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瓊,宋玉明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yī)院 1.放射線科;2.VIP科,吉林 長春130033)
急性胸痛(acute chest pain) 是一組疾病共同的臨床表現,常見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和急性肺動脈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這三種病因合稱胸痛三聯征,快速準確診斷病因,對患者的治療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2]。近年來,320排動態(tài)容積CT的出現,為一次性完成三種病因檢查提供了新的辦法。本文擬探討胸痛三聯一站式CT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
1.1臨床資料收集 2018年1月至 2018 年 12月,行320排640層動態(tài)容積CT檢查的急性胸痛患者共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為32-83歲,臨床表現為胸背部及胸腹部急性疼痛或胸悶癥狀。所有受檢患者均無碘對比劑過敏史及心肝腎功能障礙,檢查前對患者進行相應呼吸訓練。
1.2儀器與掃描方法使用 320排640層動態(tài)容積CT機,掃描參數:管電流300 mA,管電壓120 KV,球管旋轉時間0.35 s。利用心電門控技術進行前瞻性掃描檢查。
1.3造影劑注射參數采用高壓注射器,分兩次注入,掃描前以流速5-6 ml/s注入20 ml生理鹽水預沖;掃描時先以流速5 ml/s注入對比劑(優(yōu)維370)60 ml;繼續(xù)注入30 ml造影劑,流速3 ml/s;最后以流速 4 ml/s注入30 ml生理鹽水。感興趣區(qū)視野(FOV) 設置在氣管分叉層面,采用雙FOV觀察升、降主動脈,自動觸發(fā)CT值分別設定為120 HU、110 HU,達到設定CT值時進行自動觸發(fā)式掃描。掃描范圍從患者膈肌底部至胸廓入口水平。
1.4圖像重建與后處理(1)重建:層厚、層間隔均0.5 mm。選擇心臟收縮期75%時相或自動識別最佳時相進行重建。若冠狀動脈局部顯示錯層偽影,可以重新心電圖編輯并選擇性重建。(2)容積數據后處理:利用東芝Vitrea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 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積再現(VR)等后處理技術,重建冠狀動脈、胸主動脈、肺動脈圖像。
2.1圖像質量主觀評價由2位放射科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對圖像進行后處理并簽發(fā)診斷報告,同時對圖像質量進行評價。采用 5 分制評價冠狀動脈、胸主動脈及肺動脈圖像質量。三組血管顯示非常清晰,對診斷沒有任何影響者為5分;三組血管顯示較清晰,完全能用于診斷者為4分;血管輪廓模糊或者靶血管對比劑較淺淡,但仍能用于診斷者為3分;血管可見運動偽影或者靶血管對比劑非常淺淡,嚴重影像診斷者為2分;能重建出血管,但血管圖像顯示不清,無法做出診斷者為1 分;檢查失敗為0分。本研究中,43例患者均圖像顯示良好,可同時評估冠狀動脈、胸主動脈、肺動脈及肺部情況,其中評分為5分者21例,4分者19例,優(yōu)良率為93.0% (4 分及以上的圖像為優(yōu)良,見表1) 。
表1 圖像質量主觀評分
2.2診斷結果分析43例急診胸痛患者中,15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伴不同程度狹窄,9例主動脈夾層,12例肺動脈血栓栓塞,1例氣胸,6例未見異常。圖1-4。
在心胸血管疾病診斷中,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曾是診斷金標準,但為有創(chuàng)方法,對患者身體存在一定損傷,而且一次僅能診斷一種病變,不適用于常規(guī)胸痛篩查[3,4]。
隨著64層螺旋CT的普及應用,CT已應用于胸痛三聯患者篩查,但受使用造影劑劑量和采集時相選擇的限制,往往難以同時檢查冠狀動脈、胸主動脈及肺動脈情況[5,6]。近些年隨著CT技術不斷發(fā)展,尤其是320排640層動態(tài)容積CT出現,可形成達160 mm的大范圍覆蓋,同時涵蓋冠狀動脈、胸主動脈及肺動脈,從而使胸痛三聯的一站式掃描成為可能[7-12]。本研究采用一站式掃描,可通過一次性注射、一次掃描同時獲得冠狀動脈、胸主動脈及肺動脈圖像,為胸痛三聯患者鑒別診斷提供了準確的影像依據,同時能夠節(jié)省檢查費用、降低患者輻射劑量。
圖1-2 同一患者冠狀動脈狹窄VR、MIP圖 圖3 主動脈夾層 圖4 肺動脈栓塞
320排640層動態(tài)容積CT能夠得到較高的圖像質量,而高質量的成像對于診斷疾病具有重大意義。本研究中,43例患者圖像顯示良好,可同時評估冠狀動脈、胸主動脈、肺動脈及肺部情況,其中評分為5分者21例,4分者19例,優(yōu)良率為93.0%。只有圖像質量清晰,才可明確診斷胸痛三聯的病因,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影像依據。3分病例均為老年患者,冠狀動脈成像圖像欠佳所致,當心率>75次/分時,一站式掃描老年患者冠狀動脈成像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胸部一站式掃描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評估可以達到冠狀動脈造影(CAG)的精準度,同時可以鑒別診斷主動脈夾層、急性肺動脈栓塞,并觀察有無氣胸、肺部感染、肺不張、腫瘤、胸腔心包積液等其他胸部疾病[13,14]。在本組數據中,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共15例,占總數34.9%,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比較,評估準確率達到91.8%。在本組研究中,肺動脈栓塞患者12人,為急性胸痛的第二大類病原,占27.9%,肺動脈栓塞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本組研究中,8例患者栓塞發(fā)生在亞段及以上肺動脈,4例患者栓塞發(fā)生在亞段以下肺動脈,采用胸痛三聯檢查不僅能夠顯示肺動脈管腔,還可以通過多平面重建顯示肺動脈管腔長軸及管腔內造影劑充盈情況。本組數據中主動脈夾層患者9例,胸痛三聯檢查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影像學依據,可以觀察主動脈夾層的真假腔、有無血栓形成、破口位置等,進而對主動脈夾層準確分型。9例主動脈夾層患者中5例患者為Stanford A型,4例患者為Stanford B型,Stanford A型患者若是撕裂內膜,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死亡率較高。采用胸痛三聯檢查能夠為胸主動脈夾層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胸痛三聯一站式動態(tài)容積CT檢查能一次性顯示冠狀動脈、胸主動脈及肺動脈,可以快速的檢出患者胸痛的各種原因,對急性胸痛患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