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2015年10月8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tǒng)的成功上線運行,以及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zhí)董會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些都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但人民幣國際化勢必會迎來新的挑戰(zhàn)。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機遇;挑戰(zhàn)
一、人民幣國際化及其當前發(fā)展
(一)人民幣國際化
在2011年6月26日召開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上,全國社?;鹄硎聲硎麻L戴相龍指出金融改革的重點應轉向人民幣國際化,并提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三步走”的明確框架:繼續(xù)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全面推進國際貨幣的雙向流動,實現(xiàn)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徹底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
(二)人民幣國際化現(xiàn)狀
1.人民幣跨境收付狀況向好。2017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逐月回暖,月度人民幣跨境收付占本外幣跨境收付比例穩(wěn)步回升。全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9.19萬億元,其中收入4.44萬億元,支出4.75萬億元,收付比為1:1.07,收付總體平衡。
2.雙邊本幣互換。我國已經(jīng)與越南、哈薩克斯坦等9個周邊國家簽署了雙邊本幣結算協(xié)定,與蒙古、塔吉克斯坦等13個周邊國家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在俄羅斯、泰國等5個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有力地支持了人民幣成為區(qū)域計價結算貨幣。
3.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截至2018年5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tǒng)(CIPS)共有31家直接參與者、724家間接參與者,參與者范圍覆蓋全球6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qū),業(yè)務實際覆蓋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qū),2381家法人金融機構。
4.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市場的地位。自2016年10月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后,其在籃子貨幣中的比重為10.92%,成為了僅次于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權重貨幣。
5.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原油期貨。中國原油期貨采用人民幣作為計價單位,引入境內外交易者參與,包括跨國石油公司、原油貿易商、投資銀行等,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國和亞太時區(qū)原油市場供求關系的基準價格,推動人民幣作為大宗商品的計價結算貨幣。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一)內部機遇
1.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是自2015年3月開始逐步取消利率存款浮動上限。二是市場定價自律機制不斷完善。2016年,全國性自律機制成員擴大至1712家。三是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不斷健全。進一步加強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和貸款基礎利率建設,培育完善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四是推進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的有序進行。逐步擴大存單發(fā)行主體范圍,推進同業(yè)存單、大額存單發(fā)行交易。
2.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2017年5月,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調整后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可更好地反映我國經(jīng)濟運行等基本因素,更真實地體現(xiàn)外匯供求和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3.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2016年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進一步開放和便利境外機構使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更多類型境外主體可在境內發(fā)行人民幣債券;目前人民幣在七大類共40項資本項目交易中,已實現(xiàn)可兌換、基本可兌換、部分可兌換的項目共計37項,占全部交易項目的92.5%。
4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2018年3月,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原油期貨上市是我國擴大對外金融開放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推動人民幣成為大宗商品計價結算貨幣,推動人民幣走出去。
(二)外部機遇
1.當前主權貨幣信用危機。2018年第二季度,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將美國本外幣主權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BBB+,評級展望為負面,這是源于當前美國政治體制,國家戰(zhàn)略和經(jīng)濟基礎所決定的債務經(jīng)濟模式,以及特朗普上臺后的一系列減稅政策對中央政府償債來源的負面影響也愈加凸顯,政府財政持續(xù)惡化,債務負擔高位攀升,償債能力呈惡化態(tài)勢。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各經(jīng)濟體央行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繼續(xù)上升,與澳元、加元相當,反映出全球外匯儲備管理機構對持有人民幣的興趣增加,以及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促進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的需求。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挑戰(zhàn)
(一)內部挑戰(zhàn)
1.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存在問題。一是我國人民幣收付結構失衡;二是由于我國通過參考一籃子貨幣保留了對人民幣的控制權使得企業(yè)在貿易往來中失去了貨幣選擇權;三是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所導致的境外的人民幣無法回流境內進行投資所形成的人民幣回流機制不健全。
2.資本項目的管制與三元悖論的矛盾。我國選擇了獨立的貨幣政策和有管制的浮動匯率制,放棄了資本項目的開放,資金不能自由流動,打擊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使得非居民對持有人民幣的意愿不是很高,一旦我國全面放開資本項目的管制,將可能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外部挑戰(zhàn)
1.英國脫歐帶來的國內經(jīng)濟的動蕩。2018年6月24日,英國公布了“脫歐”公投的最終結果:英國脫離歐盟。英國脫歐可能會對國內金融市場造成恐慌,導致境內資本外流,加劇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2.現(xiàn)有國際貨幣的阻撓。人民幣一旦成為國際貨幣勢必會瓜分現(xiàn)有的鑄幣稅收入,對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造成威脅,因此現(xiàn)如今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戰(zhàn),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四、人民幣國際化的應對策略
(一)加快經(jīng)濟產業(yè)結構調整
在全球產業(yè)變革與科技日新月異的國際競爭時代,中國企業(yè)必須規(guī)避“傳統(tǒng)式”的組裝加工發(fā)展模式,著力培育企業(yè)擁有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
(二)加大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
目前我國人民幣跨境結算中,用于對外直接投資的人民幣所占的比重遠小于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占比。我國政府應給予對外直接投資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簡化行政審批流程,使得我國企業(yè)能夠利用資本輸出發(fā)展培育和收購優(yōu)質性企業(yè),增強國際競爭力,增強企業(yè)話語權和定價權,擴大人民幣計價使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