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品
河北省直機關第四幼兒園 河北石家莊 050031
當今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我們具有高層次的知識水平和辦事能力,更要求我們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健全的人格和社會性品質,特別要求要具有團體精神與合作意識。因此,我們要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同伴、教師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yǎng)成對社會對他人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和習慣,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本研究選取河北省直機關第四幼兒園小、中、大班不同年齡的幼兒,通過對各個年齡階段幼兒的合作能力的發(fā)展現狀比較分析,總結其發(fā)展趨勢,分析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
1.小班幼兒合作能力調查研究結果。小班幼兒和他人合作技能普遍表現較低,大部分的幼兒在商量、建議勸說和容納他人方面的合作能力處于低水平。同時,小班幼兒剛進入集體生活,尊重他人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很好的容納他人,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別人、與人分享現象比較普遍。
2.中班幼兒合作能力調查研究結果。中班幼兒與他人的合作能力較小班幼兒有所提升,但是還有所欠缺。商量、處理爭吵、尊重他人和容納他人方面還有待提高。建議勸說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3.大班幼兒合作能力調查研究結果。大班幼兒較小班和中班幼兒合作能力有很大提升。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能適度有效的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尊重他人的感受。能夠和他人分享,初步融入了集體生活。
1.由于小班幼兒自我意識,認知能力都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他們對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沒有太多經驗,往往有自己的看法,并且開始嘗試交往,但是還缺乏經驗與指導。由于年齡和經驗限制,他們的行為堅持性和自制性都很差,行為帶有極大的隨意性、不定性,情感沖動性強,極易出現與同伴不友好的行為,一切以我為中心。他們雖然有了初步社會行為,但是還不能像中大班幼兒那樣進行相互交往。所以,在合作中不能共同協(xié)商,更不懂得尊重他人。
2.隨著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同伴間的交往需求與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此時,中班幼兒喜歡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動中幼兒逐漸學會了交往,學會與同伴共同分享快樂,與此同時他們還獲得了領導同伴和服從同伴的經驗。但是,中班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fā)地表現出合作的行為,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和其他人合作。幼兒既缺乏合作的能力又缺乏合作的意識,不會協(xié)商、分工與交流。
3.較小班和中班的幼兒來說,大班幼兒心理活動的概括性和有異性的表現更為明顯。這時候出現了有意地自覺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心理活動的方法。在教育的影響下,大班幼兒能掌握與自身有關的社會規(guī)則和行為規(guī)范了。在集體活動中,大班的幼兒能夠協(xié)商遵守規(guī)則,能夠參與團體合作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學習,相互分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夠協(xié)商解決,接納別人的意見和想法了。
許多小班的幼兒不懂得正確交往,協(xié)調關系的方法,因而我們認為第一要教給幼兒如何交流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我們在每周的游戲指導活動中,設置情景教些游戲中的禮貌用語,如“請你給我一個××”并督促孩子在游戲中加以運用。開始有的孩子缺少玩具還習慣悄悄拿別人的,這時就會有小朋友提出抗議“不借給你,你還沒說請你借我一塊積木呢”!聽到這話,需要玩具的小朋友會規(guī)規(guī)矩矩的說一聲,然后拿走玩具。除了這些我們還設置如何共同看一本書,玩同一個玩具的情境教育,讓孩子用討論,商量等形式來增加他們之間的交住,從而達到共同協(xié)作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教育是培養(yǎng)的主途徑,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幼兒園自身優(yōu)勢優(yōu)化配置、教育資源,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實施方案,精心設計、組織好每日活動,加強監(jiān)督、評估,及時交流經驗,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和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使幼兒在輕松的合作與分享氛圍中愉快地成長。如“實施方案”方面,結合中班教學,我們可以在中班第一學期主要安排物質分享方面的內容,如:結合社會活動《帶來玩具大家玩》讓孩子們懂得“我把好東西分給你,你快樂,我也很快樂”的道理。在第二學期安排精神分享的內容,如語言《小兔落水后》,意在讓孩子們知道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原來也是件快樂的事。
成人是孩子行為的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經過兩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大班幼兒對教師的感情日漸深厚。教師之間,教師與保育員之間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例如,音樂游戲時,一教師在前帶領幼兒做動作表演,一教師在旁彈琴伴奏;又如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活動時,保育員主動幫著擺放,抬桌子,這在無形中都為幼兒提供了積極的行為榜樣。
在平時的各個活動中,教師引導的話語,贊許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親切地點頭等,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舞,因而進一步強化合作意識,會使幼兒更自覺地做出合作的行為。
總之,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耐心指導,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激發(fā)幼兒與他人合作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為適應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