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音 李光安
摘要:民間美術屬于傳統(tǒng)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闡述了民間美術和審美意象的定義和特點,通過文化背景、創(chuàng)作精髓、構圖布局、造型意象以及色彩特征幾個方面著重探討了民間美術的審美意象特征,旨在為相關研究者提供理論性的參考意見,深入品析我國傳統(tǒng)民間作品,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審美品位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民間美術? ?審美意象? ?特征分析
中圖分類號:J206?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3-0051-02
美術涵蓋的范圍很廣、種類很多,如書法、雕塑、繪畫、陶藝等,而審美意象在此發(fā)揮的作用是展現(xiàn)創(chuàng)作的寓意和內涵,使觀賞者在賞心悅目的同時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從而提升鑒賞水平,滲透思想文化。民間作品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在不斷更迭和交替的過程中延續(xù)了傳統(tǒng)藝術,引入了時代文化,為我國的藝術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民間美術的定義和特點
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的內容源于日常生活和勞動生產,在表達形式上趨于多元化,人們可以通過藝術作品感受到真實的勞動場景,或畫面逼真、或形態(tài)各異、或布局巧妙,無一不體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民間美術的特點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
首先,群眾性。我國原始社會以群居為主,民間美術也延續(xù)了這一特色在創(chuàng)造上表達了個體對集體的向往,再通過藝術者對生活細致的觀察使作品保持其本真的特色,單純質樸、清新隨性。而拋卻了華麗的裝飾和雕琢的作品反而獨具魅力,自然純粹,比如蠟染布、土陶、青花瓷等。
其次,地域性。之所以叫民間美術,主要因為其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描繪內容皆源于民間,而且地域的不同也會影響其風格特點。勞動者活動范圍有限,生活方式固化性強,在地區(qū)文化的熏陶下也會獨具地域屬性,民族色彩濃郁。例如《擊鼓說唱傭》就體現(xiàn)了四川地區(qū)的文化特色[1]。
二、審美意象的特征和結構
意象一詞源于《易傳》,指代的是一種獨特的意境,是事物與情感合二為一的境界,用于藝術上簡單來講即是看到事物,激發(fā)情感,再通過體會和消化用人生閱歷賦予其靈魂以藝術為媒介展示出來。
審美意象的特征即是用直觀作品來暗含抽象情感,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脫離作品本身來講,創(chuàng)作和鑒賞時,人們會附加自己的情感,若創(chuàng)作是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那鑒賞就是理性還原于感性的過程。
審美意象在結構上有內外之分,內是抽象無形的,關系到作品是否能構成情感意象;外是主體和客體間的碰撞,屬于情感與事物結合而成后展現(xiàn)的美。感官即是眼、耳、口、鼻、手,情感即是喜怒哀樂,當欣賞作品時信息會通過視覺傳遞到大腦,刺激神經(jīng)。當在記憶和情感上與創(chuàng)作者達成共識時,情緒就會被調動和抒發(fā),所以也可以說審美意象要以情感和精力為基礎,內外部結構的融合才能達到審美的高度。
三、民間美術的審美意象特征
藝術創(chuàng)作者會將所見所想之美融入情感具體化的呈現(xiàn)出來,在主觀意識的影響下作品可能會發(fā)生夸張、抽象、變化等改變。對于民間美術來講,很多看起來與實景差別很大,但是恰好通過全新的定義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思維,注重情感的滲透,這也就形成了審美意象。
(一)文化背景
民間美術以我國文化為背景創(chuàng)作而成,有的暗含哲學思想,有的展現(xiàn)宗教信仰,還有的寓意民族精神,總之是吸收文化和傳承文化的過程。作品選取的對象為勤勞樸實的人民,題材時民俗民風,刻畫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間美術最多描繪的是耕作勞動,所以營造出來的審美意象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作品在情感表達上趨于理想化,是從現(xiàn)實出發(fā)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這是人在原始審美中的自然反應。
與專業(yè)美術相比,民間美術者缺少正規(guī)的教育和培訓,生活環(huán)境和活動范圍也使其作品更為質樸純粹,題材較為局限但最大的特色在于自然美好。專業(yè)創(chuàng)作中需要注意很多因素,有固定的框架、風格及材料等,而民間美術者受到的局限較少,創(chuàng)作可以完全憑自己的主觀思路走,描繪意象抒發(fā)情感時也較為直接明了。舉個簡單的例子,畫一個圓形若問大學生,大家的答案是圓形,若問小學生,有的說是太陽,有的說是氣球,有的說是西瓜。相似的是民間美術接觸的專業(yè)知識少,思維跳躍性強,創(chuàng)作的東西也獨有韻味。不得不承認,知識上的欠缺反而會更突出符號的地位。
(二)創(chuàng)作精髓
原始社會,人們的認知有限,生活也維持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狀態(tài)中,對于很多超出自己理解范圍的事物都保持著敬畏和尊崇的心理,所以在他們的精神世界中誕生了“神”?!吧瘛笔墙y(tǒng)治者也是操控者,萬事萬物都由神掌握,所以衍生了圖騰。民間活動中有祭祀一說,就是人類向神明表達自己信仰和崇敬的活動,將這種思想觀念灌輸給周邊部落,逐漸就形成了群體效應,研究出了具有象征性含義的符號。但是符號需要有媒介來延續(xù)和傳遞,所以就形成了民間作品。比如剪紙作品《葫蘆》,外形葫蘆的形狀相近于婦女的腹部,體現(xiàn)了對生育的祈求,這就表示民間作品會借物來寄托想法,具有象征性。
民間美術的地域文化、傳統(tǒng)背景和受眾群體是其他創(chuàng)作形式無法匹及的,雖然民風差距性較大、地域文化明顯不同,但是本質上是一致的,從結構、形式、色彩搭配及布局上都有原始創(chuàng)作的色彩。原始的美術創(chuàng)作是展現(xiàn)了對事物的憧憬和對神明的敬畏,是抽象轉具象的過程,所以為民間美術奠定的創(chuàng)作基調依舊是寫意。原始的很多民間美術都飽含了對“神”的崇敬,在思想情感上由于原始創(chuàng)作多用于祭祀活動,所以題材上也多為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因此民間作品也會寄托這些思想,例如《多子多?!芳艏?。不同于西方的再現(xiàn)藝術,民間美術主要追求的是神似,形狀、風格、材料上皆不受限制,風格上也可能會遠離寫實,以意象為主。
(三)構圖布局
從透視法角度來講,西方喜歡用焦點透視,我國古代則多用散點透視,民間藝術則相近于古代透視創(chuàng)作。民間作品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創(chuàng)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觀思想將兩個完全沒有關聯(lián)的事物捏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意境,表達特殊的蘊意。比如我國傳統(tǒng)有在大門上貼門神的習俗,祈求的是安居樂業(yè)、守護平安,也就是說在民間美術中,鳥不一定是認知中的鳥,魚也不一定是想象中的魚,寄予的想法是什么,作品就是什么。
(四)造型意象
民間美術的造型還是延續(xù)了原始藝術的特點,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其一,對于圖騰符號的使用和傳承。原始宗教將圖騰作為尊崇神靈的象征,所以圖騰也是最早的情感寄托類型的藝術符號。民間美術也在造型上以寫意為主,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對現(xiàn)實生活的彌補。原始社會人們對大自然也保有感恩和敬畏的心理,所以會在巖石上作畫來祈求國泰民安,而原始圖騰的精神內涵就賦予了民間藝術靈魂,審美意象也由此而生。
其二,“天人合一”是我國古典哲學的重要思想,萬事萬物要遵循其客觀規(guī)律,人不能違背原則,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所以民間美術在造型的創(chuàng)作上也以自然為主,與生活相關。雖然選型上可能與事物不符,但是長期的象征性概念會使人認為表達的就是創(chuàng)作者心中所想額度意象。
其三,民間創(chuàng)作者的人生閱歷越豐富,造型也會更為多樣,而時代的變化也會使創(chuàng)作者給事物賦予新的定義,藝人會在作品上加入自己的想象力,用各種符號來抒發(fā)情感,使作品達到一定的審美境界。
(五)色彩特征
民間美術在色彩的選擇上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改進,為了與自然事物之間緊密相連,設色也更為科學合理,具有代表性的五種原色能充分展現(xiàn)自然事物的色彩變換,即黑、白、紅、黃、青。這五種顏色除了本身視覺上的感官沖擊外,傳統(tǒng)文化也賦予了它們全新的定義,比如紅色象征著喜慶、熱烈,所以剪紙、窗花、傳統(tǒng)婚嫁用品都以紅色為主。但是傳統(tǒng)時期的色彩也是尊卑有別的,很多民俗中對色彩的配置要求極高,不可亂用,所以在色彩表現(xiàn)上,民間美術作品會結合當?shù)禺敃r的特色來選擇,比如清朝時期,滿族人崇尚白色,所以佳節(jié)時會懸掛白色對聯(lián)。
四、結語
總而言之,民間美術是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揚的重要內容,其布局巧妙、內涵豐富、造型獨特且色彩清麗,以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為背景,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精妙絕倫的藝術作品。而新時期,外來藝術文化的滲透影響了人們固有的審美觀念,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也應與時俱進,在保持原有內涵和精髓的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展現(xiàn)其獨有的民族特征和時代內涵。
參考文獻:
[1]高曉麗.民間美術審美意象特征分析[J].藝術評鑒,2018,(18):183-184.
[2]李軍.游牧精神與蒙古族審美意象——以蒙古族動物圖案為例[J].前沿,2017,(12):75-79.
[3]張瑾婷.從“經(jīng)典”到“日?!钡膶徝擂D型[D].無錫:江南大學,2016年.
[4]徐秋燕.論中國當代意象風景油畫的生長環(huán)境及審美取向[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