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社會是個大家庭,家庭的興旺離不開每個人的敬業(yè)。有了農(nóng)民的敬業(yè),我們才不乏衣食;有了工人的敬業(yè),我們才不畏風雨;有了軍人的敬業(yè),我們才不懼外寇;有了商人的敬業(yè),我們才互通有無……
【排比句選取四個主要行業(yè),說明了敬業(yè)的意義。】
但是,敬業(yè)又是一件看似容易做到實則又最不易做到的事。
你,李新民,大慶油田鋼鐵1205鉆井隊第18任隊長。你牢記老隊長“把井打到國外去”的夙愿,帶領1205鉆井隊進駐蘇丹,轉戰(zhàn)伊拉克,在異國他鄉(xiāng)叫響了中國石油的品牌。22年來,你始終摸爬滾打在鉆井一線。2003年當上鉆井隊隊長后,你每年有270多天守在井上,有2800多小時跟班作業(yè);你帶領你的鉆井隊共打井300多口,創(chuàng)出了井身質量和固井質量合格率均達100%的好成績。李新民,你告訴我們:敬業(yè),源于使命。
【本段最后一句,點明了舉此事例論證的目的,即揭示敬業(yè)的第一個條件——使命?!?/p>
你,吳斌,杭州長運客運公司的快客司機。當天降的鐵塊砸穿擋風玻璃,擊中你的腹部和手臂時,你的肝臟破裂,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但你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沒有忘記24條寶貴的生命。你忍著疼痛,緩緩停車,拉上手剎,打開雙閃燈,以驚人的毅力,艱難地站起來,告知車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開車門,疏散旅客。你成功挽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自己卻永遠離開了你無比留戀的世界。吳斌,你告訴我們:敬業(yè),因為責任。
【畫波浪線的地方,長句與短句結合,不僅使句式顯得更加靈活,而且使人物的一系列動作顯得更連貫,也使人物品質更加突出。本段最后一句,點明了舉此事例論證的目的,即敬業(yè)的第二個條件——責任?!?/p>
你,趙明翠,秦嶺深處一個普通的鄉(xiāng)郵員。你穿梭于14個山村、83個村民小組,為7000余名鄉(xiāng)親架起通信的橋梁。18年中,你走了11萬公里山路,投送了14萬份郵件,從未丟失過一份。有時,為了送一封信,你不惜翻一兩個小時的山。后來,郵件少了,你便主動幫助鄉(xiāng)親們繳電話費、代辦存取款手續(xù)和捎帶日用品、種子、藥品等。18年的風雨,憔悴了你的臉龐,斑駁了你的秀發(fā),衰老了你的身體,但你卻從未后悔過。也許有人以為你不愿舍棄是因為薪酬,可他們哪里知道你每月僅僅1000多元工資。你說:“這是我該做的事,只有做好了,心里才踏實,才不會有壓力。”趙明翠,你告訴我們:敬業(yè),需要良知。
【將“18年的風雨”用逗號隔開,單獨成為一句,使語句更有節(jié)奏感。后面用一組整句,再加上“憔悴”“斑駁”“衰老”的活用,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和節(jié)奏感。本段也在最后一句,點明了舉此事例論證的目的,即敬業(yè)的第三個條件——良知?!?/p>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本礃I(yè),需要接受時間的檢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敬業(yè),需要依托意志的支撐;“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本礃I(yè),更需要有淡然的心態(tài)。我們的生活正是有了這些默默敬業(yè)之士,才有了我們國家的不斷興盛,才有了我們生命的保障,才有了我們幸??鞓返纳睿屛覀冏鲆恢捻斎嫉降椎木礃I(yè)的蠟燭吧!
【原稿是一個結論性的句子,加入古詩、改用排比后,既豐富了“敬業(yè)”的內涵,又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同時又呼應前文所舉三個事例,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p>
升格點評
修改稿通過畫龍點睛的議論,把闡述的側重點變成了敬業(yè)的條件。這樣一改,文章的論述更加豐富。
那么,如何選擇論據(jù)?如何對所選論據(jù)進行闡述?如何使文章富有感染力?筆者以為需要“巧”以貫之。
一是論據(jù)的選擇要“巧”。要盡量選擇不同類型的論據(jù)。譬如時間上盡可能有古有今,地域上盡可能有中有外,性質上盡可能有正有反,類別上盡可能涉及自然、社會,類型上盡可能有職業(yè)、地位、性別上的不同。選了偉人的事例,盡可能再選一些凡人的事例。
二是闡述要“巧”。對看似相同的事例,我們要“巧”作闡述。本文所選的事例都屬于凡人,又都是正面的,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修改稿巧就巧在發(fā)掘出了三個事例細微的差別。李新民側重于使命感,吳斌側重于責任感,趙明翠側重于良知。這樣一來,三個事例雖然處于同一層次,但是論證的作用卻不一樣。所以,當所選用的論據(jù)沒有特色時,我們要發(fā)掘其中的細微差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從而為我所用。
三是句式的選用要“巧”。同樣的事例,選用不同的句式,表達效果完全不一樣。要使議論具有感染力,可以整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交錯運用。所謂整句就是句式結構基本相似的一組句子,如排比、對偶。恰當?shù)厥褂谜淠苁刮恼戮哂袣鈩?。所謂散句就是長短不齊的句子。兩者交錯使用,能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是內容上的呼應要“巧”。議論文中的呼應可以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思路更加清晰。修改稿中,對三個事例的總結,每個事例中整齊的句式讓內容上和結構上都形成呼應,最后一段的排比句與前文所舉的三個事例相呼應,既拓展了文章的內容,又使文章的結構更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