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虹
貴州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其實我對貴州的了解并不多,知道有個黃果樹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勢浩大著稱;知道有個世界最大的天眼,能探測宇宙;知道有個遵義會議會址,1935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了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還知道它是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shù)據(jù)綜合試驗區(qū),國家生態(tài)文明試驗區(qū)等等。此外,它的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這幾年由于工作關系去過好幾個省,單與貴州無緣,這次借著市作協(xié)組織的“特區(qū)作家看老區(qū)”采風活動,得以到貴州的遵義走一趟。
我們一行到達的第一站是遵義市,想象中的遵義在貴州山區(qū)應該是個貧窮的地方,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會有什么好地方呢?而且來之前聽到過遵義的朋友說:我十多年前到過那地方,又窮又臟,很落后。其實不然,一下飛機就感覺到一陣陣久違的、似冬天的寒氣襲來,與??诘亩煲粯?。乘車往遵義市區(qū)的路上,眼前寬闊平直的大道兩旁金燦燦的橘黃色銀杏葉就像兩條金色的長龍向前延伸,穿過的隧道特別的亮堂,沒有一絲的壓抑感,不時有高樓大廈從眼前劃過,遠處山間的山腳底和半山腰上,坐落著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小洋樓,而且都是統(tǒng)一的灰色,還有叫不出名的各種顏色的楓葉,點綴在濃郁蔥綠的丘陵式山嶺上,這些一幕一幕地從你眼前閃爍而過,成為遵義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到達市區(qū),天色已黑,雖然沒有??谀敲捶比A喧鬧,但也燈火輝煌,而且街道整潔、干凈,沒有亂擺攤現(xiàn)象,也沒有亂竄的電動車,城市管理非常好。
到達遵義的第二天,我們上婁山關參觀。婁山關海拔1400米,地勢奇險,是川黔的重要關隘,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紅軍的兩次婁山關戰(zhàn)役保證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是我國重要的“紅色”基地。當天下著綿綿細雨,天色灰暗灰暗的,還夾雜著寒冷刺骨的風,隊伍里還聽到有人哆嗦地喊“好冷啊”。這種天氣在海南的冬天才有,而且一年當中應該沒幾天。昨天飛遵義之前,??谶@邊是藍天白云、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大家都穿著短袖、裙子上的飛機,隔一天的時間,兩地就是兩個世界了。汽車開到婁山關山底下,我一下子就被這眼前的奇山峻嶺給鎮(zhèn)住了,有一股凝重、肅穆、莊嚴等氣勢籠罩著我。也很奇怪,準備隨大家一起上山時,我的右腳突然邁不動了,還帶著酸酸的痛,只能強忍著跟在大家后面,一瘸一瘸地走,大家都忙著拍照和聽講解員講解,也沒人注意到我的情況,走著走著,我開始胡思亂想:也許,我的前世就是一位右腳受了傷的紅軍女戰(zhàn)士,不然的話怎會這么巧合呢?冥冥之中就是想讓我重溫當年那場婁山關戰(zhàn)役,那一刻,我的心砰砰跳了起來,耳邊仿佛又響起70年前紅軍戰(zhàn)士的吶喊聲。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也都在頻頻地招手,要告訴我,那場震驚中外的戰(zhàn)斗,就發(fā)生在這里,右腳就是在那場戰(zhàn)斗中負了傷的?!按蠹乙黄鸷嫌翱边@時一聲喊聲把我拉回現(xiàn)實,大家照完相片繼續(xù)參觀,我裝著如無其事的樣子,拼命地調(diào)整自己行走的姿態(tài),避免被別人發(fā)現(xiàn)我是一個“瘸子”。我們跟著講解員參觀了紅軍戰(zhàn)斗紀念碑、婁山關石碑、紅軍戰(zhàn)斗遺址和紅軍戰(zhàn)斗遺址陳列館等等。想當年英勇的紅軍將士在物質極端匱乏,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困境中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讓衣衫襤褸的紅軍戰(zhàn)士跨急流、登雪山、穿草地、突封鎖,粉碎了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實現(xiàn)勝利會師,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更為我們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也許當年的紅軍故事和當時的紅色氣氛,深深地打動和感染了大家,下山回程途中,每個人都默不作聲,依然沉浸在歷史當中,不知不覺自己的腳疼也早拋到九霄云外了。
第二站我們走進了湄潭縣。據(jù)了解,湄潭位于于遵義東南側,距遵義70余公里,是中國名茶之鄉(xiāng),還是貴州的“小江南”。從遵義到湄潭,一路風景秀麗。剛進入縣城,從車窗往外看到建在茶文化廣場上的一個大茶壺,大到超乎想象,而且外形很別致,非常漂亮,當?shù)厝朔Q“天下第一壺”,就好像天神握著茶壺把,給每一位到達湄潭的來客,斟一杯湄潭產(chǎn)的、香氣四溢、甘潤心脾的濃茶。碧綠的湄江從城中蜿蜒而過,堤上兩岸種滿了鮮花綠草,小道綠樹夾蔭,煥發(fā)著勃勃生機,城里各種商販擺攤其中,有賣小飾品的、各種各樣小吃的,有匆匆趕路的,也有三兩行人悠悠漫步或閑話談笑的,好一派安樂平和景象!我們步行來到湄潭的浙大廣場,參觀位于湄潭文廟的浙江大學舊址,瞻仰了竺可楨老校長的生平,心中感慨萬千!抗戰(zhàn)期間,浙江大學師生在竺可楨校長的率領下西遷至湄潭縣城及城東北永興鎮(zhèn)境內(nèi),雖然這個地方偏僻落后,但是遠離戰(zhàn)火,很適合他們潛心科研教學。但湄潭老百姓的舉動最讓我震撼!在國難當頭,物質匱乏的惡劣環(huán)境中,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他們還要供養(yǎng)那么多浙大師生幾年,不簡單,那是從牙縫里省下的口糧呀!放在別的地方的老百姓不一定接納浙大師生,但湄潭人民不怕這個包袱,不但提供房屋以及糧食,還主動表示讓出文廟、民教館、救濟院等辦公房屋供教學科研使用。湄潭人民在最困難的時期給予了浙江大學傾力支持,在走進舊址進行參觀中,每了解一段西遷辦學的故事,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當年湄潭百姓對浙大師生的情義,他們將最好的房舍騰出,寧可自己挨餓也要將糧食供給浙大師生,老區(qū)人民對浙大師生的深厚情誼讓我深深的感動。是湄潭人民的淳樸、善良、熱情好客將浙大師生請進了湄潭,是湄潭得天獨厚的氣候環(huán)境,物美價廉的淳樸民風讓浙大師生終于在這里找到了一方凈土,使他們在這個偏遠的小縣城扎根,開花結果。在浙大舊址里面,白紙黑字寫著的一段話一直刻在腦間:在浙大西遷遵義湄潭辦學70周年紀念活動上,一名校友說:“讓我們叩拜吧!我們今天的叩拜,不是什么宗教,也不是什么迷信,我們是為了感謝養(yǎng)育了我們近7年的湄潭人民?!闭f完,一排排年齡在75歲以上的老人顫顫巍巍地跪了下去。這時,我腦海中開始浮現(xiàn)出一幅畫面:當年汶川發(fā)生地震的時候,救援隊員們從廢墟中救出了一位左臂受傷的小男孩,這位小男孩為了表示他心中的敬意,躺在擔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抬著他的解放軍戰(zhàn)士敬禮。在此,我也想對湄潭人民舉起右手敬個禮:老區(qū)人民,你們辛苦了!
遵義是一座英雄城市,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遵義給我的印象是美麗而充滿活力,雖不很富裕卻很悠閑,同時,時代步伐的前進沒有遺忘遵義,不會忘記老區(qū)人民。最后,愿“遵義”像當年紅軍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一樣: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