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教科所 王曉香
石家莊市國際城小學 池擁民
“家風,是一種家庭成員都認可、推崇并身體力行的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我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世界唯一文化從未中斷的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每個家庭幾乎都有著自己的家風家訓。家風已然成為每個家庭的精神支柱,更是家庭每一分子做人處事的標準。每個家庭的家風匯集在一起就會形成當地的民風。良好的民風世代傳承下來,就會形成一個地區(qū)樸素美好的社會風氣。這種社會風氣推廣開來,久而久之,就會匯集成整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庭在促進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他曾指出,不論時代和生活格局發(fā)生多么大的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家風建設!因為千千萬萬個小家才能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
當今社會,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帶來時代的變遷,我國家庭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各種資源、信息也呈現爆炸式增長。時代的發(fā)展,給家風的建設和傳承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成為時代拋給家庭、社會的新課題。以家庭閱讀來推動家風建設是值得提倡、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家梁曉聲說:“最好的家風,一定是有閱讀傳統(tǒng)的家風?!痹囅?,一個家庭里,如果人人都喜歡看書,都溫文爾雅、知書達理、謙恭善良,這樣的家庭能不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嗎?
在發(fā)掘整理我國歷代傳統(tǒng)家風家訓中發(fā)現,那些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其文化內涵中大多有著一個共性的內容——強調、鼓勵閱讀,那些意蘊豐富、思想厚重、表述精彩的閱讀觀念,有許多至今還在深深影響著現代人。
1.耕讀為本,閱讀價值的體現。我國是傳統(tǒng)的農業(yè)大國,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耕讀”是一種普遍的生活狀態(tài)。以“耕讀為本”的耕讀文化就成為人們普遍的價值取向:欲求得生存必須勤于耕稼,想求得發(fā)展必須讀書進仕。在很多家庭的門楣上都有“耕讀人家”“耕讀傳家”等匾額。
2.明理修身,閱讀動機的教誡。為什么而讀?在我國傳統(tǒng)家訓中,更多的是教育子孫明白道理,德才兼?zhèn)?。著名的徽商雖以“商”起家,但更重讀書,重修身養(yǎng)性,即識理、正性和立品。
3.立志勤讀,閱讀態(tài)度的倡導。提倡樹立遠大志向,勤奮刻苦學習,珍惜時間。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提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讀圣賢書,閱讀內容的勸誡。我國自古就特別重視家庭教育,“養(yǎng)不教,父之過”,是對父母教育責任的最有力告誡。有家訓典范盛譽的《顏氏家訓》中,顏之推對閱讀內容進行了具體闡釋,指出讀書要讀圣賢之書,“夫圣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p>
此外,中國古代家庭教育還有很多關于閱讀方法、閱讀取向的忠告、誡勉,如讀書要循序漸進、質疑、求師、勤于動筆等,其觀念、經驗都是我們應借鑒、汲取的。如左宗堂教導兒女,讀書在于“明理”,讀書治學還要做到知行合一。清代彭端淑鼓勵子女,讀書要堅持不懈。曾國藩教導兒女,讀書要守“專字訣”,既要專又要精。這些優(yōu)秀家風傳遞的閱讀觀仍然啟迪著當代家風的建設。
我國目前約有4億家庭,雖然每個家庭的家風不同,家庭教育觀念也不盡相同,但可以有一個共同的家風建設途徑,那就是讀書。家庭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在閱讀中傳承文化與精神,在閱讀中積累豐厚的精神財富,在閱讀中形成家庭成員共同的語言、行為代碼,在閱讀中形成浸潤書香的家風。
但現實情況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手不釋卷”被如今的“手不釋機”取而代之。據調查,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韓國每年平均閱讀量為11本,法國為14本。更令人驚愕的是德國47本,俄羅斯55本,英國則高達64本。我國家長平均每天陪孩子讀書的時間不足25分鐘。2018年我們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對部分區(qū)縣萬余名中小學生的家庭閱讀和家風相關內容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1.關于家長陪伴孩子讀書。從占比較大的數據看,省會七年級32.3%的家長每周1~2次,四年級33%的家長每周3~4次陪伴孩子讀書。同時,從來不陪伴學生的家長七年級為8.6%,四年級為4.8%??梢姡议L有一定的陪伴閱讀的意識,但是還遠遠不夠。
2.關于家庭藏書。省會家庭藏書量主要集中在11~50本,其中四年級家庭占比約為29%,七年級家庭占比約為31%,家庭藏書量在51~100本段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四年級和七年級家庭比例均超過20%。此外,10本以內家庭,在兩個年級均超過10%。同時,省會家庭無藏書的仍有一定比例。數據顯示,省會很多家庭有一定的閱讀理念和行動,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家庭缺乏閱讀的意識、環(huán)境和氛圍。
3.關于家風的認識。本調查還就七年級學生家長對家風、家訓對孩子的影響進行了調查,近60%的家長認為家風、家訓是形成孩子為人處世的關鍵,約24%的學生家長認為,家風、家訓在學生是非觀念形成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關于閱讀對家風的影響。從數據的關聯(lián)來看,60%的家長認識到家風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但是行動上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家庭閱讀的開展還有很大的空間。如何認識閱讀與家風的關系,如何營造注重讀書的家庭,形成書香浸染的家風,是我們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閱讀關乎一個人的精神成長,一個家族的精神高度。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币粋€家庭的家風,家庭內在的精神動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家庭的閱讀史。一個家族的發(fā)展后勁往往取決于這個家族的閱讀水平。家族中每個人的閱讀水平構成家族的精神高度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我們熟知的江南望族“錢氏家族”人才輩出,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鐘書均出于此。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個是,讀書第一、讀書修身是錢家歷來的傳統(tǒng)。近代啟蒙思想家梁啟超“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得益于其良好的家風。梁家以“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為核心的家風,是建立在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基礎上的。
1.閱讀推動家風的傳承。
一個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傳承離不開閱讀,一個家族精神品質的繼承也離不開閱讀。我們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好歷史傳承;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將家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那些具有典范意義的好家風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孕育并傳承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是有益于下一代成長的優(yōu)秀道德遺產,是中華民族的“形”與“魂”的要素。閱讀能使我們樹立家國情懷,懂得誠信仁義、公平公正,促使我們愛崗敬業(yè),擔當使命,同時也讓我們領略人生智慧,幫助我們從容而有意義地度過一生。以閱讀為載體,在閱讀中提煉、明晰、傳承,是形成良好家風的有力推動。
2.閱讀豐富家風的內涵。家風是經過長期積淀、潤物無聲地形成的,它不僅包含著品德涵養(yǎng)與待人接物,也是思想、知識底蘊的綜合體現。如果說父母言傳身教決定著家風建設的“定量”,那么閱讀則是家風建設的“變量”,一個愛讀書的家庭,因為書籍的力量,孩子習得知識和智慧就充滿了無限可能。因此,閱讀大大豐富了家風的內涵。
讀書旨在明理、修身、立德,進而持家、治國,這一傳統(tǒng)的閱讀價值觀是不變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對傳統(tǒng)優(yōu)良家風進行提煉、重構,賦予家風新的內涵,使之煥發(fā)勃勃生機。
家風是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的集合,隨著時代的變遷,語言、行為的具體呈現形式不斷變化,如何在現代語境、背景下理解、傳承家風,賦予傳統(tǒng)家風嶄新的意義?這就需要家庭成員隨時更新思想素材,能夠對家風及時做出時代解讀,并進行改進、完善。而要具備這種思維能力,沒有閱讀的助力是難以達成的。
一方面,“讀”古,搜集、閱讀、整理家書、家譜等家族文獻,結合長輩講述的家族歷史、家族成員軼事,提煉出核心內涵,將其置于新時代背景下,重新剖析、評價。另一方面,讀今,家庭成員大量閱讀并分享、交流蘊涵現代先進思想文化的書籍,尋找傳統(tǒng)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先進思想文化的契合點和差異點,構建既有文化傳承又有時代特色的新一代家風。
現代人在刷屏追劇之余,還需要補充經典型“維他命”。當一個孩子完成了基本的學業(yè)后,是否建立起或保持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傳承家風的關鍵。
當代中國已不再是傳統(tǒng)的農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導致了家族成員關系的疏離。原來的大家庭群居的生活情景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三口、四口之家的小家庭為主要生活單元的模式。如何在當代這樣的家庭模式下,通過閱讀來建設、培育、傳承優(yōu)秀家風呢?
1.下發(fā)文件,廣泛發(fā)動。“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家風家教的重視越來越高。社會因素也在促進家庭閱讀的深入開展,為培育良好家風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近年來,為激發(fā)群眾的讀書熱情,提高全民文化素養(yǎng),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省會由市人大和市政府分別出臺了相關文件。如,2016年12月29日下發(fā)了《石家莊市人大常委會關于促進全民閱讀的決定》。2017年下發(fā)的《石家莊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全民閱讀的實施意見》,對全民閱讀的實施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案。意見提出:通過連續(xù)五年廣泛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工作,通過讀書節(jié)烘托氛圍,社區(qū)書屋設置圖書交換點,鼓勵個人和團隊加入公益閱讀推廣隊伍等多種舉措,在全市形成“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良好風尚。
2.活動推進,形成品牌。
在兩個文件精神的指導下,2018年4月,石家莊市全民閱讀活動啟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讀書活動,推動“書香石家莊”建設邁上新臺階。2019年,在世界讀書日(4月23日)到來之際,石家莊市“閱讀新時代 書香石家莊”全民閱讀活動啟動。通過4月“全民閱讀月”和9月“經典誦讀月”,青少年讀書節(jié),“好書有約·與閱同行”等多項閱讀活動,為家庭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皶闶仪f”正在成為石家莊的另一張名片。
省會還將家風建設融入全民閱讀活動中,通過評選最美家庭,激勵廣大市民重視家風家教。今年,圍繞“我愛我家,德潤燕趙”主題,市婦聯(lián)通過評選“最美家庭”、舉辦親子閱讀大賽、家教家風宣講等系列活動,引導家庭樹立良好家風家教。全市家庭教育意識更強,善美家風更濃,家風家教發(fā)展呈現良好態(tài)勢。
3.建立家庭閱讀機制。家庭閱讀習慣能否建立,氛圍能否形成,最終還要靠家庭自身來落實。
對每個家庭,培育閱讀習慣可以通過“一建二讀三分享”來實現。一是建家庭書房,藏各種經典、好書。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優(yōu)雅的讀書外部環(huán)境,為高質量開展家庭閱讀打下基礎。二是讀經典,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開展全家共讀,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為家庭共讀時間。父母家人共讀過程中,可以從閱讀中總結家庭傳統(tǒng),提煉家庭思想和精神,形成統(tǒng)一認識。三是家庭分享,每月可以單獨安排時間,也可以在共讀時間的最后,開展家庭分享。父母將自己的理解與子女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中表達出來,子女也在沒有精神壓力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優(yōu)秀家風傳承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家長的帶動是重中之重。在普通家庭生活中,像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一樣,夫唱婦隨,一起讀書,孩子也在旁邊認真聽讀,這樣的畫面是多么溫馨!父母放下手機、麻將,推掉聚會,與孩子一起捧起書,既可以和諧家庭氛圍,同時也能為父母子女間提供更多的溝通話題,增添更多的生活樂趣。
因為閱讀,書香世家得以長盛不衰;因為閱讀,優(yōu)良家風得以傳承發(fā)展;因為閱讀,青年一代明理修德。讓我們每個家庭從開展家庭閱讀做起,愛讀書、愛學習、愛生活,培育良好家風,為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培養(yǎng)時代新人,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為2018年度石家莊市社科專家培養(yǎng)項目課題《石家莊市家風建設和傳承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8zjpy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