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海燕
案例:小睿是一名高三生,成績基本穩(wěn)定在班上前十名。一般來說,這樣的學生考上大學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每次考試結束后,她都感覺自己的知識積累不夠豐富。一到雙休日,她周圍的很多同學都去找老師補課,她也想跟風去補課,可是又不能堅持下去。她變得浮躁、焦慮、害怕,還有點懶散,她想盡快從消極的情緒中走出來,但又不知該怎樣調整。
分析:小睿的成績基本穩(wěn)定在班上前十名,由此可見她的知識功底是扎實的,“但是每次考試結束后,她都感覺自己的知識積累不夠豐富”,這說明她在不斷進步之中,即越學越不知足。
一個人如果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別是認識到自己對知識的追求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他就會始終懷著對進步的渴望,抱著一種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習,這是一個人進步的開始。小睿正是處在這種狀態(tài)之中,她現(xiàn)在應該做的是心無旁騖地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完全沒有必要著急。
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人,各人有各人的性格、處事方式,以及生活與學習的方法,只要自己的方法適合自己的成長,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因為別人的行為而變得心情浮躁。只要我們做到了“時刻堅定嚴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計劃生活,隨時隨地抓緊時間,全神貫注、高效率地干自己該干的事情”,那么我們就會達到自己所期望的境界。
策略:重視心態(tài)調整,積極肯定自己
愛默生有一句哲理名言:“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可能是別種樣子呢?”人的頭腦就是這樣神奇,你輸入什么信息,它就產生什么結果。如果你心里想到很累,那么疲乏、懶散就會在你身上表現(xiàn)出來;如果你想到自己充滿活力、充滿力量,那么你就會精力充沛、充滿活力。下面我們就談幾點調整心態(tài)的方法。
1.自我激勵
同學們要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相信通過自己切實的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我們要做到遇事不驚,一旦有意外事件出現(xiàn),不要被驚慌、焦急等情緒控制,要開動腦筋,思考各種有利對策;要知足常樂,經常想自己是幸福而快樂的,保持心情舒暢,從而增加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我們要學會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樣或明智的思想觀念來激勵自己。
2.自我暗示
在遇到挫折時,同學們可自我暗示,告訴自己不要緊張慌亂,相信自己定能闖過難關。語言暗示可以是自言自語,也可將提示語寫在便簽上并貼在墻壁、床頭等可以經常看到的地方,以鞭策自己。
3.轉移注意力
同學們可通過看幽默笑話、體育鍛煉等方式,把精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把消極的情緒導向積極的方面,以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和心理的平衡。
4.外力內授
當某方面能力較弱,自卑感較強,周圍環(huán)境的壓力較大時,同學們可以把這種壓力變?yōu)橐环N激發(fā)自己前進的動力。一定要鼓起“迎著困難上”的勇氣,把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障礙看作是磨礪意志、增長才干的一種“財富”,而不是把它當作負擔。
5.自我安慰
如遇到考試失敗和挫折而沮喪萬分時,同學們有必要尋找?guī)讞l理由來安慰自己,如“我還有進步的空間”等。當然,自我安慰是一種消極的機制,對于緩和一時的心態(tài)是有效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采取積極的調節(jié)措施,故不可經常使用。
總之,高考復習切忌盲目跟風,要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特點來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無視外在的干擾,祝同學們都能夠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