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學生干部作為高校學生中的中堅力量,其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作用至關重大。但高校部分青年學生干部的素質和能力還有待提升,尚存在諸如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對高校青年學生干部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校 青年學生干部 素質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184-02
高校青年作為最有思想和活力的青年群體,其在各項事務中的話語權及影響力也及其重大。高校青年學生干部作為大學生組織最下層的領導者和高校教師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層實施者,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骨干力量,也是院系老師布置和開展相關工作的有效載體和途徑,其在學生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起到的作用無可替代。要想成為學生當中的弄潮兒,高校青年學生干部需要吸取十九大的精華,以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指引,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優(yōu)秀青年。
一、高校青年學生干部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思想
高校青年學生干部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肩負學生和干部雙重身份,他們是幫助老師進行學生自我管理的先鋒和骨干。老師們要想工作順手、省心得力,必須得學生干部得力放心。老師們在選拔干部的時候就是要看青年學生是否能夠“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這類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奉獻自己,鍛煉自己,幫助他人,不圖回報。發(fā)揚“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思想,需要高校青年學生干部們堅持不懈地引導同學,全面有效地發(fā)展同學,始終不渝地代表同學,在學習、工作生活上,充分發(fā)揮橋梁作用,參與到學校的民主管理,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各方面得以全面發(fā)展。同時,通過對同學們的服務,青年學生干部又能增強團隊意識并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這對高校青年學生干部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校青年學生干部要能夠處理好兩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二是處理好師生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筆者在系里的新老生及新老干部交流會上,經(jīng)常有學生會問如何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問題,其實這也是高校青年學生干部最需要權衡的一種關系。學生的本分就是學習,而高校青年學生干部的使命就是圍繞促進學生學習這個中心,牢牢抓住學生成才這條主線,協(xié)助老師,帶領同學,服務同學,為班級、院系乃至學校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及建立優(yōu)良的班風、校風、學風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高校青年學生干部們也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讓學生干部們學會工作、學習兩不誤。要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就需要高校青年學生干部將學習放在首位,分清主次,注意工作及學習的效率,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時間。另外,高校青年學生干部處理好師生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就要做到堅持原則,尊重老師,注重策略,善于溝通。要能夠很好的做到師生之間上傳下達的作用,做好師生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三、高校青年學生干部務必牢記三點
1.準確定位,明確職責
高校的學生組織是學生干部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的依托,是聯(lián)系學校與學生的橋梁與紐帶,是廣大同學鍛煉自己、奉獻他人、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平臺。在對高校青年學生干部的定位上就不應該是管理者,而是學生群體中的骨干,是落實學校各項活動的排頭兵,是學生工作的組織者,更是為同學們服務的志愿者。參與學生工作是為了在服務工作中使自己得到鍛煉、成長、成熟。只有讓學生干部們認清了自己,明確了自己的職責,才能不斷的發(fā)揮他們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精誠團結,不斷增強學生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才能在工作中集思廣益,集中集體的智慧。
2.嚴于律己,率先垂范
古人云“正人先正己”,高校青年學生干部要想做好工作,一是要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要確立自己在同學中的良好形象;二是要有一身正氣、做事正直。這就要求他們在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方面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細節(jié)上以身作則,做事要有示范性。三是要有“團結、務實、協(xié)作、奉獻”的工作作風,要有效率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敢于承擔責任。
3.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高校青年學生干部是代表老師檢查及督促有關工作,這就要求他們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同時也是高校任何工作的一個原則。老師們要警告青年學生干部們做事要光明磊落,切記不要為了局部利益、弄虛作假,而喪失個人的人格和尊嚴,使整個組織聲譽受損,甚至讓老師來救火。
四、結語
高校青年學生干部要履職盡責,每一位干部應有位有為,在位在為,輕位重為,絕對不能夠要位不為。培養(yǎng)合格的高校青年學生干部應具備相應的素質與能力要求,即高校要具備“一個思想、兩個關系、三個牢記、四個競爭力、五個意識、六個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文倩.新時期我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現(xiàn)狀分析及培養(yǎng)對策研究[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7(01):8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