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 天津師范大學
后真相時代下的中國輿論場總體呈現(xiàn)出如下后真相特征:成見在前、事實在后,情緒在前、客觀在后,話語在前、真相在后,態(tài)度在前、認知在后。①這也就是說,在事情真相未真正完全浮出水面之時,人們已經通過各方零散信息的匯入先入為主地得出了自己的主觀判斷,開始了個人的情緒醞釀,而待真正官方權威的信息公布之時,人們或是后知后覺,或是持質疑之態(tài)。具體分析來,后真相時代輿論呈現(xiàn)出如下新特點。
后真相時代,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社交媒體的強勢崛使得傳統(tǒng)媒體形成的輿論格局被打破,輿論的主體呈現(xiàn)出了多元化的趨勢。社交媒體使得使用它們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輿論主體,從主流媒體的“一枝獨秀”到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時代下“枝頭滿香”的個人崛起,實質上是輿論主體從主流媒體、政府機構到普通民眾的實質性轉變的實現(xiàn)。②輿論主體的多元變化使輿論也更具突發(fā)性和多變性。
后真相時代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觀點與情緒的先行,“輿論反轉”便是后真相時代下最表征的現(xiàn)象。2016年引發(fā)熱評的羅一笑事件也好,近來引起熱議的江歌事件亦然,都在其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數(shù)次輿論的反轉,大多數(shù)人們都是在還沒完全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之時就已經憑著搜索入腦的來自四面八方的碎片信息讓自己的情緒和觀點一馬當先走在了事實真相與理性思考的前面。
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廣大的網民尤其以90 后這一網絡新生代群體為代表,都喜以戲謔、自嘲的宣泄式的意見傳達方式,這樣的“狂歡”表達方式使得人們觀點的發(fā)表大多缺乏理性思考,更多時候是在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一擁而上,而后又一哄而散。同時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每個人都能成為社交平臺上的發(fā)聲者、傳播者,社會上各個角落的事件隨時都會被“送上”社交媒體成為熱議話題和輿論焦點,譬如在微博上每十分鐘一更新的熱搜榜單,幾乎做到時時更新,也因此導致輿論的焦點幾為時時移動。
隨著各類新媒體使用群體的不斷擴大,后真相時代的主流媒體的權威地位受到極大的威脅和挑戰(zhàn)。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信息繁雜的各種“圈”,社交媒體對于熱點事件的各種“超速”解讀使得人們第一時間接觸到的不是來自主流媒體的事實報導與事件分析,而是社交媒體上的眾說紛紜。如此,主流媒體多難在事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搶占先機,時間一長,人們對從社交媒體上信息獲知的依賴與信賴開始逐漸超過了對主流媒體的依賴與信賴,使得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都受到了沖擊。
如今國內微博、微信上各種大V 小V 等自媒體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不僅僅是僅供人們參考的媒體,人們對于其信賴的程度有逐漸加深的趨勢。盡管閱讀這些自媒體傳布的內容的人們清楚這種解讀乃屬“一家之言”,沒有太多權威性可言,但是就是這種似乎不帶有任何官方屬性的自媒體的發(fā)聲才似乎更讓人們愿意相信其所言所感,主流媒體的發(fā)聲卻反而時常在自媒體面前陷入尷尬境地,主流媒體的權威地位受到了沖擊,其輿論引導力也因此面臨“被共享”的危機。
面對紛繁復雜、眼花繚亂的信息,大部分受眾在如此龐雜前,還缺乏甄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還沒有識別情感包裝外衣下虛假信息的媒介素養(yǎng),往往都是跟風跑的狀態(tài)。比如羅一笑事件的輿論反轉、江歌案中人們的理性失控都是受眾媒介素養(yǎng)不高的表現(xiàn)。因為媒介素養(yǎng)的缺失,很多受眾總是難以在事件面前保持理性和清醒,也難以分辨各方信息的虛實,因此也成為讓主流媒體的發(fā)聲受到質疑與沖擊的一大因素。
當前,新媒體傳播技術在不斷地快速革新之中,而主流媒體在同新技術的融合上沒有及時占領制高點,使得主流媒體的發(fā)聲沒有能夠利用到新傳播技術及時準確而全面的傳達,也因此導致自身的輿論引導力被削弱。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主流媒體遲遲沒能放下身段“進駐”各大社交平臺,因而在利用傳播新技術與受眾拉近關系、縮短距離上落了先機。而今AR、VR 等新技術已經逐漸滲入人們的生活,并且已經在國外媒體(如《紐約時報》等)中得以運用于新聞生產加強同受眾的聯(lián)系,反觀國內主流媒體仍然處于遲滯狀態(tài),還沒能將這類傳播新技術與新聞生產融合發(fā)展。這種融合傳播新技術的遲滯反應勢必會導致主流媒體的發(fā)聲時效性、傳聲方式的快速變革等各方面受到打擊,從而使得其輿論引導力的下滑。
經濟新常態(tài)下,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利益格局的不斷被打破使得長期累積的矛盾不斷凸顯,社會轉型期群體的分化以及貧富差距等問題加劇了人們心中的不公平感。譬如現(xiàn)下社會上蔓延的仇富、仇官心理就是當下轉型期人們矛盾與沖突的體現(xiàn)。網絡輿論場上,人們習慣以快速站隊的方式標明自己的立場,并對新聞當事人標簽化。不顧事實的謾罵與指責使得事實真相無法支撐共識。主流媒體想要對散亂而又個性化極強的觀點進行輿論引導難度極大。
后真相時代,面對新媒體技術發(fā)展以及社會環(huán)境變遷的各方壓力與挑戰(zhàn),主流媒體更應當發(fā)揮其輿論引導力,以下略作探討。
主流媒體要發(fā)揮自身在輿論引導上的優(yōu)勢——黨政資源、問政優(yōu)勢,主流媒體有力的輿論引導必須是事實的呈現(xiàn),要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增強信息的可信度和說服力。尤其注意搶占時間先機,掌握話語主動權,及時對事件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提高自身議程設置能力。筆者以為,主流媒體在發(fā)揮自身輿論引導力應遵循如下原則:
1.堅持新聞報道黨性原則——堅持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針,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屬性;
2.堅持人民性原則——時刻謹記為民喉舌、為民發(fā)聲的職責;
3.把握好時、度、效原則——何時報導、報道的分寸火候、把準輿論引導的實效質量;
4.堅持新聞事實核實原則——多方求證核實還原事實真相原貌。
后真相時代主流媒體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還要不斷培養(yǎng)與時代發(fā)展進程相適應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專業(yè)人才。就是要建設一支全媒型的具有新聞職業(yè)操守和新聞專業(yè)理念的、能夠勝任新聞輿論工作的隊伍。具體講來,在專業(yè)上,這支隊伍應當具備新聞專業(yè)素養(yǎng),能夠分辨事件的輕重,能夠使用恰當?shù)膫鬟_發(fā)聲的方式;在技術上,這支隊伍應當善用先進的傳播新技術,能巧妙的運營官方公眾號而深入群眾。如此,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工作上才有了專業(yè)人才與技術人才兼?zhèn)涞馁Y本。
主流媒體要善用當下的新型傳播技術傳達信息,譬如VR、AR 等技術都應當?shù)玫竭\用,使用技術連接人際關系,建立與受眾互信的關系網,從而提升自己的輿論引導力。在十九大召開期間,各大主流媒體充分利用了H5、視頻、圖解、VR等傳播方式,生產制造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融合技術作品,其中以作品數(shù)量最多、創(chuàng)意最新穎同時傳播互動效果也最好的H5 產品最受人們歡迎。人民日報社、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在此次會議報道中就以領跑者的姿態(tài)作出了表率。譬如人民日報社出品的《典藏十九大》、新華網出品的《習近平的這幾句話擊中了我》等,都是充分利用傳播新技術生產內容的佳品,創(chuàng)新了新聞報道的形式和會議報道的話語表達方式,也達到了很好的與民眾互動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新聞傳播中主流媒體應同樣充分使用傳播新技術,以當下更加貼近大眾生活的方式建立起主流媒體與人們的關系網,從而加強主流媒體在人們心中的可靠性、權威性,進而也就提升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
羅一笑事件、上海女孩回江西男友家過年等內容均是由自媒體產生并傳播的信息,這些信息內容的夸大和虛假均折射出了自媒體人的新聞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的問題。因此,主流媒體要建立與自媒體的溝通機制,比如開通專門的平臺用以與自媒體的溝通交流,面對重大輿論事件時,雙方可以第一時間在此溝通渠道進行交流溝通,避免不實信息的傳播泛濫。同時應該建立自媒體責任承擔機制,引導其增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以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生產傳播信息,以新聞人的職業(yè)道德標準傳播信息、解讀信息。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在接收著來自各方的信息,每天都有不同的人發(fā)出各種不同的聲音。主流媒體首先要正視、包容各方的呼聲,后而去引導受眾學會識別虛假信息,提高甄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Ατ诜磸蜔o常的信息要引領受眾學會適時的等待,結合主流媒體與多方的發(fā)聲考證新聞真實性,不人云亦云。主流媒體要引導受眾培養(yǎng)其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信息解讀的能力,避免淪為情緒宣泄下的奴隸。
主流媒體要實現(xiàn)對輿論的引導,就要包容并處理好人民的聲音、人民的意見,要給予空間與平臺讓其表達情緒、表達意見,但同時也要時刻監(jiān)測到社交平臺上呈現(xiàn)出的情緒與聲音,順勢而為,及時疏通民意,舒緩情緒。此前,嘻哈新秀歌手PG one 因其歌曲內容低俗并涉黃涉毒引發(fā)眾多網友的聲討,集體呼吁對其施以封殺。面對眾人之呼,《中國婦女報》首先在新浪微博發(fā)聲,斥其歌曲《圣誕夜》公然教唆青少年吸毒并且侮辱婦女。隨即,《人民日報》官方微信以及新華社官方微信等多家主流媒體公眾號都迅速針對此事發(fā)聲。在這個事件當中,主流媒體針對社交媒體上眾人之呼的即時反應,在事態(tài)發(fā)展走向極端之前,迅速以主流媒體的權威發(fā)聲作出了正確理性的輿論向導,是為典范。
后真相時代,面對風云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主流媒體應當牢牢占據(jù)自己的權威地位,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資源實現(xiàn)正確恰當?shù)妮浾撘龑В菖c監(jiān)督并舉,發(fā)聲與溝通共進。
注釋:
① 張華.后真相時代的中國新聞業(yè)[J].新聞大學,2017(6)
② 王秋菊.后真相時代的輿論特點、引導難點及建議[J].青年記者,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