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羚
我國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在文化發(fā)展進程中,民族民間藝術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精華,也是我國世代相傳的藝術形式。在我國服裝設計專業(yè)中引入民族民間藝術,能夠為我國服裝設計提供新的發(fā)展思路與素材,從而使我國服裝設計能夠形成民族特色,也為我國服裝設計在世界范圍內享有聲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本課題圍繞民族民間藝術與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的對接途徑進行研究,旨在為我國服裝設計領域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yōu)秀人才,從而提高我國服裝設計的國際地位。
我國已經有著較長時間的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歷史,在高等院校中開設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是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服裝設計人才的有效途徑。傳統(tǒng)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中,老師的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涵蓋了服裝的藝術設計、服裝的工藝生產以及服裝的綜合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從目前的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類型來看,包括了必修課、選修課等,其中又分為服裝設計文化課和實踐課[1]??梢?,我國的服裝設計教學體系已經在發(fā)展中得到了極大的完善。隨著國際間交流的增多,服裝內容也逐漸實現了國際化。很多高等院校對于國際流行的服裝設計理念和元素都進行了專業(yè)化的教學,但卻忽視了具有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特點的服裝設計教學。缺乏相應的民族民間藝術教育直接影響了我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很多學生的服裝設計眼界無法進行拓展,服裝設計思維仍然固定在潮流趨勢的框架內,降低了學生的服裝設計格局和創(chuàng)新意識。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很多民族民間藝術被廣為流傳。這些民族民間藝術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傳承意義,通過深入挖掘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內涵,能夠為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同時也能為我國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打開一道新的大門[2]。民族民間藝術是我國廣大的勞動人民根據生活實踐進行總結和創(chuàng)作的藝術內容,因此民族民間藝術具有極高的文化屬性和藝術價值。這些藝術內容廣泛存在于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地位,很多國際服裝設計大師已經將我國的藝術素材運用于設計當中。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并提高我國服裝設計的藝術水平,在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中融入民族民間藝術具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國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基礎教學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理念、設計技能以及設計方法。在基礎教學中,對接民族民間藝術能夠增強學生的設計基礎水平,為后期的設計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例如,老師在進行基礎素描教學時,可以將民族民間藝術品作為學生的素描對象。學生在完成素描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對民族民間藝術品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有效滲透民族民間藝術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認知水平。[4]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色彩教學時,可以將我國少數民族的頭飾、民族服飾等作為課堂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民族藝術進行領悟和挖掘,從而使學生的服裝設計色彩使用更加大膽和新穎?;A教學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具有民族民間藝術特點的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和技能[5]。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已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民族民間藝術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使學生建立起對民族民間藝術的應用意識。
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課堂中,對學生的教學重點往往放在學生設計技巧的掌握以及對于各種設計基礎內容的綜合運用上。老師在進行服裝專業(yè)課程教學時,可以通過民族民間藝術內容與專業(yè)教學的融合,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有趣。例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古代圖騰作為服裝設計的元素,通過將服裝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進行結合,使學生的服裝設計出發(fā)點更加符合審美。老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播放我國古代傳統(tǒng)器物、建筑以及藝術作品等,為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民族民間藝術發(fā)源和發(fā)展過程[6]。學生在觀看這些具有藝術特點的視頻、圖像時,不但能夠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同時也能夠感悟到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底蘊和內涵,從而尋找服裝設計的靈感。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往往將思想和寓意等進行結合,學生可以根據這一藝術特點提高服裝設計的思想境界。學生的服裝設計要以服裝類型為基礎,融入民族民間藝術,如在服裝設計當中加入刺繡、盤扣、編織或者鑲邊等藝術形式,不僅能夠增強美感,同時能夠提高文化藝術氣息。
服裝設計實踐課程是學生進行親手設計的基礎。老師可以在實踐課堂中將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具有典型民族民間藝術的地區(qū)進行實踐學習,如我國云南省的苗寨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qū)。由于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在少數民族區(qū)域得到了較好的保存和繼承,因此,在進行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到民族民間藝術的珍貴。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拜訪優(yōu)秀的民間藝人,通過與民間藝人的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藝術素材。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親手操作,從民族民間藝術的制作工藝中受到藝術啟迪[7]。每個民族民間藝術內容都有著特有的藝術特征,老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學習時,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不同民族民間藝術的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在進行服裝設計時靈活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增強服裝設計的藝術感和文化內涵。
我國民族民間藝術有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在我國服裝設計專業(yè)中引入民族民間藝術,能夠為我國服裝設計人才提供新的發(fā)展思路與素材。通過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學與民族民間藝術的對接,能夠使我國的服裝設計更具民族特征,從而實現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在服裝設計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對民族民間藝術的滲透,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為我國服裝設計領域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