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青滿
(貴州省天柱縣人民醫(yī)院,貴州 黔東南州 556600)
腦卒中是臨床多發(fā)腦血管疾患,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腦卒中患者病死率逐漸降低,但其致殘率仍居高不下,其中腦卒中偏癱是較為常見且危害性較高的后遺癥之一。相關研究表明,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開展有效的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降低傷殘程度[1]。本研究將抗痙攣體位的康復訓練應用于我院腦卒中偏癱患者,旨在研究其對患者肢體功能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詳細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腦卒中偏癱患者122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61例,女25例,男36例;年齡49~77歲,平均(67.23±5.38)歲;偏癱側:右側37例,左側24例;疾病類型:腦出血29例,腦梗死32例。對照組61例,女28例,男33例;年齡50~78歲,平均(66.85±5.06)歲;偏癱側:右側34例,左側27例;疾病類型:腦出血25例,腦梗死36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納入標準:自主平衡端坐時長≥15min;單側癱瘓;首次發(fā)??;知曉本研究,自愿加入。(2)排除標準:既往神經性疾病史者;并發(fā)其他嚴重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包括患肢按摩、被動訓練等。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抗痙攣體位進行康復訓練,具體方法為:(1)平臥位:床鋪平整,取軟枕墊于頭部,患側肩關節(jié)及上肢伸直,展開,掌心向上,并墊軟枕,偏癱側臀部墊高,膝關節(jié)向內微屈,不墊枕,踝關節(jié)背屈;(2)患側臥位:軀干略向后仰,頭部及背后放一軟枕,偏癱側肩關節(jié)稍拉出,上肢伸直,展開,掌心向上,患側下肢膝關節(jié)略微彎曲;(3)健側臥位:軀干略前傾,偏癱側肩關節(jié)向前平伸,偏癱側上肢放于軟枕上,和軀干呈100°角,偏癱側下肢膝關節(jié)、臀部略彎曲,腿腳下墊軟枕,保持背屈,健側自然放置;(4)床上坐位:床鋪盡量放平,患者下背部放軟枕,軀干伸直,臀部屈曲90°,重量均勻分布在臀部兩側,上肢放于可調節(jié)桌上,并墊軟枕。兩組均持續(xù)訓練1個月。
(1)兩組訓練前后肢體功能,采用Fugl-Meyer評分法(FMA)評估。(2)兩組訓練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評估。
運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訓練前兩組FMA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兩組FMA評分均訓練前提高,且研究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訓練前后FMA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訓練前后FMA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訓練前 訓練后 t P研究組 61 33.81±6.59 60.28±10.45 16.734 0.000對照組 61 34.27±6.76 51.37±8.73 12.096 0.000 t- 0.381 5.111 - -P- 0.704 0.000 - -
訓練前兩組AD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兩組ADL評分均訓練前提高,且研究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訓練前后ADL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訓練前后ADL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訓練前 訓練后 t P研究組 61 34.82±7.34 58.76±9.23 15.855 0.000對照組 61 35.23±7.51 50.22±8.64 10.227 0.000 t- 0.305 5.276 - -P- 0.761 0.000 - -
腦卒中偏癱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易引起患肢痙攣,尤其是上肢痙攣,可導致疼痛、姿勢異常及運動功能障礙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有效預防患肢痙攣,對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具有重要意義[2]。
常規(guī)康復訓練多注重患者功能的訓練,對于患肢痙攣可能有一些改善作用,但目前臨床仍缺乏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痙攣的顯效方法??汞d攣體位屬于新型康復訓練體位,是指患者根據治療、護理及康復需要所采取的合理體位及姿勢,可有效避免或對抗痙攣,從而預防或改善患肢痙攣,是改善患肢肌張力降低或升高的最基本方法,對關節(jié)具有一定保護作用,有利于促進肢體功能恢復[3]。楊洋[4]研究顯示,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中采用抗痙攣體位,能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將抗痙攣體位的康復訓練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結果顯示,訓練后研究組FMA及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梢姡汞d攣體位的康復訓練能顯著提高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抗痙攣體位對患者不同體位進行伸展、屈曲,并于關節(jié)部位墊軟枕,有利于肌肉拉伸,能保持或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通暢,從而促進患肢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可知,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抗痙攣體位的康復訓練能顯著提高肢體功能,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