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玉
1994年3月15日,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張思卿在向八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報告工作時披露,遼寧省鐵嶺市檢察機關于1993年9月在昌圖縣糧食系統(tǒng)偵破了特大貪污、賄賂、挪用公款、偷稅犯罪窩案,該縣糧食局長桂秉權等人利用職權向該縣糧庫推銷劣質器材,瘋狂貪污受賄,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只是科級干部的桂秉權為何會一手釀成轟動全國的驚天大案?這起案件留給人們怎樣的思考?
大案浮出水面
昌圖,是蒙古語,意思是“肥沃的土地”。昌圖縣位于遼寧省的北部,這是一片肥沃富饒的土地,糧食年總產量在15億公斤左右,在全國名列前茅,為國家的糧食生產和儲備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地有民謠:“昌圖福,旱澇收,有吃有喝無愁憂?!比欢?,20世紀90年代,一起特大糧材受賄案震驚了全國。
1992年年末,遼寧省鐵嶺市稅務局牽頭,鐵嶺市糧食局、財政局配合,從各縣、區(qū)糧食財政系統(tǒng)抽調40人組成了檢查組,對全市211戶糧食企事業(yè)單位進行了財務大檢查。讓人意外的是,這個檢查組嚴重違反工作紀律,置上級不準接受宴請和禮物的規(guī)定于不顧,在歷時5個月的檢查中,大吃大喝,游山玩水,接受被檢查單位公款超標準接待,收受公款購買的禮品及所贈現金,共耗資近56萬元。
1993年9月,鐵嶺市委、市紀委和市監(jiān)察局經過半年多的調查,對于這起全市糧食系統(tǒng)財務檢查組在執(zhí)法過程中的嚴重違紀案件進行了公開處理。檢查組中有37人分別受到黨紀、政紀的嚴肅處理,所得禮品和現金被如數收回上繳國庫。
此案查結后,鐵嶺市委并沒有畢其功于一役。為什么許多受檢查單位不惜重金拋出“誘餌”試圖蒙混過關?“關隘”后面究竟隱藏著什么?鐵嶺市委主要領導敏銳地意識到糧食系統(tǒng)在經營管理上存在問題。根據進一步的了解和群眾舉報的線索,發(fā)現昌圖縣糧食系統(tǒng)在資材的采購和管理方面十分混亂,問題突出。于是,1993年9月鐵嶺市檢察院派出專案組,到昌圖縣全力開展偵查。
專案組僅用了幾天時間,就對大興和長發(fā)兩個鄉(xiāng)糧庫進行了解剖,發(fā)現問題嚴重,在資材大量積壓的同時,巨額資金大量流失。專案組深感問題嚴重,于是向鐵嶺市委匯報。
隨后,鐵嶺市檢察院以這兩個糧庫為突破口,出動50多名干警,在檢察長的帶領下,分成20多個專案組,將戰(zhàn)線全面拉開,實行專案專辦。與此同時市委主要領導親自率工作組開進昌圖,指導辦案。
昌圖縣糧食系統(tǒng)1990年購進糧食資材總價1690萬元,1991年上升到9086萬元,1992年又達1.23億元。錢花了,資材買了??墒?,錢是怎樣花的,資材又是如何買的呢?
儲糧需要席子、茓子、囤底囤帽、溫度計、鋼絲繩、探子、苫布、架條、鼠藥等資材。人們發(fā)現,就在大興糧庫這座全縣較小的糧庫里,資材占用款已達1173萬元,屬全縣之首。該庫購買的溫度計31萬支,可用40年;鋼絲繩3.2萬米,可用100年;席子168萬張,耗資145萬元;箬干41.9萬條,耗資457萬元;囤底囤帽1051件,耗資89萬元;長發(fā)糧庫的溫度計可用70年;長嶺糧庫的茓子可用20年……
有人打趣,如果把溫度計插在糧囤上,糧囤就成“刺猬”了。
糧庫到底是儲存糧食的還是儲存資材的?縣糧食局的領導們和糧庫的領導們?yōu)楹螣嶂杂谶@種“跨世紀”的儲備工程?
這些糧庫中人蓄意以高出市場價幾倍、十幾倍甚至上百倍的價錢將資材購入。鋼絲繩市場價每米4至10元,糧庫以85至105元購入;溫度計市場價每支0.45元, 糧庫以每支1.5元購入;囤底囤帽市場價每件120至180元, 糧庫購入價為850至1100元;鼠藥市場價每斤10元,糧庫購入每斤470元。資材買來了,買的是東西嗎?許多溫度計是沒有水銀的玻璃管,只能擺樣子;架條不合規(guī)格,只好燒火了;鼠藥是大米拌色素,沒滅了老鼠,倒是把老鼠養(yǎng)肥了;席子的標準規(guī)格為長55米,寬1.6米,買進的席子長1.9米,寬0.85米;標準的茓子長23.1米,寬0.4米,買進的茓子長5米,寬0.16米?!跋酉衿ü蓧|,茓子像腰帶”。這是糧庫工人的譏諷之詞。
資材就是這樣買的!據專案組歷時5個月的清查,昌圖縣糧食系統(tǒng)因資材積壓,質次價高,甚至“空中飛”,已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822萬元。
一起特大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玩忽職守和詐騙案,開始浮出水面。
群鼠串通作案
昌圖這起糧食資材大案最突出的特點是群體作案。這群“老鼠”是如何挖盜糧庫的呢?
1987年以前,昌圖縣糧食資材在管理上實行統(tǒng)一購置、統(tǒng)一調撥,各糧庫不得隨意采購資材。購置和調撥實行集體審批原則,調撥由兩個糧食器材庫專管。
1988年起,昌圖縣糧食局長桂秉權自行決定,購進資材只要經他本人和分管副局長楊茂元批準,各糧庫便可自行購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購買資材方式中的漏洞逐日顯露,結果導致資材的購買失控。漸漸地,上至桂秉權、楊茂元,下至各糧庫頭頭、工作人員以及一些地痞流氓,竟演化到以買賣資材為幌子,不擇手段地從事貪污、賄賂、詐騙等犯罪活動。
金錢是有誘惑力的!僅兩年間,在昌圖縣境內參與倒賣資材借以從中牟利的就達1500人之眾。于是,社會上流傳起這樣的順口溜:“要發(fā)財倒資材,要想富找糧庫?!?/p>
在這支浩蕩的倒賣資材大隊人馬中,主要有三部分人:一是桂秉權等局領導和糧庫主任、黨政機關某些領導干部和一些工作人員。二是領導干部子女、親屬、朋友。三是社會上的地痞流氓和閑散人員。
筆頭上面生金豆。桂秉權、楊茂元和糧食局儲運股長胡萬友,手中有購買資材的批準權,這權力濫用起來,就足可使自己成為富甲一方的人物了。
胡股長:請收他茓子兩車。
趙主任:小李有點事,去面談。
王主任:請解決(收下)囤底帽200套。
就這么簡單而潦草的幾個字加上桂秉權的簽名,便可使“批條”的持有者狠狠賺上一筆。當然,批條的人也不能少了“潤筆費”。檢察機關調查發(fā)現桂秉權不正當的批條200余張, 其中給本系統(tǒng)干部職工批條50多人次,黨政機關干部38人次,公檢法干警18人次,桂秉權受賄達數十萬元。同樣,楊茂元也肆無忌憚地為子女、親屬批條,倒賣資材大發(fā)橫財。
他們在批條子時,根本不問需要。而持條者拿著條子,就可以向糧食庫強行推銷資材。糧庫則見到條子來者不拒,至于質量如何,數量多少,跟誰都沒關系。于是,有人搞到批條后,從外地低價購入大量劣質資材,又以高價賣給糧庫,并戲言:“批條里能生出金豆子?!?/p>
在桂秉權的影響下,有的糧庫工作人員與倒賣資材的人沆瀣一氣,內外勾結,制造假收貨、入庫手續(xù),有賬無物,從糧庫套取巨額貨款,合伙貪污。馬仲河派出所副所長葉和平沒賣一尺席筦,竟也從大興糧庫副主任那里開出了假收貨單,經主任批準,由保管員辦假入庫手續(xù),套出現金25萬元,并合伙分掉。
“批條”在手可發(fā)家。有的人搞到桂秉權“批條”后,發(fā)財的路更簡便直接——倒賣批條牟取暴利。有的批條能賣上幾千元,有的批條能賣到數萬元,一個犯罪分子賣出一張桂秉權的批條竟獲利13.5萬元。桂秉權的外甥女于某先后賣出10張桂局長的批條,獲利24.5萬元。
昌圖糧食資材管理如此混亂,有些糧庫主任趁機渾水摸魚,對有批條的資材收購,對沒批條但有“好處”的也大膽收購,在混亂中為自己謀利。一時間,掙糧庫的錢,發(fā)糧庫的財成了一種時髦,搭邊的和不挨邊的都“虎視眈眈”,想著在昌圖糧食資材這杯羹中賺上一筆。此時,桂秉權、楊茂元的“權力”顯示出了極大的“凝聚力”,在他們的麾下,攏起了一支專吃糧食資材飯的“鼠軍”,其間也混雜了一些社會上的地痞流氓。
正是這些干部隊伍中的腐敗分子和社會上的不法之徒相互勾結,在長達兩年之久的時間里,侵吞了國家大量財產,自己則成了聚斂幾十萬或上百萬不義之財的肥碩之鼠。
不義之財背后的奢糜
在這場駭世的“資材大戰(zhàn)”中,以桂秉權為中心人物的各類權錢交易、權情交易、權色交易的惡罪真是令人心悸。
當時在昌圖,流傳這樣的順口溜,“要想富,找糧庫;要發(fā)財,倒糧材”“糧庫金錢沒腰,看你撈不撈,桂爺一批條,白紙變金條”。
桂秉權做賊心虛。為了防止問題敗露,他經過三年的“苦心經營”,將整個縣糧食系統(tǒng)的領導班子變成了龐大的桂氏家族:在36個糧庫主任中,其親戚有7人,有4人認其作“干爹”。 他要打造一支“桂家軍”。聽話的,統(tǒng)統(tǒng)當主任。不聽其指揮的,統(tǒng)統(tǒng)降級或離開。
年逾60歲的桂秉權,在銅臭的熏蝕下,醉生夢死。他的宅第裝修得如同富麗堂皇的宮殿,里面一應都可冠之以“高級”“奢華”的形容詞,就連坐便都是瑪瑙的。他的家里供奉著大肚彌勒佛,擺置著電子遙控的觀音菩薩像,他還時常燒香求佑自己長壽平安。他手腕子上套的是只價值1.3萬元的雷達永不磨損金表,手指上箍的是只上萬元的藍寶石金戒指,腰里盤了根展示氣派的鱷魚皮帶。為了一夜暴富,昌圖縣竟有十幾名婦女為得到批條或者能向糧庫推銷資材,甘心與他長期姘居。
舉殲合圍終有日
對于這起發(fā)生在昌圖的特大“糧材”案,鐵嶺市委、市檢察院態(tài)度堅決,嚴肅查處,毫不手軟。
鐵嶺市檢察院的專案組一進入昌圖,就聽到很多傳言。有人說這個縣太復雜,水很深,檢察院最后恐怕是自找麻煩。也有人說,財務大檢查剛結束不久,沒查出什么問題,別總盯著昌圖,還是換個地方吧。還有人說,檢察院隨便找個地方調查一下就行了,為何選產糧大戶?萬一審出點事來,糧食局的桂秉權可是“黑白通吃”的主兒,到時怎么收場?
傳言之下,專案組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關鍵時刻,鐵嶺市委領導多次到昌圖駐地看望檢察干部,協(xié)調解決辦案經費緊張、裝備不足等問題。遼寧省委、高檢院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在辦案當中,廣大群眾不僅積極給辦案組提供線索,提供證人證言,還主動打電話到駐地介紹情況,表達了人民群眾的鼓勵和支持。
檢察干警斗志昂揚,辦案工作馬不停蹄地向前推進。在當地,查賬也不是第一次,但誰也沒想到,檢察院的辦案人員鉆進賬本不抬頭,大有不到黃河不死心之勢。感到情況不妙的發(fā)案單位,開始用各種理由拖延,不配合檢察機關的工作。要么說糧庫太遠,時間不夠用,沒法去;要么說下雨下雪路不好走,改時間再去。有時也會想各種辦法討好專案組,給弄點好吃的,給些更好的生活保障等,但專案組一直沒有“接招”。
隨著偵查的不斷深入,發(fā)現的問題越來越多:抽查的糧庫幾乎都有多轉成本、亂列費用現象,普遍存在增加虧損掛賬問題;管理失控,購置大量小汽車,物料用品購入金額增加迅猛;同時還存在糧食局長批條采購物資,鐵嶺市少數黨政機關干部參與倒賣物資等問題。
辦案進入了攻堅階段,一些人開始坐不住了。檢察長甚至收到了恐嚇信,然而這并沒有影響他繼續(xù)坐鎮(zhèn)指揮,偵破工作按照既定計劃逐步深入。
在調查的最后時刻,桂秉權終于露面了。這個傳說中的人物在幾名工作人員的簇擁下,大搖大擺走進縣政府招待所會議室。他剛進會議室,檢察長也來了。桂秉權迎過去打招呼,檢察長微笑相迎,意味深長地說道:“終于見到真人了!”桂秉權解釋說,最近糧食銷售困難,他去外地聯(lián)系糧食外銷了,歡迎檢察機關指導工作。
坐定之后,專案組坐成一排,對面坐的有昌圖縣分管糧食工作的副縣長、縣糧食局的一些領導同志。桂秉權從衣兜里掏出一盒中華煙,抽出一支點燃叼在嘴里,隨即把煙盒和打火機扔在茶幾上,蹺起了二郎腿。
檢察長開始宣讀調查報告。時間慢慢過去,桂秉權蹺起的二郎腿不知什么時候放了下來,臉色和神情也發(fā)生了變化:當初的無所謂變成了驚愕。桂秉權癱坐在沙發(fā)上,他心里清楚,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了……
1993年10月6日,此案的首犯桂秉權被檢察機關依法逮捕,舉殲合圍之戰(zhàn)開始了。楊茂元、胡萬友、葉和平等多名罪犯也先后落網。
1994年8月5日,鐵嶺市紅旗劇場內座無虛席。鐵嶺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昌圖縣糧食系統(tǒng)特大窩案中的第一批犯罪嫌疑人進行宣判,桂秉權犯受賄罪、貪污罪、玩忽職守罪,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瘋狂的碩鼠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欄目主持人: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