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僑
高一英語課本里,這樣記述了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說的那句名言:“Thats one small step for(a)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懂英文的好奇心寶寶們就問了,為什么“a”還打個括號來補充,難道是身為英語土著的阿姆斯特朗犯了語法錯誤?人類的重大事件總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所以,尼爾和“a”的故事,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熟悉人類登月史的人都知道,阿姆斯特朗一直表示,那句登月名言是他登上月球后才想到的,不過坊間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外界對他登月時該說什么的提議頗多,導致他一直拿不定主意,就在他離開登月小艇,準備邁出第一步時,突然想起“一小步和一大步”的諺語,于是那句名言誕生了;然而,還有另一種說法,來自他兄弟在BBC紀錄片里的爆料——老哥是背的臺詞好不!他可是在登月前就已經(jīng)想好要說什么了好不!
登月這么轟動的大事,免不了大家七嘴八舌替他出主意,如果說這句,不說那句,總是會得罪人,或許索性一句“沒想好”,等大哥我登月后臨場發(fā)揮,這樣的方式更能輕松地堵住眾人的嘴。
這句話是不是事先構想的,引發(fā)了人們很多的熱議和遐想,不過無論哪種情況,都不影響它成為一句人類的經(jīng)典名言,而這,才是事實。
一句經(jīng)典名言引發(fā)的熱議這還沒完,人們就他那前半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man”到底有沒有說“a”也是爭個不停。
有人說,說了!直播的時候耳朵貼在電視上聽著呢,肯定說了。
有人又說了,沒說好不好,反正沒聽到。根據(jù)官宣的登月錄音文件顯示,似乎阿姆斯特朗這句話中的確沒有“a”,但還是有不少學者對阿姆斯特朗當時說的是“For a man”還是“For man”做了許多研究。
美國密歇根州大學和俄亥俄州大學的語音學家在分析了錄音后得出結論:說了“a”,只是因為他有一定的俄亥俄州口音,會連讀“for a man”,聽起來就像是把“a”省略了。并且他們還對錄音設備做了專門研究:地球和月球之間的信號存在傳輸質量問題,確認了質疑區(qū)間大約有0.127秒,這也有可能是導致“a”沒被聽到的原因。
你們分析了那么多,還是來聽聽登月人本人怎么說吧??墒?,天了嚕,阿姆斯特朗表示,自己也傻傻分不清了!他覺得自己應該說了,但也承認日常生活中有時不會特別強調發(fā)音,如果自己沒說,“希望歷史允許我犯下這個小錯,并意識到我當時不是故意漏掉的,雖然我也可能只是發(fā)音很輕······”
如今,無論阿姆斯特朗到底說沒說“a”,已經(jīng)不重要了,這位登月偉人已在2012年去世,享年82歲,而關于他和“a”的故事,也成為了一個經(jīng)典的未解之謎。
傳說“阿波羅”登月是假的,阿姆斯特朗是演員?
關于阿姆斯特朗是否真的登月,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而且每種質疑似乎還有貌似合理的解釋。隨著科技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證實了人類這一偉大的成就,并且針對一些科學上的錯誤質疑也做了相關解釋。下面來看看幾個主要的質疑點,以及打臉它們的聲音。
質疑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月球上的美國國旗在飄動,這說明當時有風吹過,但是月球上根本沒有空氣啊,更不可能有風了。
反駁
旗幟采用了“T”形的支架,一直處于展開的狀態(tài),并且由于月球上缺少空氣阻力,慣性產(chǎn)生的起伏運動會持續(xù)很久,當旗幟停止“飄動”時,形狀會定格在那一刻的狀態(tài),因此照片中的旗幟已經(jīng)是靜止狀態(tài)了。
質疑
小學生都知道,月球上沒水,塵土中自然也沒水,沒水你還給我踩出這么清晰的腳印?
反駁
月球上的塵土和地球上的不同,沒有被磨損風化,依舊是有棱有角的。這樣的塵土就像我們海邊濕漉漉的沙子,很容易踩出清晰的腳印。
質疑
你說你登陸了月球,那么浩瀚的宇宙里,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呢?
反駁
登月項目是在月球的“白天”進行的,日照、反光都很強烈,而星星的光線太弱了,要拍清楚相片,就不可能拍到星星,除非避開強光,再延長曝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