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
本來,它只不過是杭州城外的一面廣闊的水洼,經(jīng)年受上溯海潮的困擾,洼內(nèi)水質(zhì),或咸或淡。
據(jù)說杭州城外這片廣闊的水洼,第一次經(jīng)人工處理,是筑錢塘,是為阻止海水進來,不然這水洼四周的百姓無水灌溉,也無水可用。水洼一經(jīng)人工,便為“湖”,世間稱“湖”者,大概如此。
這面湖,當初真的非常普通。
即便是在唐朝,它也只不過是杭州城區(qū)百姓眼中的一口“大井”。時任杭州刺史的李泌,在城區(qū)挖渠,讓湖水引入城內(nèi),解決了杭州人的喝水問題。
是的,這就是名聞天下的西湖。
時至今日,這面湖早已失去了實用功能,而僅以審美而存在,它成為一座城市的魂,一個在全世界都可以排得上名的旅游目的地。這一切又是怎樣發(fā)生的?
地理學家們一直在“驚異”于這樣一個事實:地球上所有湖泊,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都因為地殼運動,或者人類活動,而不斷萎縮,水質(zhì)變差,最終走向生命的終點。但西湖非常奇怪,這千百年來,水域面積并沒有縮小,而是在不斷擴大……一個從南宋開始,湖邊就有“參差十萬人家”的湖泊,水質(zhì)并沒有變差,而是一年比一年清。
沒有千百年來對這面湖水的“呵護”,是萬萬不能辦到的。
這天下有哪一面湖水,能自始至終得到政客、文人墨客、市井百姓的萬千寵愛,容不得別人玷污它、填埋它……
幾年前途經(jīng)安徽巢湖,見到周邊工廠污水直排,我說這巢湖怎么受得了;幾年前在太湖泛舟,槳櫓之上附著一層薄薄的“青苔”,船老大說水質(zhì)大不如他們小時候了;幾年前雨中游昆明滇池,水質(zhì)也不盡如人意……
別說山水無情,其實山水最有情意。你對它傾情,它就會一直“銘記在心”。杭州,因湖而名,城內(nèi)近千萬百姓,受益無窮。
西湖告訴世人的,也許就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