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洪武十四年,早已坐穩(wěn)了龍椅的朱元璋依舊寢食難安──元朝勢力雖已被趕至塞外,但云南依舊為梁王所盤踞,天下尚未一統(tǒng)!
就在這年春,錦衣衛(wèi)都督毛驤向朱元璋報告了一樁稀奇事──京師江寧縣,每年立春都要舉行“鞭春?!眱x式,即由知縣親自鞭打一頭披紅掛彩的犍牛,以示春耕開始。為挑選這頭特別的“春?!?,縣里要舉行斗牛大賽,最后決出的“斗牛王”才有資格當(dāng)“春牛”。往年,斗牛王都花落當(dāng)?shù)氐乃襞#涣辖衲昃尤皇且活^北方黃牛贏了斗牛大賽!江寧人都認(rèn)為是奇恥大辱,連知縣也當(dāng)場變卦,宣布在立春當(dāng)日,還要加賽兩輪,再決雌雄。見知縣明顯偏袒本地百姓,那黃牛主人卻毫不在意,爽快地答應(yīng)了。
“皇上,”毛驤壓低聲音稟告道,“小臣已打探清楚,那牛主人叫胡慧德,祖孫二人從陜西牽著那頭叫‘抓地虎的黃牛趕到江寧,說是特地來參加斗牛大賽的。小臣心想,他們千里迢迢而來,怕是別有圖謀。祖孫倆名字也起得古怪,叫胡慧德和胡慧寶。漢人起名,哪有祖孫二人同輩分的?他們多半是塞外蒙古派來的奸細(xì)!”朱元璋聽著,也覺得十分蹊蹺。
轉(zhuǎn)眼到了立春之日,朱元璋換上便裝,在毛驤的引領(lǐng)下,直奔江寧縣衙門前,只見衙門前的空地上用欄桿圍了個寬敞的斗牛場地,外圍已是人山人海。
一個六旬老者牽著一頭大黃牛走來,另有個二十來歲的年輕漢子,背著倆大皮囊跟在后頭。不用說,他們就是胡家祖孫倆了。朱元璋一細(xì)看,這二人都是矮壯身材,扁臉細(xì)眼,顴骨高聳,分明就是典型的蒙古族人!再看那黃牛,背腰平直,四肢結(jié)實短粗,顯得格外有力。
此刻正是早飯時,胡慧德從街對面的飯館里討來兩大碗開水,胡慧寶則從一個皮囊里抓出一小把深色的塊狀碎粒,撒在了碗里。不一會兒,碗中的開水變成了濃稠的肉湯,肉香四溢,居然是牛肉香!
胡慧德向旁人炫耀道:“這干碎粒是牛肉松,這一皮囊肉松,可夠一小旗56個兵丁吃5天的!”朱元璋和毛驤在一邊聽得面面相覷:“小旗”是大明軍隊最基層的建制,老百姓很少知曉每個小旗是由56個兵丁組成。這胡慧德對行伍之事很內(nèi)行,實在可疑!
隨著一聲鑼鼓響,江寧知縣走上斗牛場的高臺,宣布比賽開始。先上場的是一頭報號為“駱駝”的大水牯牛,只見駱駝角彎如刀,體形碩大,一上來就朝對手發(fā)力。而抓地虎毫不畏懼,迎面沖向駱駝。眼看兩頭牛要撞上了,抓地虎卻一個側(cè)閃避讓開,隨即轉(zhuǎn)身,與駱駝頭挨著頭,腰挨著腰,像扭麻花似的。乍一看兩頭牛親親熱熱的,但抓地虎的頭和四肢卻沒閑著,不停地對駱駝勾、別、纏、踢、推。
觀戰(zhàn)的朱元璋心中暗驚:抓地虎的一招一式,分明是被稱為“博克”的蒙古抵角之技!終于,這扭來扭去的過程中,駱駝的整個腹部全暴露在抓地虎的眼前,抓地虎退后兩步猛聳頭角,將駱駝撅翻在地。在一片惋惜聲中,駱駝輸了。
抓地虎雖然取勝,卻也累得汗流浹背。這時,胡慧寶手捧一個灰不溜秋、盛滿清水的鐵鍋,走了過來,又從肩上另一個皮囊里掏出把白色的粉末往鐵鍋里一撒,一陣噴香撲鼻而來。抓地虎一伸頭,大口大口地暢飲起來。胡慧德豪氣地說,那白色粉末是干奶酪,人畜都可以飲用的。
朱元璋一看那鐵鍋,心頭又是一緊:這哪里是什么鐵鍋?分明是一只老舊的蒙古軍盔!
隨著第二聲鑼響,又一頭報號“偃月刀”的水牯牛走進(jìn)場中。這頭牛一身精壯的腱子肉透著剽悍、勇猛,頭上高聳著一對半月形的長角,令人不寒而栗。
偃月刀顯然吸取了駱駝落敗的教訓(xùn),兩頭牛一照面兒,偃月刀便在主人的指揮下,退后幾步拉開距離,不與抓地虎近身搏斗,而是揚(yáng)長避短,用尖尖的長角左挑右刺,逼得抓地虎連連后退。見抓地虎落了下風(fēng),胡慧德卻不慌不忙,連打兩個呼哨。抓地虎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索性掉頭轉(zhuǎn)身繞著斗牛場跑。偃月刀奮蹄直追,突然,奔跑中的抓地虎一個急轉(zhuǎn)身,頭一低猛地向偃月刀迎面撞去。偃月刀脖頸處被撞個正著,身子不由一個趔趄,待它立定腳跟,抓地虎卻又轉(zhuǎn)身而逃。偃月刀吃了暗虧,怒極再追,可追了半天,又被抓地虎故伎重演,狠狠地抵了一下。如此幾個回合后,偃月刀吃疼不過,也沒了力氣,竟不顧主人的一再吆喝,尾巴高豎,逃出了斗牛場!
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同蒙古兵作戰(zhàn)多年的朱元璋不由得暗暗點頭,抓地虎剛才使用的這一招,正是蒙古騎兵傳統(tǒng)的格斗戰(zhàn)術(shù),叫“曼古歹”──先以弱兵迎敵,邊逃邊誘敵追擊。將敵兵引入大軍伏擊之地,趁敵軍人困馬乏,發(fā)起連續(xù)攻擊,最終擊破敵軍!
抓地虎贏得漂亮,胡慧寶又獎勵它飲了一通奶酪水。朱元璋明白了,這玩意兒可用來讓抓地虎快速補(bǔ)充體力,真夠神奇的!
兩輪下來,輸贏已定,江寧知縣無話可說,只得把六尺紅綢緞系在抓地虎的牛頭上……
出了斗牛場,毛驤向朱元璋請示抓捕那兩個蒙古細(xì)作,朱元璋卻連連搖頭:“天下有蠢到自我暴露的細(xì)作嗎?朕想,他們應(yīng)該是朕送上門的客人。你代朕請他們到宮中做客,朕有事要請教!”這下,毛驤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正如朱元璋所猜測的,胡慧德祖孫真的是“送上門的客人”,而且還是來獻(xiàn)“寶”的──便是那肉松和干奶酪!面對朱元璋的盛宴,胡慧德激動萬分,將自己的身世及此番斗牛的初衷來了個竹筒倒豆子……
胡慧德祖孫確實是蒙古族人,但并不姓胡,而是姓慧,他的祖上便是當(dāng)年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將慧元!明朝建立后,慧德同留居中原的萬千蒙古族人一樣,因擔(dān)心受到民族報復(fù)而隱姓埋名。十多年來,慧德見明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國勢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yè),內(nèi)心深處已歸順了明朝。他聽說近兩年,朱元璋一直想攻取云南,卻將出兵日期一推再推,因為云南山高路險,氣候濕熱,大軍糧草轉(zhuǎn)運(yùn)不便,且極易霉變,朱元璋一直沒有找到應(yīng)對之策。而慧德心里清楚,當(dāng)年蒙古大軍遠(yuǎn)征云南,全仗著防腐耐潮、輕便易帶的兩樣“寶”──肉松和干奶酪,其制法是蒙古軍隊的不傳之秘,發(fā)明者正是慧元!
慧德有心向朝廷獻(xiàn)寶,但又心存顧忌。恰巧江寧縣每年一度的“鞭春?!笔顾纳挥?,他不但在斗牛場上展示了蒙古抵角之技,也順便讓肉松和干奶酪亮了相。
獻(xiàn)出了肉松和干奶酪的秘方后,慧德又跪地向朱元璋求情道:“皇上,天下胡人、漢人都是平等的百姓,當(dāng)年元朝把百姓分為四等,歧視漢人,終致天下離心離德,不足百年而亡!而今征伐云南,一統(tǒng)江山,萬望皇上善待在云南的蒙古族人,只要他們放下武器,便是皇上的赤子。”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朱元璋大悅,親自將慧德祖孫分別攙起。
這年秋,明軍出征,只半年便平定云南,而朱元璋也從此改變了對蒙古族人的態(tài)度,讓不少蒙古族人做了官吏。肉松和干奶酪的制作方法也隨之傳揚(yáng)開來,干奶酪便是今天的奶粉……
選自《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