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心儀
“錢鍾書和楊絳怎么教育錢瑗?”
“不用管,不用管”,錢靜汝連連擺擺手,“錢瑗真的乖,大家都喜歡她?!?/p>
錢靜汝是錢鍾書的堂侄女,錢瑗比錢靜汝大兩歲,兩人在上海避難時曾一起玩耍。
那是錢瑗出生后第一次回國。錢鍾書一上岸就直赴昆明西南聯(lián)大,楊絳帶著1歲多的錢瑗來到了上海,有時擠居錢家,有時擠居楊家。
“不會叫人,不會說話,走路只會扶著墻橫行,走得還很快。這都證明我這個書呆子媽媽沒有管教?!痹凇段覀冐怼防?,楊絳回憶起錢瑗剛回國時的模樣,掩不住自責。但回國后,楊絳也沒有更多工夫去管教錢瑗。她被派去做了上海振華分校的校長,還兼任高三的英文教師,格外忙碌。錢瑗盼著跟媽媽玩,只能晚上趴在桌邊看她改大沓課卷,看著看著,“就含著一滴小眼淚,伸出個嫩拳頭,作勢打課卷”。
媽媽不管自己,錢瑗就自己管自己。她回國不久就得了痢疾,吃壞了肚子。只要大人告訴她什么東西不能吃,她就不吃,還能看著大家吃,一個人乖乖坐在旁邊玩。再大一點,錢瑗就會自己爬樓梯找表姐玩。一只小桌子,兩只小椅子,兩個孩子面對面坐著,表姐讀上下兩冊《看圖識字》,錢瑗就旁聽。楊絳看錢瑗這么喜歡,也為她買了兩冊。結果一天晚上,楊絳一回家,就被叫去“快來看圓圓頭念書”。錢瑗把楊絳買的書倒過來拿,卻從頭念到底,一字不錯。原來,她每天坐在小表姐對面旁聽,認的全是顛倒的字。
外公楊蔭杭知道了這件事,對楊絳說:“過目不忘是有的?!卞X瑗特別得外公疼愛,午睡時總和外公睡一個床,還枕著外公特別寶貝的小耳枕。要知道,楊絳姊妹兄弟,沒有一個和楊蔭杭一床睡過。錢福炯百歲冥壽時,錢鍾書、楊絳帶著錢瑗回到了無錫老家。這次家人相聚,錢基博驚奇地發(fā)現(xiàn),錢瑗是“吾家讀書種子”,非常得意。爺爺、外公都對錢瑗格外疼愛。
錢鍾書總說女兒“剛正,像外公;愛教書,像爺爺”。此話應是無錯:錢基博曾自述做蒙師是家傳,錢瑗生前就在北京師范大學英語系做教授;楊蔭杭曾在歡迎某軍閥的名單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立即登報聲明自己沒有參與歡迎,錢瑗亦在某會議上直言父親并沒有推薦某專家的著作。
但錢瑗大概最想自己像的,該是爸爸與媽媽。在她去世后,友人曾回憶起這樣一段往事:“她從不以家庭背景驕人,只是非常感激父母給她的不言之教。我聽錢瑗講過她在家受教的生動故事:她讀初中時,家住在中關村。有個晚上停電,父母就坐在黑地里談論詩文。錢瑗在一旁聽得入迷,‘我當時想,古詩這么有味道,第二天便找一本杜詩來讀。讀讀,好像也不那么有勁。有不懂的,去問爸爸,爸爸卻說:詩哪是好講的?去去去去!我讀英文也是這樣,有問題去問爸爸,爸爸從不直接回答,總是推給我許多許多本字典,叫我自己去查。查查,查到一半,也就找到答案了。有時實在書都翻遍了,還是不明白,再問爸爸,爸爸才告訴我。所以,我從小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p>
在《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的百歲答問》中,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組問答:
“您認為怎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fā)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yǎng)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的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