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波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青年林場,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26)
黑青楊(Populuseuramericana“N3016”×P.ussuriensis)在培育過程中,要注意對圃地選擇、插穗的采集和儲藏、扦插時間以及扦插育苗技術等方面的控制,確保各項流程有序進展,同時對苗木的后期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要加以重視,從而保證黑青楊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長速度。
圃地選擇上要求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方便排水灌溉,土壤以沙壤土為宜。地整一般選擇年秋季結合深耕進行,在耕地過程中均勻施入農(nóng)家肥,深耕30 cm梳理平整。第2年春季待土壤解凍,結合苗圃的實際情況和灌溉條件及時作床,苗床寬1 m,高20 cm,苗床之間預留40 cm左右的過道,在苗床上覆蓋黑色塑料地膜,并利用細土在苗床的橫向上壓制地膜,有效防止強風破壞塑料地膜,整理完畢后,等待扦插。
采條要根據(jù)氣候條件來決定時間,黑龍江地區(qū)通常選擇在3月中旬進行,在種條選擇上一般是一年生平茬條最為合適,要求木質化良好,有飽滿的芽眼,并且無病蟲害的枝條。插穗長度在12~15 cm,上截口要平整呈管狀,距離頂芽1 cm左右,下截口呈馬蹄狀,插穗的剪口要光滑。插穗剪取完畢后,將其捆扎好,捆扎數(shù)量每捆100 根。
選擇避風陰涼的沙坑,沙坑深度在150 cm左右,不超過凍土層,寬度在2 m左右,長度根據(jù)放置的插穗數(shù)量來決定。在沙坑的底部鋪上20~25 cm厚度的河沙壓實,將捆扎好的插穗倒立放置,每捆之間預留1 cm的縫隙,填充河沙,將插穗捆間的空隙填滿,完成后在插穗上鋪一層厚度10 cm左右的河沙。在儲藏期間,要保證沙坑內部的通氣性良好,通常插穗擺放3層為最佳,在上面覆蓋一層30 cm厚度的河沙將其壓實。在沙坑內部要設置通氣管,深度要達到最下層插穗,同時要高出沙坑平面30~40 cm,確保下層的插穗捆有良好的透氣性。在沙坑儲藏期間,要保證河沙的濕度,每隔10 d左右進行一次檢查,保證河沙能夠手抓成團,要及時進行澆水保濕。
扦插時間要選擇在5月上旬,此時氣候已經(jīng)逐漸回暖,地面土壤溫度平均5 ℃左右,氣溫平均在10~15 ℃之間,對插穗的生根十分有利。要根據(jù)氣候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扦插時間,如果溫度達不到適宜標準,可以適當推遲或提前扦插。
扦插時通常采用人工直插的方式,插穗在扦插前1天內取出,取出時注意不要損傷插穗,同時注意進行遮蓋防護,避免風吹和日曬對插穗造成失水。在扦插之前要對插穗的根部進行浸泡處理,通常在浸泡液中添加50 mg·mL-1的生根粉,將生根粉用酒精按照1∶500 的比例進行溶解處理,再配以1 000 mg·mL-1的原液1 kg,在調配好的原液當中加入20 g的清水,攪拌均勻。將插穗放入浸泡液中浸泡2 h左右即可。扦插時,在覆蓋塑料地膜的苗床兩側進行,用插穗戳破薄膜,將插穗下截口插入土壤中,上截口與地面保持水平,株距在20~25 m之間,行距在50~60 cm,扦插完畢后對苗床進行澆灌,采用小水量漫灌的方式,將苗床澆透。
黑青楊扦插后,其澆水次數(shù)大概一年需要3~5次,第1次澆水就是在扦插之后立即進行,水量不宜過大,但要保證插穗能夠對水分充足的吸收,這是保證黑青楊幼苗能夠存活的關鍵。另外幾次澆水要在黑青楊幼苗成活后,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和降水量,對土壤濕度進行適時的檢測,在土壤的水分含量不足時,進行澆水補充,在冬季土壤封凍之前進行最后一次的澆水灌溉。黑青楊扦插完畢后不要立即對插穗施肥,要在其插穗的根和芽葉逐漸成型之后進行,在黑青楊幼苗生長最旺盛的3個月中,每個月分別適量散施尿素、磷酸二胺、復合肥以及鉀肥,為黑青楊幼苗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促進樹苗的木質化形成,保障樹苗能夠順利安全越冬。
全年需進行3~4次除草作業(yè),保證黑青楊幼苗的生長環(huán)境不受到雜草的影響。在黑青楊插穗幼苗新梢生長到20 cm左右時,要對其進行抹芽管理,保留一根健壯的枝條,其他幼芽全部去除。一般抹芽在扦插后的2~3個月之間進行,也可以根據(jù)苗木的生長情況來決定,后期應及時將主枝條上發(fā)出的腋芽去除,以確保黑青楊幼苗的快速生長。
黑青楊幼苗易發(fā)生黑斑病和葉銹病,黑斑病的發(fā)病率較高,一般發(fā)生在葉片嫩梢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葉片為主,通常選用多菌靈800倍液或是代森錳鋅250倍液噴灑,或是采用25%百菌清600至800倍液和0.3%的尿素及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防治,而葉銹病主要采用粉銹寧進行防治,藥液使用濃度要根據(jù)苗木的發(fā)病程度來調整。在蟲害的防治上,可以使用樂果或阿維菌素,對黑青楊樹苗新梢枝葉進行噴灑防治,可以有效去除食葉害蟲。
采用上述黑青楊扦插育苗技術,可加快黑青楊的苗木的培育速度,為黑青楊育苗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