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吉 雷 梅 董麗芳 譚瑩琳 譚 美
(六盤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產業(yè)迅猛發(fā)展,網絡直播平臺成為受眾的新寵,其中受眾群體中不乏大學生。但網絡直播平臺在帶來巨大的效益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的存在,勢必對大學生產生影響。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在強大的科技條件下,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幾乎人手一部。只要有網絡,人人都是網絡主播,隨時隨地都可以發(fā)布自己生活中的新鮮事,這也是網絡直播平臺興起的決定性條件。
網絡技術的成熟,滿足了直播體驗用戶能有一個網絡流暢、穩(wěn)定舒適的環(huán)境觀看或進行直播的需求,確保了直播用戶能流暢穩(wěn)定地接收全球各地直播信息,網絡速度延遲時間不超過2s,直播用戶可以完全體驗同步信息分享之感。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出當人們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才會有需要愛、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F今的社會生活條件,滿足了人們的基本需求,因此人們開始追求生活的享受,追求生活的娛樂化。網絡技術成熟恰好滿足人們使用網絡直播平臺進行生活娛樂的需求。受眾只需有網絡、有手機或電腦,注冊一個賬號,就可觀看或分享一些新鮮事物,甚至是成為網絡主播。網絡主播是從底層階層產生的,自身帶有濃厚的草根文化,因此傳播的文化也是平常人所接觸的文化。于此網絡主播實現了自我價值,受眾的日常娛樂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1)網絡直播用戶規(guī)模增大。2015年網絡直播開始進入公眾視野,“截至2018年12月,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和網絡游戲的用戶規(guī)模分別為6.12億、5.76億、4.84億,使用率分別為73.9%、69.5%和58.4%。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隨著眾多互聯網企業(yè)布局短視頻,市場成熟熱度逐漸提高,內容產生的專業(yè)度與垂直度不斷加深,優(yōu)質內容成為各個平臺的核心競爭力[1]。”隨著網絡直播市場成熟熱度不斷提高和網絡直播平臺自身的發(fā)展要求,網絡直播用戶的規(guī)模仍會持續(xù)增大。
(2)網絡直播主播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在大數據時代,擁有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絡主播,人人都可在平臺上展現自己的技藝。由于網絡主播行業(yè)的門檻低,網絡主播沒有像傳統(tǒng)的電視主持人一樣經過專業(yè)的訓練和嚴格的專業(yè)審核就進入主播行業(yè),導致主播行業(yè)數量雖龐大,但整體水平不高,出現崗位競爭大、行業(yè)水平良莠不齊等現象。
(3)網絡直播受眾的取向娛樂化。網絡直播現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態(tài)化娛樂形式。從網絡直播的內容分類看,游戲直播和秀場直播用戶使用率很高?!坝螒蛑辈ブ饕羔槍W絡游戲、單機游戲等比賽或項目進行直播并加入解說,是目前網絡游戲直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網絡直播迅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2]?!备鶕鹱稍儭?018年中國游戲直播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游戲直播用戶數量由2015年的0.6億增長到2018年的2.6億,而在未來2019年將突破3億。但隨著市場飽和,未來幾年游戲直播用戶規(guī)模增長速度逐漸放緩?!毙銏鲋辈グú潘囍辈ズ土奶熘辈サ?,這類直播在國內出現的最早,對主播的外貌顏值有很高的要求,整體的構架已經基于穩(wěn)定,隨直播彈幕功能的出現,成為最受歡迎的直播類型。
(1)互動性強。網絡直播平臺的互動有別于微信、微博等平臺的互動。微信、微博等平臺的互動一般為傳統(tǒng)的文字或圖片回應互動,而網絡直播平臺的互動可以是眼神的互動、肢體的互動、語音的互動,能給受眾帶來獨特的體驗。同時在互動過程中,主播可以立刻回復受眾的問題或想法,使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重視關注的人,在這里尋求重視和認同的心理。
(2)信息實時發(fā)布。生活類直播平臺的誕生,陪伴與分享成為展現網絡直播價值的核心。因為操作簡單,人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發(fā)布此時此刻在身邊發(fā)生的時事,并與觀眾實時互動。網絡直播使用多種傳播形式,有聲音、圖像、文字等語音符號和非語言符號,有別于傳統(tǒng)新聞通過文字、圖像或剪輯過后發(fā)布的視頻,給受眾的現場感不強,網絡直播現場實時發(fā)布使觀眾有強烈的身臨其境之感,縮小了觀眾對時事的距離感。
(3)受眾明確。每類直播都有自己的固定受眾,受眾對于自己所選的直播類型有自己明確的目的,如游戲直播,受眾對游戲有興趣,才會選擇觀看游戲直播。秀場直播,對才藝感興趣或喜歡聊天的受眾才會選擇觀看。一個只喜歡秀場直播的受眾,是不會去觀看自己不感興趣的游戲直播的。因此每類直播平臺與受眾有著一些固定的聯系。
(1)豐富了大學生的教育資源。網絡直播平臺內容涉及的內容很廣泛,傳播著不同領域、不同地域的教育信息。傳統(tǒng)的大學生教育信息資源大多來源著名文人作家的書籍或是具有權威性的信息發(fā)布網站,這樣的教育信息來源比較單一、內容比較滯后且缺乏吸引力。在資源分享這方面,網絡直播平臺更大程度上做到教育資源的共享。
(2)拓寬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受教育的方式也隨之變多、現代化更加普遍。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論壇、會議等難免會受時空的限制,但網絡直播平臺打破了這種時空的限制。網絡直播平臺為更加靈活地滿足大學生的需求,還設置有一定時間段的回放功能,滿足因時間沖突來不及看直播但又感興趣于直播內容的大學生。同時為滿足大學生的考證、考研需求,直播平臺聯合各類輔導班進行網絡在線教育,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輔導。
(3)豐富了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大學生在校有社團的活動、學院活動以及班級活動等業(yè)余活動,但隨著網絡直播平臺的發(fā)展,直播平臺的內容變得更加廣泛,大體可分為三大類:游戲直播、秀場直播與生活直播。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75.11%的大學生觀看直播是為了娛樂、放松自己,且觀看秀場直播內容的有27.73%的大學生,除了秀場直播外游戲直播和其他直播的內容也很受大學生的喜愛。
(1)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沖擊。2016年被稱為網絡直播元年,我國的網絡直播行業(yè)也在此年呈井噴式發(fā)展。但隨之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大學生的價值觀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在網絡直播平臺中,部分直播內容帶有黃色暴力、庸俗低淺、女性消費等趨向,網絡主播入行門檻低、高收益、成名快。對于正處在價值觀完善階段的大學生而言,其價值觀勢必受到一定的沖擊。部分大學生對于平臺內容的庸俗低淺、暴力等產生錯誤的認知,降低自身的道德水準和內涵修養(yǎng)。
(2)弱化了大學生現實生活的交際。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因內容紛繁、實時性、互動性強等特點吸引大學生的觀看。調查報告顯示有11.11%的大學生每天平均花3至5小時在線看直播,意味著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直播,疏于現實生活的交際,與現實中的同學朋友,甚至家人都缺乏足夠的人際交流溝通。這勢必會導致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以及溝通呈緊縮狀態(tài),甚至會脫離實際生活,對現實生活采取孤立的態(tài)度,只想存在于虛擬世界之中。
首先,建立健全有關網絡直播平臺的法律法規(guī)。對網絡直播內容、平臺設置、主播職業(yè)素養(yǎng)等進行嚴格監(jiān)管和審查。其次,對網絡直播行業(yè)實行責任制。明確直播行業(yè)的義務與責任,使直播行業(yè)加強自覺自律,以確保網絡直播行業(yè)的正常運作,確保大學生觀看網絡直播能有安全、良好的直播環(huán)境。
首先,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大學生的價值觀在此階段正處于完善階段,網絡直播帶來的思想道德、價值觀等方面的觀念勢必會沖擊大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和道德認知,由此學校要加強大學生的判斷力教育,并教育學生理智判斷網絡直播內容的優(yōu)劣。最后,學校積極組織各類校園活動,如文化講座、體育比賽、文藝匯演等,使大學生減輕對手機、電腦的依賴,加強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
首先,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理智地判斷事物的優(yōu)劣,進而批判性地利用網絡直播的優(yōu)勢。其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則可以辨別和抵制低俗庸淺的文化,對于一些不正當的直播行為可以遠離和規(guī)避,不去傳播這類文化。最后,大學生要加強自控能力。網絡直播的內容良莠不齊,大學生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遵守法律和道德要求,不能放縱自己的言行,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網絡直播平臺是互聯網的標志性產物,但我國在網絡直播領域正處于探索發(fā)展時期,直播內容良莠不齊就如同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大學生個人應該重視網絡直播平臺的影響并批判性地看待直播內容,同時社會各階層要相互配合,削弱網絡直播對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網絡直播平臺朝著健康長遠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