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爽
在意大利博爾扎諾機場外的停車場,兩排整齊列隊的全新一代Q3在那里靜靜地等候著我們這一大波遠渡重洋的東方媒體。作為一款主打家用的緊湊型SUV,上一代奧迪Q3那圓潤穩(wěn)重的外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快步走到它的面前,這輛全新一代奧迪Q3的顏值絕對可以用驚艷來形容。正當我還在細細品嘗這初次見面的甜蜜,旁邊的車輛已經被迫不及待的媒體紛紛駛出停車場。
雖然,我更加喜歡讓人隨時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心跳橙”配色版鋼琴漆質的前進氣格柵,但我深知,這輛“風暴藍”配色更加適合接下來阿爾卑斯山渾然天成的高山草甸景色,更何況鍍鉻前格柵更加符合國人們時下的審美潮。
本次試駕活動,奧迪為我們準備了3種車型。搭載EA211最新1.5T發(fā)動機的35 TFSI和搭載2.0T柴油發(fā)動機的35 TDI quattro以及搭載第“3.5代”EA888 2.0T發(fā)動機的45 TFSI quattro??紤]到TDI車型完全沒有引入的可能性,1.5T發(fā)動機目前國內也還沒有投產的確切消息,45 TFSI成為了我惟一的選擇。事后證明,在阿爾卑斯山脈九曲回腸的盤山道中,這輛帶有動態(tài)底盤模式選擇的45 TFSI是我正確的選擇。
駕駛著這輛“風暴藍”Q3愜意地行駛在如詩如畫的博爾扎諾小鎮(zhèn)中,兩旁的路人紛紛投來稀奇的目光。由于意大利北麓與德國相距較近,而且也是德國人非常喜歡的度假區(qū),德國牌照車輛遍布大街小巷。但我駕駛的這輛Q3“INQ3XXX”車牌很有用心,地區(qū)字母IN代表了奧迪的老家因戈爾施塔特,后面的字母則采用了Q3。而且我發(fā)現我被“跟蹤”了,在一處適合拍攝的地點我停下了車,后面一直“尾隨”我的“本地”Q3也緊跟著進入了停車場。
“這是全新Q3?”剛才那位跟隨我進入停車場的光頭大哥操著濃重的意大利英語向我發(fā)問。“是的,怎么樣,你喜歡嗎?”不服輸的我用地道的Jinglish反問道?!昂艽?、很漂亮,充滿動感,相比之下我這輛只適合通勤(買菜)”,大哥幽默地回答說。
的確,全新Q3的設計相比上一代有了本質的突破,線條更加平直,充滿力量感,外觀的設計語言也變得時尚、動感有活力。和主打個性化的Q2L以及中級豪華SUV標桿的Q5L不同,Q3采用了全新家族式8邊形前進氣格柵,瞬間讓人聯想到了奧迪旗艦SUV Q8。發(fā)動機艙蓋兩側隆起的沖壓線也和Q8有著一曲同工之妙。獨有的三段式LED日間行車燈讓Q3具有更高的辨識度,頂配車型還擁有帶矩陣功能的前燈組。在S-line前唇套件的作用下,這輛Q3顯得戰(zhàn)斗力十足,前保險杠最下方中間還隱藏著支持ACC功能的雷達傳感器,擋風玻璃上方中央也有集成車道保持、自動大燈、雨刷的傳感器。
車身側面,前后雙腰線在中間相融匯,不僅層次感十足,更突出了力量感。A柱與D柱的傾斜角度也經過了完美的設計,相互呼應。全新一代Q3 4484mm的車身長度雖然不是同級最優(yōu),但整車加長了97mm,軸距更是加長了77mm達到了2680mm。加長過后的車身側面比例看上去依然的勻稱,19英寸的“跑鞋”更加凸顯了這輛S-Line版Q3的身姿。
車尾的設計,全新Q3同樣采用了一些Q8的設計元素,與前燈組造型相呼應的三段式LED尾燈,有些小囂張的車尾擴散器也是S-Line的專屬套件,可惜排氣管采用了隱藏式設計。另外,貫穿式尾燈并沒有出現,可能對于奧迪來說貫穿式尾燈只是旗艦的專屬。我們并沒有看到奧迪熟悉的尾標,除了左下角和右下角Q3與quattro的銘牌外,找不到其他任何的標識,45 TFSI也僅僅出現在扶手箱上的配置表上。
當意大利光頭大哥得知我的這輛Q3是45 TFSI時,自豪地指著自己駕駛的那輛老Q3說道“我還是更喜歡TDI”,一腳地板油伴隨著響胎聲消失在了“白石山”的彎道中。畢竟,歐洲人對于柴油還是充滿了情懷。
光頭大哥的突然消失,以至于我還沒有來得及顯擺全新Q3的內飾。我相信當他看到12.3英寸的超大液晶儀表盤和代替了MMI傳統旋鈕按鍵的10.25英寸觸控屏后會發(fā)出和我一樣的驚嘆。我依稀還記得那輛陪著我勇闖大雪封山塞罕壩的上代Q3,豎立在中控臺上方且充滿物理按鍵的MMI操作起來并不那么順手。全新Q3的控制區(qū)以及液晶觸控屏都向駕駛員一側傾斜了10°,徹底改善了人體工程學感受。集成了MMI功能的液晶觸控屏不再需要向之前操作MMI旋鈕那樣繁瑣,車輛模式選擇、地圖導航、手機互聯、天氣信息、路況等只需輕輕一觸即可完成操作。不過更讓我“感動”的是,奧迪為Q3前排配備了Tpe C和USB接口,后排出風口下也設置了兩個USB接口和12V電源,這才是家用全能型應有的配置。
內飾的設計語言也采用了和外觀相同的設計,線條和層次更加鮮明,充滿動感。 Alcantara材質的飾條分隔了空調區(qū)域和操控區(qū)域,拉絲金屬面板上方的quattro銘牌還可以隨著氛圍燈點亮背光,這種細節(jié)的把控會讓人感覺很舒服。
空間可能是上一代Q3的劣勢,但隨著加長加寬后,全新Q3的內飾空間得到了質的飛躍。貼心的奧迪工程師為Q3設計了前后可調的第二排座椅,即便是身高185cm的我也可以無憂無慮地坐在我剛剛調完駕駛席坐姿的后排。值得表揚的是,Q3后排的坐墊長度夠長,靠背也可以進行7項調節(jié),畢竟作為一款主打全能型家用車型,在使用中第二排的使用頻率都是較高的。530L是標準座椅下的行李廂容積,將第二排座椅推向最前這一數字將會變成675L,如果索性將第二排放倒這一數字將會變成讓人咋舌的1525L,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搬家拉貨了。
在一頓標準“定妝照”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后,天色漸晚,身后的阿爾卑斯山也被夕陽染成金紅色。望著身后家家戶戶有蘭博基尼(拖拉機)的“資本主義新農村”呈現出的紙醉金迷,看著導航中設定目的地距離還有100km,深嘆一口氣的我,毅然決然地再一次踏上征程。
奧迪全新Q3車機內置的是Google地圖,帶地形模擬的3D地圖簡直是視覺盛宴,地圖顯示未來1.5小時我將會經歷到海拔大幅提升和下降。15喇叭的B&O;音響系統帶來的高保真旋律可以伴我忘掉所有煩惱,但卻無法阻止2200m海拔造成的耳壓失調。深踩下油門,MQB平臺下的Q3搭載了“第3.5代”EA888 2.0T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69kW、最大扭矩350Nm,和Q5L上調教的數據基本相同,但由于Q3身材小體重輕,所以爆發(fā)感更加強烈。只不過在陡峭且彎曲的阿爾卑斯山山路上我并不敢盲目體驗6.3s的0~100km/h加速。與這臺發(fā)動機匹配的是濕式的7擋雙離合變速器,這臺變速器的匹配很完美調教很用心。舒適模式下,總體給人的感覺換擋非常平順,即便是低擋位也不會有明顯的頓挫感。運動模式下,這臺變速器的神經會變得極度緊繃,毫不拖沓。
全新Q3的底盤和懸架調教和Q5L很像,前麥弗遜后四連桿式懸架調教偏向舒適,但同樣給人感覺很堅實。我們這臺“風暴藍”選裝了自適應懸架,運動模式下系統將會根據車速、轉向角度、車輪的橫向和縱向G值在毫秒間設定各個減振器的阻尼。全新的quattro四驅系統并沒有采用冠狀齒輪,而是采用了多片離合器式差速器,越野能力會有所降低,但公路性和燃油經濟性得到了加強。阿爾卑斯山的山路與房山的紅井路有些相似,落差大急彎多,而且道路非常狹窄。全新Q3轉向輕柔但指向精準,強大的抓地力可以讓我用盡彎道每一寸路面,懸架韌性十足在彎道的支撐力也很堅實。S-Line選裝的運動座椅包裹很完美,在急彎時的支撐也不錯,不知為什么我覺得這輛Q3讓我越來越快,越開越順,直到現在我仍舊沉浸在那極富樂趣的駕駛感中。
活動后的問答環(huán)節(jié),更像是一場雙方博弈的機智問答。在我的再三追問下,一汽-奧迪的工程師向我們透露全新Q3將會在明年3月國產。但無論我使出百般武藝,對于國產Q3是否帶“L”的問題,廠家始終守口如瓶。對于我個人而言,“L”的吸引力并沒有那套“動態(tài)底盤”所帶來的誘惑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