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勇
(運城市鹽湖區(qū)林業(yè)局,山西 運城 044000)
國槐,山西省省樹,優(yōu)良的造林綠化鄉(xiāng)土樹種,林業(yè)和草原事業(yè)的先鋒樹種,栽培歷史悠久,海拔1 400 m以下的平川、丘陵和土石山區(qū),均有栽植。國槐枝葉繁茂、冠大濃蔭、壽命長、抗病害能力強,對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及煙塵有較強的抗性,是城鎮(zhèn)公園、綠地、庭院、街道、公路、鐵路等地綠化、美化、香化的良好樹種。國槐適應性強,分布廣,我國遼寧至廣州,甘肅至四川等地均有分布,華北平原及黃土高原分布較多。
國槐(SophorajaponicaLinn),蝶形花科(豆科)槐屬。別名:槐樹、家槐、豆槐,中國槐[1]。落葉喬木,高15~25 m,樹冠圓形,樹皮灰黑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互生,復葉長15~25 cm,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9~15,片卵狀長圓形,疏生短柔毛,長0.3~0.6 cm,寬0.2~0.3 cm;圓錐花絮頂生,呈金字塔形,長達30 cm;花萼淺鐘狀,長約0.4 cm;花冠蝶形乳白色至黃白色,旗瓣近圓形,長約0.11 cm;莢果肉質(zhì)含膠,綠色念珠狀,長2.5~5 cm;果熟后經(jīng)久不落,種子間縊縮不明顯且排列較緊密。變種有龍爪槐、紫花槐、五色槐(蝴蝶槐)[2]、黃金槐、米槐,米槐新品種:“雙季米槐1號”(雙季槐)[3]、米槐1號、米槐2號、“耿寶”米槐1號[4],“雙季米”槐(魯S-SV-SJ-015-2004);其他國槐品種:“國槐”(豫S-SP-SJ-018-2006)、 “園槐一號”槐(魯S-SV-SJ-027-2004)、“園槐二號”槐(魯S-SV-SJ-028-2004)、“聊紅”國槐(魯S-SV-SJ-038-2007)。[5]
國槐喜光稍耐蔭,根系發(fā)達,深根性樹種,適應較冷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石灰性、輕度鹽堿土均能生長良好,在含鹽量0.15%左右的土壤里也能正常生長,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佳??癸L,耐干旱,耐土壤瘠薄,不耐低洼積水,幼齡樹生長較快,生長速度中等,萌芽力強,有利于樹冠更新。
槐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醫(yī)藥和保健品原料,可作染料、食品色素、飲料、高級化妝品等;果肉含葡萄糖成分,可供制作飴糖,還可入藥:種仁內(nèi)含豐富的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可供釀酒、榨油,還可作飼料、糊料等。木材富彈性、耐水濕,可供建筑、造船、雕刻等;樹皮及根有清瀉之效,用途廣泛。
國槐花期7—9月,10月前后果熟后由綠變黃即可采種。在種子采收當中,選取健壯的母樹進行種子采收,將采收到的莢果,用常溫清潔水進行浸泡2~3 d,搓搗摩擦,不可碾壓損傷種子,逐步去除果皮果肉等雜質(zhì),將種子脫粒沖洗干凈后,撈出種子,陰干貯藏備用。一般國槐種子的出種率可達20%左右,優(yōu)良的種子光亮飽滿,子葉淡綠,胚根黃色,1 kg國槐種子6 800粒左右。
選擇地勢平坦,具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質(zhì)地沙壤土或壤土,忌重黏土、鹽堿土、沙性過大過分瘠薄、低洼水濕透氣不良的土壤,不宜重茬連作,宜與針葉樹種育苗輪作。
育苗前一年秋季或者早春,深翻20~30 cm,適時平整耙磨圃地,撿凈石塊、磚塊、樹根、草根、雜草垃圾等雜物后,施足基肥,最好進行土壤成分測試,針對性的施肥,土壤殺菌消毒治蟲改良時,每666.7 m2土地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2 000~3 000 kg、磷二胺復合肥25~50 kg、硫酸亞鐵30~40 kg、5%辛硫磷顆粒劑3~5 kg。打碎土粒,刮好地埂,平整土地,摟平地表,確保土壤疏松。播種畦寬1.8~2.5 m,畦塄寬30~35 cm,高度25~30 cm,長度以地形條件、管理和方便澆水等因素進行確定。
春季播種:經(jīng)過干藏的種子,播種前的5~10 d,用70~80 ℃熱水對國槐種子進行浸泡處理5 h左右,用木棍不斷攪拌,降至45 ℃以下溫水浸泡2~3 d,并每天要換水1~2次,撈出經(jīng)過浸泡充分吸水飽脹的種子,用干凈的河沙與種子混合均勻,種子與河沙的比例1∶3,河沙的濕度用手握成團不滴水為宜,用濕麻包等覆蓋物將種子與河沙的混合物蓋好,置于背風向陽處進行堆積催芽,并保持透氣濕潤,經(jīng)常翻動并根據(jù)干濕情況進行加濕,要避免種子因失水而不能發(fā)芽或者水分過多造成種子進行厭氧呼吸作用而發(fā)生變質(zhì)霉爛,經(jīng)過5~8 d沙藏處理,種子咧嘴達到30%~40%時,即可播種。
每年清明前后,即3—4月為最佳播種時間,每667 m2用種量15~20 kg。采用條播開溝的方法,按70 cm行距進行開溝,播幅寬10~12 cm,播種溝深度2~3 cm,播完后要立即用細土均勻覆蓋,后稍鎮(zhèn)壓土壤,以使種子與土壤空隙減小,確保幼苗出土整齊,有條件時可土表噴灑增溫劑。北方地區(qū)育苗,要進行地膜覆蓋。
種子播種后13~15 d,幼苗可基本出齊。要及時進行觀測,根據(jù)幼苗出土情況,選擇陰天或者早晚及時掀除農(nóng)膜,避免幼苗日灼傷害。幼苗密度決定幼苗生長量的大小,幼苗適宜株距15~20 cm,當幼苗高生長到5~7 cm時,要及時進行間苗,間苗不宜一次到位,全年可進行間苗2次;苗高達到10~15 cm時,管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截斷直根,距離地面適宜深度12~13 cm,并及時澆透水1次,促使苗木側根快速生長[6]。適時灌溉、適時施肥,6—8月苗木進入速生期,及時中耕除草,隨水撒施速效肥料,促進苗木根系發(fā)育良好,健壯生長,9月份以后不再澆水施肥,促進苗木充分木質(zhì)化以利安全越冬,每667 m2產(chǎn)苗量8 000~10 000株。精心養(yǎng)護一年,一般苗高可達1.5 m以上。
國槐苗干不易養(yǎng)直,一般采用定植平茬拉直的方法進行壯苗培育。1年生苗木定植的第2年秋季苗木落葉以后,自苗干地徑向上約5 cm處將苗干平茬剪除,注意剪口平滑和避免撕裂樹皮,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后灌溉凍水,用土將剪口埋好。來年苗木進入生長期,1個月左右就能從基部萌生1~3個萌芽條,5月中旬主干的萌條可達30~40 cm,注意進行去孽除萌、及時修剪、松土除草;6月中下旬,氣溫高雨量少,要適時灌水1~2次,7月上旬,結合松土除草,每666.7 m2追施尿素4~6 kg。5—8月期間,在第一次修剪抹芽時,要留1個健壯與所留主干夾角較小的萌條,便于培養(yǎng)茁壯的主干,為使苗木主干通直,須在樹行內(nèi)間隔一定的距離埋設水泥樁,用鐵絲拉直繃緊,根據(jù)苗干生長情況,將苗干用軟布固定在拉直的鐵絲上面,避免苗干彎曲生長,做好防護措施,保護樹皮完好,提高苗木品質(zhì)。
苗木生長初期,主要是蚜蟲危害,易造成幼苗頂尖畸形狀,防治蚜蟲要治早、治小,使用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灑防治;棉鈴蟲、菜青蟲等危害,使用棉蟲凈1 000倍液、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進行防治;發(fā)現(xiàn)種蠅,噴灑敵敵畏1 000~1 500倍液;槐尺蠖危害樹葉,可噴灑敵敵畏1 500倍液,或殺螟松1 000~2 000倍液,或松毛蟲桿菌500~1 000倍液。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潰瘍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者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