度消耗自身精力,快樂地工作,健康地生活;其次,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斑^去的人講究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順時應勢,現(xiàn)在的很多人卻違背了《黃帝內經》中的說法,不僅經常熬夜,打亂補償泄排的規(guī)律,更喜歡吃一些反季節(jié)的蔬菜和水果,這對人體的健康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贬槍σ恍勖纴K熱衷於減肥的女孩子,牧楊先生也衷心勸誡,不要為了美而消耗自己的身體,最終只能得不償失。
從從醫(yī)到習武,再到兩相結合,剛柔相濟,牧楊先生一直秉持著自己的初心,治病救人,救死扶傷。幾十年來,經他治療而康復的病人早已不計其數(shù),對於一個從醫(yī)者而言,這就是最大的褒獎和榮耀。今後,他也將繼續(xù)不忘使命,不負期待,不斷精進醫(yī)術,將家族所傳承下來的扶危濟困、天下為公的精神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