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隨著冬季的來臨,一波又一波的寒潮涌入,你有沒有感覺到刺骨的冷風仿佛小鞭子一樣抽打在身上?每到這時候,北方人可以依傍暖氣來取暖,而南方人則會依賴空調、暖寶寶、暖水袋。真是不得不感嘆科技的發(fā)達!那么,你有沒有想過古代的人們是如何取暖的呢?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個古代的取暖神器——被中香爐!
被中香爐,又名“香熏球”“臥褥香爐”“熏球”,是中國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球形小爐。它的奇妙之處在于不論香爐在被子里怎么翻滾,香爐四周的環(huán)形支架都能保證香爐呈水平放置,不用擔心火炭會傾覆。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為什么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其實,秘密就在它精巧的結構上。被中香爐的球形外殼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爐體之間有兩層同心圓環(huán)。爐體在徑向兩端各有短軸,支撐在內環(huán)的兩個徑向孔內,能自由轉動。以同樣的方式,內環(huán)支撐在外環(huán)上,外環(huán)支撐在球形外殼的內壁上。爐體、內環(huán)、外環(huán)和外殼內壁的支撐軸線依次互相垂直。再加上被中香爐本身具有重量,因此,不論它如何滾動,爐口總是保持水平狀態(tài)。
雖然被中香爐的外表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它的結構完全符合現(xiàn)代航空航海中使用的陀螺儀原理。在陀螺儀中,羅盤就懸掛在一種稱為“萬向支架”的持平環(huán)裝置上。這樣,無論有多大風浪,船體怎樣擺動,無論在怎樣復雜的氣流中,飛機如何顛簸,羅盤都始終保持水平狀態(tài),確保正常工作。
據史書記載,被中香爐是由西漢工匠丁緩發(fā)明的。到了唐代,貴族們在生活中已經普遍使用,現(xiàn)在出土或傳世的唐代實物也相當多。在歐洲,最先提出類似設計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畫家、科學家達·芬奇,但已比我國晚了1000多年。遺憾的是,這項杰出的創(chuàng)造在我國僅被應用于生活用具。而在西方16世紀,意大利人?!たǖぶZ制造出陀螺平衡儀并將其應用于航海上,使它產生了巨大的作用?,F(xiàn)代的飛機、導彈和輪船之所以不論怎樣急速地在空中或海上運動,都能夠辨認方向,正是由于安裝了陀螺儀的緣故。
怎么樣?小讀者們,古代人的取暖神器也是杠杠滴吧!你們有沒有get到古代人的取暖方式呢?希望你也能從中獲取靈感,發(fā)明出更高水平的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