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遠去。
2018年11月17日上午,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shù)的創(chuàng)建者和領(lǐng)路人,“兩彈一星”功勛獎?wù)芦@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獲得者、2017年“八一勛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這位有“中國核司令”之稱的一生為國鑄盾的學者,當年揮別英倫毅然回國。促使他作出這個選擇的,源于一聲“炮響”。
程開甲彼時所處的時代,日本侵華,大好河山被日本鐵蹄踐踏。到英國愛丁堡留學后,卻嘗盡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有一次去海灘游泳,幾個中國留學生剛下水,英國人就立即上岸,還指著他們說:“有一群人把這里的水弄臟了?!彼靼祝錾谝粋€積貧積弱的國家,連尊嚴都不配擁有。
1949年4月的一個尋常夜晚,程開甲在新聞影片中看到了“紫石英”號事件的報道,“紫石英號”軍艦擅自進入長江,阻止解放軍過江?!耙姷街袊艘闳幌蛉肭值挠娕為_炮,并將其擊傷,第一次有‘出了口氣的感覺。”程開甲說,“就是從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1950年,程開甲婉拒導師玻恩的挽留,放棄英國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員的優(yōu)厚待遇和研究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開啟了報效祖國的人生之旅。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從南京大學調(diào)入北京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九研究所,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1961年,正當其在原子彈理論攻關(guān)上取得重大成績之時,組織上又一次安排程開甲轉(zhuǎn)入一個全新的研究領(lǐng)域——核試驗技術(shù)。
就如同所有消失的“兩彈元勛”科學家一樣,程開甲將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西北荒無人跡的荒漠上。程開甲受命牽頭起草中國首次核試驗總體技術(shù)方案,確保了首次核試驗任務(wù)的圓滿完成。他在國內(nèi)第一個計算出原子彈爆炸的彈心溫度和壓力,其內(nèi)爆機理研究解決了原子彈的關(guān)鍵問題,為兩彈的研制奉獻了獨特貢獻。他是核試驗總體技術(shù)的設(shè)計者,及時提出了向地下核試驗方式轉(zhuǎn)變的建議,并在較短的時間里組織實現(xiàn)了大氣層試驗向平洞與豎井試驗的轉(zhuǎn)變。程開甲是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shù)最多的科學家。為了增強對核爆炸現(xiàn)象和破壞效應(yīng)的感性認識,程開甲曾多次進入核試驗爆后現(xiàn)場,爬進測試廊道、測試間,甚至最危險的爆心。同事回憶,進爆心就像進入桑拿房一樣,溫度很高,放射性也很高,對身體有危害,但他仍然親自進爆心觀察。
1969年,為了專心于核試驗任務(wù),程開甲把家從江南搬到了戈壁深處的紅山基地。在近乎隱身的“羅布泊時間”中,寂寞時便望一望住地附近的蒼茫景色成了程開甲鮮有的消遣,“我住的地方有一棵很高的樹,抬起頭來看看樹,帽子都會掉下來?!?/p>
1977年,程開甲被任命為我國核武器試驗訓練基地副司令員,同時兼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這個沒有帶過兵的程開甲,卻被稱為“中國核司令”。數(shù)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帶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隊伍,累計培養(yǎng)出10位院士,以及40多位將軍。
從1962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4年離開核試驗基地,程老在羅布泊堅守了22年。一直到1999年國家授予23位宗師“兩彈一星”功勛獎?wù)聲r,程老的名字才可以公開宣傳。為了中國的核武器事業(yè),程老隱姓埋名了近40年……他曾經(jīng)說過,“我一次又一次地改變我的工作,一再從零開始創(chuàng)業(yè),但我一直很愉快,因為這是祖國的需要。”
有人說,他可能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獲得者中公開學術(shù)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個直觀的數(shù)字是,在他參加核武器研試的20多年中,其發(fā)表論文數(shù)量為零。
然而,在走上核武器研制之路之前,程開甲就已小有名氣,其學術(shù)前景也被外界普遍看好。隱匿在歷史洪流中的一個細節(jié)是,1944年,年僅26歲的程開甲寫就一篇題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個質(zhì)子質(zhì)量的介子》的論文,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親自對其修改并送給物理學大家狄拉克,但狄拉克回信說:“目前基本粒子已太多,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于是,論文便未發(fā)表。
這也成為一件憾事,后來一位國外科學家做了類似實驗,摘得1979年度諾貝爾獎。頗具戲劇色彩的是,這位科學家測得的新粒子質(zhì)量,與程開甲當年的計算值基本一致。
走進程開甲的家,這里的陳設(shè)簡單、質(zhì)樸得令人難以置信。程老的家里有一塊茶幾大小的黑板,他喜歡在上面演算大課題。他的辦公室里也放著一塊黑板,后來搬了家,還專門在新居留一面墻裝黑板,靈感迸發(fā)時,演算公式、分析方案,他都愛在黑板上寫寫畫畫。
這些學術(shù)結(jié)論,外界都很難看到,而是幾乎毫無例外地書寫在了中國核研試的陣地上。
2018年8月,這位被譽為“中國核司令”的老院士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赝倌耆松f:“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p>
熱議銳評:“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從精研科學,到學成歸來,再到矢志報國,程老一生,見證百年中國榮辱。這一生,波瀾壯闊,風骨灼灼。把個體追求融入國家命運,人生更具重量。讓民族脊梁挺得更直,讓億萬國人揚眉吐氣,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致敬程老?。ā度嗣袢請蟆罚?/p>
素材運用:選擇;祖國的需要;寂寞的堅守;奉獻一生;大師風范;幸福的意義;藏在歲月與使命里的點滴……
(資料來源:《新京報》《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微信公號“俠客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