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和技術要有所為,更要有所不為,因為這個世界不需要不顧倫理的科學狂人
這個新聞來得措手不及。
2018年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姐妹尚處于胚胎未植入母親子宮時,其中一個基因(CCR5)經(jīng)過基因編輯修改,使她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然而,這一震驚全球科技界的“歷史性的突破”事件一經(jīng)宣布,立馬引發(fā)輿論軒然大波。122位科學家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強烈譴責這一嚴重違背人類倫理的行為。
許多科學家都認同: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段磥砗喪贰返淖髡哂韧郀枴ず绽踔链竽戭A言,因為生物技術與人工智能的進展,一百年內(nèi),人類就可以向“神人”邁進。確實,我們正與這個時代最未知的話題加速遭遇。換頭術是不是符合倫理?克隆人應有什么權利?其中的倫理與法律命題已讓人類處于激辯之中??茖W界對賀建奎的主要批判集中在:一是其所用技術本身并非重大突破,西方科學界如果不考慮倫理問題早就能做出;二是基因編輯后的嬰兒能否完全抵抗艾滋病尚未可知,但完全有可能存在其他基因風險。因為,任何科學試驗的目的都是造福于人和社會,而非傷害,如果考慮到有一絲一毫對人的傷害,這樣的研究就不能獲得批準。
但是,如同《未來簡史》中的終極預言,在未來的富人階級中將出現(xiàn)經(jīng)過基因編輯的“超級人類”,他們不僅具有優(yōu)于普通人的身體素質(zhì)和壽命,甚至可能連記憶力和智商都凌駕于常人之上。因而,一旦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日趨成熟并且通過法律和倫理的審查,將對無法接觸到基因編輯技術資源的平民階層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可能對這一族群造成滅頂之災。
因此,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各國對其能不能應用于人類胚胎的研究均持極為謹慎的態(tài)度。2015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首屆全球基因編輯峰會上,科學家們達成了一項共識:鼓勵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和在體細胞層面上的臨床應用,但是,對基因編輯的早期人類胚胎以及生殖細胞不得用于妊娠,并指出現(xiàn)在就把該技術投入臨床使用的做法是“不負責任”。這是國際上首次為基因編輯研究劃定了不可逾越的“紅線”。“任何一個國家的科學家都沒有權力輕易改變?nèi)祟惖幕驇?。一旦改變,風險是什么,我們現(xiàn)在都不可預料?!敝袊t(y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教授翟曉梅說。
所以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醫(yī)療科技上亦如此,即使法律法規(guī)禁止,也有科學家擋不住仁者心、好奇心或者利益驅(qū)使,去打開被禁之門。賀建奎由一名普通的農(nóng)村天才少年,成長為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醫(yī)學專家,即是如此。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的事件仍在持續(xù)發(fā)酵。11月29日,國家衛(wèi)健委、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三部門負責人通過媒體表示,此次事件性質(zhì)極其惡劣,已要求有關單位暫停相關人員的科研活動,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堅決予以查處。中國科協(xié)取消了賀建奎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參評資格。
而CNET報道稱,即使這一基因編輯“成果”不會最終得到驗證,它也證明了我們因為有基因編輯,短時間中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多么超前的地步。隨著基因編輯技術在全球范圍內(nèi)發(fā)展,我們的疑惑始終圍繞著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馬爾科姆博士所說的那句話:“我們是不是全神貫注于能做什么,而忘了問我們應不應該做?”
媒體評點:對于科技上的創(chuàng)新,我們應該支持,畢竟這是人類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過,也正因為科技中所蘊含的巨大能量,讓它可能成為一把殺傷力巨大的“雙刃劍”。所以,在面對科技的突破時,不能不保持足夠的敬畏??茖W的意義,永遠在于展現(xiàn)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為人所用,而非讓人類自毀長城。這不是反科學的態(tài)度,恰恰是科學的自愛。否則,打開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
話題拓展:科技創(chuàng)新的“雙刃劍”;是魔鬼還是天使;學術道德;嚴守科學倫理底線,捍衛(wèi)人類尊嚴;風險;影響;科學的意義;保持初心和理性;好奇心、敬畏心、責任心……
(資料來源:《新京報》《華夏時報》、新華網(wǎng)、東方網(wǎng)、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