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奎,劉建忠
(德州恒豐集團 吳忠德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寧夏 吳忠 751100)
筆者公司于2016年9月安裝普通清花流程一套,其選型出發(fā)點是兼顧紡化纖和純棉。具體為:FA002型自動抓棉機→ZFA035 型自動混棉機→FA022-6型多倉混棉機→ZFA1102A 型開棉機→(FA046型給棉機+A076E型成卷機)×2。
該流程是一套較常規(guī)的流程,增加了FA022-6型多倉混棉機。該機采用逐倉喂入、同時輸出的混棉原理,能將自動抓棉機抓取的同層棉塊喂入到多倉,可實現(xiàn)大容量混棉效果,對減少色差非常有利。
ZFA1102A 型開棉機采用1個梳針打手,對減少化纖損傷非常有利。
從FA002型自動抓棉機到ZFA035 型自動混棉機、FA022-6型多倉混棉機,設置了2 個間道裝置,即兩路進棉管道。
在FA002型和ZFA035型設備間設計管路1,在FA002型和FA022-6 型設備之前增加管路2。紡棉品種時使用管路1,使用ZFA035型自動混棉機以提高混棉效果;紡化纖品種時使用管路2,跳過ZFA035型自動混棉機。
在ZFA035型自動混棉機出口處設置2個間道裝置。當紡化纖品種時,出棉口設在1對平行打手的后邊,原料僅通過這對平行打手進行開松以減少棉結。紡棉品種時,原料從ZFA035型自動混棉機的小豪豬打手后出棉口進入下一道多倉設備,即經(jīng)過這對平行打手開松過的筵棉,還需經(jīng)過豪豬打手的開松,才能進入到下臺多倉設備。
如1.3所述的增加間道裝置,因為在該流程中,ZFA1102A 型開棉機采用1個梳針打手,理論上是無法紡棉的,如果紡棉,應當更換并采用鼻型刀片式打手,這才符合常規(guī)工藝。但是,筆者公司恰恰采用這套普通流程,既要紡化纖又要紡棉,紡棉時采用梳針打手,實現(xiàn)以梳代打的工藝效果。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是可行的。
經(jīng)過長期觀察該流程運行狀況和質量情況,借鑒國內普通清花流程和普通A186系列、FA201B系列梳棉機改造簡易清梳聯(lián)的大量實例,筆者公司在使用這套清花流程紡棉時,跳過ZFA035 型自動混棉機,這是在流程創(chuàng)新基礎上的又一次重大工藝創(chuàng)新。即紡棉的流程為:
FA002型自動抓棉機→FA022-6 型多倉混棉機→ZFA1102A 型開棉機→(FA046 型給棉機+A076E型成卷機)×2。
流程剛調整時,技術人員將FA046型自動振動給棉機棉箱回擊打手隔距由30 mm 改為20 mm,以防止過大棉塊流入,因為這里是保證棉塊不致過大的最后工藝控制點。
該流程在初次跳過ZFA035型自動混棉機時,筆者公司技術人員就堅持對效果進行重點觀察,對比開松后棉塊相比改造前的變化。
a) 觀察對比多倉混棉機觀察窗的棉塊,均感覺略大些,但不顯著。筆者認為,要重視FA002型自動抓棉機打手的開松效果,其開松棉花效果很好;而ZFA035型自動混棉機的混合效果好,但開松效果有限。
b) 觀察成卷后的棉塊,發(fā)現(xiàn)棉卷中的棉塊大小和改造前基本無差異,但“蘿卜絲”多些,經(jīng)后道梳棉機梳理,完全可以解決。
采用成都絲麗雅粘膠,洛菲zent+電子清紗器顯示的lab中2cm~4cm 短疵點(短粗節(jié)和短細節(jié)之和)為40 個/(100km)~50 個/(100km);流程改造后,無論是R/C 70/30 14.7tex品種還是CJ/R 14.7tex K S品種,2cm~4cm 短疵點均下降并穩(wěn)定在約為30個/(100km)。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跳過ZFA035型混棉機后,纖維損傷減少,成紗內在質量變好。
紡CJ/M 50/50 K S 品種,采用烏斯特昆騰3電子清紗器(USTER QUANTUM 3)測得,A1 級紗疵從280 個/(100km)~300 個/(100km)降低至230個/(100km)~240個/(100km),說明纖維損傷減少,紗疵也減少。
跳過ZFA035型自動混棉機,裝機功率節(jié)約達15.5kW,一年約省電費為7.75萬元;擋車工做清潔時間減少15 min~20 min,品種更換快,很受擋車工歡迎。
前紡清花車肚花由改造前332kg/周減少到改造后296kg/周,每月減少約154.29kg;按棉花價格為17 500元/t計算,每月降低成本約為2700元,每年節(jié)省成本約為32 400元。
清梳聯(lián)代表了當今清梳設備技術和工藝的發(fā)展方向。盡管設備不盡相同,沒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我們仍然可以將公認的清梳聯(lián)工藝視作為普通的清花工藝流程,不斷進行流程改造分析,進而找到方向,從源頭上提高產(chǎn)品質量。
早在2003年,李妙福就提出流程要短、機幅要寬的清花工藝思想[1]。但流程短到什么程度合適,值得深思。1臺設備承擔1個清花任務,即采用后“一抓一開一混一清”的流程,“一抓”就是往復式抓棉機,“一開”就是單軸流開棉機或者雙軸流開棉機,“一混”就是多倉混棉機,“一清”就是一臺清棉機。這是棉型清梳聯(lián),如果是化纖清梳聯(lián)呢?直接去掉單軸流開棉機,筵棉從往復式自動抓包機直接到多倉混棉機,這樣的化纖清梳聯(lián)就不能再短了;采用“一抓一混一清”的流程,工藝簡單、纖維損傷少、短絨少,這就是降棉結、降短絨的措施。
清花機機幅寬度從1200 mm 增至1600 mm,在機臺減少的情況下,混棉量大幅增加,提升混棉效果,可在產(chǎn)量不變的情況下,盡量降低各部打手速度,從而減少纖維損傷,減少短絨和棉結。
筆者公司的普通清梳聯(lián)流程有3 個開清點:ZFA035型自動混棉機的1對平行打手和1個小豪豬,ZFA1102A 型開棉機的梳針打手和A076E 型成卷機的三翼打手。與化纖清梳聯(lián)相比,多了2個開清點,和普通的棉清梳聯(lián)相比多了1個開清點。由此,筆者認為,普通清花流程太長,開松度過大,導致纖維損傷大、短絨和棉結增加。解決措施就只有減少普通流程的設備。
筆者公司的清花流程,在FA002型自動抓棉機和FA022-6型多倉混棉機間增加了1個間道裝置,這是個創(chuàng)新舉措——跳過ZFA035 型自動混棉機后,無論是紡棉或者紡化纖,實際上均采用了2個開清點,確保有足夠的開松度。
6.1 筆者公司將普通清花流程跳過ZFA035型自動混棉機,不是簡單的設備減少,而是在保護纖維、減少纖維損傷,提高梳理質量的流程創(chuàng)新基礎上進行的又一次重大工藝創(chuàng)新,這種思路經(jīng)過實踐檢驗是可行的。
6.2 普通清梳聯(lián)流程創(chuàng)新改造后,無論是紡化纖或者是紡棉,實際均采用了2個開清點,可以保證足夠的開清效果。從工藝效果結合清梳聯(lián)的工藝思想,反思普通清梳聯(lián)工藝流程的技術缺點,從而對部分設備進行調整,以期達到更好的成卷質量,為后續(xù)的產(chǎn)品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流程創(chuàng)新的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