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尉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基于學生的中心地位而設計的教學方式,在目前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本文主要分析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方式,探究其具體的實施方式。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0102
信息技術對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而言越來越重要,在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當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每一位學生必備的技能。因此,對學生的教學在小學已經啟蒙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是從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實踐性、理解性等方面出發(fā),探究其具體的設計方式。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主導地位進行變更。其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將課堂時間與課下時間進行翻轉。比如,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課堂實踐基本上都是屬于教師的,而學生只是聽取知識,課下的時間則是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yè),也就是說課堂中比較偏理論,而課下比較偏實踐。而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則是將課堂時間與課下時間進行翻轉,讓學生在課堂時間多實踐,而課下時間則是學習時間。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進行自主實踐、自主探究,在課下學生可以通過教材、筆記、教學微課視頻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二、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方法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需要從課前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課后教學設計三個方面分析,并且根據(jù)不同階段的教學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分析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
以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文字處理》這一章節(jié)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為案例,分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1. 課前教學設計。對于這一章節(jié)的課前教學設計而言,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確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等,比如在第一章節(jié)“認識Word”這一知識點的課前設計當中,首先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清晰地認識Word窗口、Word軟件、Word啟動方法,并且要求學生能夠熟悉地對Word菜單欄與工具欄進行運用,這一課前教學內容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中,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教材或者資料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學習方式理解這些問題,迫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菜單欄當中各類工具的運用如保存、打開桌面文件夾、創(chuàng)建Word文檔等,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中的指導為學生解惑。而教師在讓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普及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比如對于一些快捷鍵如Ctrl+C(復制)、Ctrl+V(粘貼)、Ctrl+A(全選)等。而這一章節(jié)知識的重點則是需要學生熟練掌握Word的啟動方法與退出方法,而難點則是讓學生對Word工具欄中大量的選項進行掌握。因此在學生的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根據(jù)電腦中的Word自己操作,并且熟悉軟件。
2. 課堂教學設計。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實踐性為主,因此教師可以引入任務教學法,通過布置教學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增加實踐技能。比如,在第二課“文字的輸入”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教學任務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比如教師給出一篇課文或者一篇詩文,讓學生在電腦中用Word進行打印,并且將字號大小、字體、顏色進行調整,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份打印完成的文件,讓學生自己在語文課本中選取一篇文章進行打印。這樣學生對于這一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能很好地掌握。這一課的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掌握智能拼音輸入法,學會運用單詞、詞組、標點符號,并且了解拼音輸入法的規(guī)律。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到的不僅是這一課的理論知識,更是對實踐知識的掌握。而在完成教學任務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初學者的困難,比如各類標點符號的應用方法與輸入方法,另外就是輸入法的切換方法。此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提問的前提下給予相應的指導,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完成的作業(yè)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學生對于這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意見,讓學生在課后學習過程中改正這些問題。
3. 課后教學設計。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當中,學生課后教學模式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完善自己課堂中存在的錯誤,并且提前預習下一課的相關知識。比如,在完成“修改文字”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對課堂當中未掌握或者存在錯誤的知識進行鞏固,比如學生對于文字的刪除、復制、粘貼、添加等內容是否掌握,對于快捷鍵的知識是否已經熟練,對于修改文字的方式是否掌握透徹,學生通過課堂上學習任務的完成以及教師對學習任務的點評,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知,因此在課后的完善學習過程中可以很容易找到學習的方向,并且在修改文字這一課的知識掌握后還可以學習下一課“修飾文章”,讓學生對自己文章的段落以及文字進行修飾,并且可以進行個性化的修飾,比如文章的標題字體、顏色以及正文字體與顏色,然后根據(jù)教師給的模板進行修改,根據(jù)教材與資料當中的內容提前預習,然后針對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動向教師請教。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將課堂中的理論學習放到課后教學中。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課前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課后教學設計三個方面分析,并且根據(jù)不同階段的教學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分析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并且需要保證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 尹保中.翻轉課堂模式實施的可行性和策略探析——以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5).
[2] 陳 玲.翻轉課堂之課內翻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7(1).
(作者單位:浙江省泰順縣培智實驗學校 ?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