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廣
(中國商務出版社,北京 100710)
語言是人的本質所在。在文明社會里,人們運用語言寫出一篇篇作品,或真實或虛構,表達自己的思想、傳承著人類的文明。要把這些作品順利展現在世人面前,就需要多人多部門聯手互動,共同生產出合規(guī)的產品,以饗讀者。
德國作家J.G.赫爾德說,當人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語言。語言中的詩情畫意和性別區(qū)分反映了人類的興趣。[1]作者們正是用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語言撰寫出著作,以期把所感所悟分享給讀者。在作家手動編寫作品的時候,由于受學識和專業(yè)所限,遣詞造句并非確切,這就需要責任編輯仔細審讀,認真修改,才能完善這些作品,使其達到盡量完美的程度。
美國成功經紀人柯蒂斯(Richard Curtis)說:“編輯很容易怯于修改有地位的名家作品……一旦作家功成名就,編輯可能會以為他們在寫作技巧上已經爐火純青,而編輯的角色只是充當作者和印刷廠之間的傳令人罷了。如果出版社的主管也急于出書,以便盡快回收投下的資金,那么情況就會變得更嚴重。編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來抗拒這類的陷阱,指出‘國王的新衣’上的種種缺陷?!盵2]
有些作者把稿子拿到出版社來,放言道:“我的稿子不可能有錯,你們不用審了,可以直接出版了?!钡鹊骄庉嫵鯇徍螅吹阶约旱母遄蛹t圈處處,細考下來,許多都是自己的疏漏之處,這才感慨到,原來自以為沒毛病的稿子也不是完美的。
一些固定搭配的詞組里有易錯的高頻錯字,一定要注意糾正過來。例如:“潔白無暇”,應該改成“潔白無瑕”,“趨之若騖”應該改成“趨之若鶩”,“矯揉造作”應該改成“矯揉造作”,“草管人命”應該改成“草菅人命”,“再接再勵”應該改成“再接再厲”,“食不裹腹”應該改成“食不果腹”,“美侖美奐”應該改成“美輪美奐”,“迫不急待”應該改成“迫不及待”,“一愁莫展”應該改成“一籌莫展”。
羅馬詩人賀拉修說:“人們發(fā)明詞語和名稱,把感情和有聲的感覺喚醒。”[3]如果作者把這些人類發(fā)明的詞語和名稱用錯了,那么讀者的感情和感覺就不是被“喚醒”,而是被“驚醒”。
維京出版社主編威廉斯(Alan D.Williams)說:“編輯應該問作者兩個根本問題:你是不是已經表達了所有你想表達的東西?你是不是盡可能地把它表達得很清晰,而且前后呼應?假如初看之下,這兩個問題似乎范圍太狹窄了,那么就再深入想一想,你會發(fā)現這兩個問題幾乎涵蓋了一切:從是否有拗口的語法、贅字、贅句,到主人翁的行為會不會顯得莫名其妙,降低了小說的張力等,都包括在內?!盵4]
編輯要把作品中的各類病句修改到位,這些病句有很多種類,編輯看到病句后首先要認清這是哪類病句,然后再認真思索,著手把它們改成正確的句子。
有的病句屬于成分殘缺,如“本公司現在已成為有12個部門、3個分公司、4個加工廠,擁有固定資產2400萬元?!睉撗a足賓語成分,改為“本公司現在已成為有12個部門、3個分公司、4個加工廠,擁有固定資產2400萬元的較大企業(yè)?!?/p>
有的病句屬于搭配不當,如“加快幼兒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這是動賓搭配不當,應改為“加快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速度并擴大其規(guī)模?!?/p>
有的病句屬于語序不當,如“《天龍八部》是公認的金庸最好長篇之一?!睉臑椤啊短忑埌瞬俊肥墙鹩构J的最好的長篇小說之一?!?/p>
哈波參考書出版社(Harper Reference)編輯總監(jiān)韋克斯曼(Maron L. Waxman)說:“文稿編輯不是為了享受讀書的樂趣而閱讀。文稿編輯必須訓練自己很不自在地閱讀手稿,不停地抱怨、質疑、查詢令你不滿意的地方,不要輕易放過作者?!?/p>
盡管作者都希望,而且也相信自己的作品很吸引人,但事實上,有趣的書籍寥寥無幾。不少作者寫文章不講語法、不講邏輯,因而書稿中的語法錯誤和邏輯錯誤也極為常見,編輯就應該慧眼識別、加以斧正。如“中國園林建筑始于漢唐宮室?!边@句話乍看上去并無不妥,但細究之,便可查明,“始于”是指從一個時間點開始,而“漢唐”跨越了幾千年,顯然不能濃縮成一個時間點。
2019年6月有一則網絡新聞,說到一個8歲的小男孩對小學課本里的《后羿射日》這篇課文的內容提出了質疑,課文前面寫“禾苗被曬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連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類的日子非常艱難?!焙笪挠痔岬胶篝唷胺^九十九座高山,蹚過九十九條大河……”這里就有明顯的邏輯錯誤,應該用別的種類的困難來渲染后羿的艱苦歷程。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說:“人類思維的根本任務,就是給紛繁復雜的事物和現象進行分類?!盵5]作者應該在自己的作品中給后人留下寶貴的人生經驗,指明邏輯思維之路,如果作品的句子都邏輯不清、語焉不詳,那么這份社會責任就難以完成。責編就要協(xié)助作者,修正這些邏輯性的錯誤,完成這些偉大的心靈工程。
美國企鵝出版社主編霍華德(Gerald Howard)曾經說過:“借用俾斯麥對于‘法律’的說法:書就好比香腸,也許你喜歡里面的材料,但最好不要看到它的制作過程?!?/p>
編輯書稿的過程是瑣碎而繁雜的,責編必須靜下心來,認真仔細理順文稿中的各種標題。(1)編輯在通讀完整部稿子后,還要把正文內容與前面的目錄核對一遍。(2)如果目錄里有圖表目錄,還要把正文里的圖表標題與目錄里的內容核實一遍。(3)要把未出現在目錄中的各級標題理清,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都要按順序理一遍。(4)文中帶括號的或是帶圈的不另起一行的小序列號也要仔細按序排好。(5)圖題表題的順序也要逐頁排好序,不能跳脫,也不能重復。編輯一本書究竟要花費多少精力,完全要看編輯從作者那兒拿到的稿件狀況如何,但是編輯工作做得越好,作品上越是看不出編輯過的痕跡,不管期間編輯耗費了多少精力。
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的制作編輯席爾瓦(Gypsy da Silva)說:“大半時候,文字編輯都得不到什么掌聲。我們做這份工作,純粹是因為我們喜歡新觀念,喜愛文字,熱愛書籍。我們并沒有期望看到我們的名字受到矚目,但是假如作者想到我們的貢獻,愿意在書里的謝辭中提上一筆,那么我們會欣然接受他們的好意。身為文字編輯,對于這本即將制作完成的書,我們很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貢獻(盡管總是默默付出),不過我們也不會自己欺騙自己?!?/p>
編輯在完成一本書稿的基本審校后,還要進行最后一輪核對,包括:(1)封面、扉頁和版權頁的信息統(tǒng)一核對,書名、作者、編著方式、叢書名、書號、條碼、定價、責編名稱、美編名稱,都要三方一致。(2)書眉的雙頁碼為書名、單頁碼為章節(jié)名,由于現代排版技術比較先進,書眉的檢查也不用一一核對,只需抽查即可。(3)整本書的編排順序為:扉頁、版權頁(扉頁的背面為版權頁),序、前言、(再版說明、出版說明)、目錄、正文、附錄、參考文獻、后記。從序開始都需要另起頁,原則上每一章都要另起頁。(4)為了提高書的檔次,可以在扉頁前面加一篇襯頁,高級一點可以用特種紙,普通一點也可以用整書一樣的紙。(5)最后還要跟排版人員核對一下書的開本尺寸,不能產生偏差。
編輯不是作者,也不希望扮演作者的角色。編輯希望扮演的是觀察入微、要求嚴格、活力充沛和耐心十足的探索者,能夠奉獻自己的特殊才華和技能,與作者共同努力,推出好書。
市場運作下的編輯,柯蒂斯這樣描述:“面臨今天出版業(yè)的種種變革,編輯還剩下什么工作可做呢?答案是,幾乎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編輯。今天的編輯和老一輩編輯不同的是,他們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既要精通書籍制作、行銷、談判、促銷、廣告、新聞發(fā)布會、會計、銷售、心理學、政治、外交等,還須有絕佳的——編輯技巧。”責任編輯應該運用自己的職業(yè)技能,先把一本書稿編輯整理成型,然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其他相關工作。
美國麥克米倫出版社的資深編輯韋德(James O’Shea Wade)指出:“要調和相互沖突的責任和利益,唯一的辦法是遵循一個重要的真理:編輯最重要的責任,是忠于你所編輯的那本書?!盵6]文字編輯的功能就是協(xié)助作者。
編輯不只是一個能充實人生的行業(yè),同時編輯本身也是一種人文教育,有機會和當代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結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式各樣的具影響力的人物。等于在修一門自己愿意付費的終身學習課程,不同的是,修課的時候不但領工資,而且還可以在知識和心靈上得到無法衡量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