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雪 趙建軍
【摘要】缺血性中風即為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頸動脈粥樣硬化等。其發(fā)病機制與血液流變學、凝血功能、神經(jīng)元凋亡相關。西醫(yī)治療手段包括溶栓、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腦自由基等。中醫(yī)的治療方法包括中藥湯劑、針灸治療、功能康復訓練等。導師趙建軍教授在此病治療用藥上有其獨到見解,并廣泛應用于臨床,收效顯著。
【關鍵詞】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恢復期;氣虛血瘀證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2
缺血性中風是指各種原因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而出現(xiàn)相應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一類臨床綜合征。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點[1]。
1 中風病恢復期氣虛血瘀證的病因病機
氣虛血瘀證是貫穿中風病恢復期最常見的證候之一。其病位在腦髓,因其氣虛運血無力、血瘀阻塞脈道致腦髓失養(yǎng),神機失用故發(fā)本病。早在《醫(yī)林改錯》中有云:“半身不遂,虧損元氣,是其本源。”又謂:“元氣即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五氣,必停留而瘀?!睆娬{“中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由于氣虛血瘀”。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記載“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動半也,起居衰矣”。中風病患者當中中老年人居多,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元氣虛衰,其臟腑功能亦隨之減退、氣血生化之源貧乏,致氣血不足,無以濡養(yǎng)四末,氣虛日久則血行不暢,瘀滯脈絡,經(jīng)絡失養(yǎng),復感虛邪賊風,故發(fā)為本病?!皻鉃檠畮洠獮闅庵浮币虼?,缺血性中風的特點是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治療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要原則[3]。
2 中風病恢復期氣虛血瘀證的治療用藥
中風病恢復期雖然其病位在腦髓,但其主要病因由中風之后,正氣虧虛,氣血瘀滯,脈絡瘀阻所致。故補益氣血、氣行則血行,血行則脈絡通,筋脈肌肉 得以濡養(yǎng)。黃芪有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wèi)固表之功效,是補中益氣要藥?,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黃芪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消除自由基和腦組織血液循環(huán)的功效[4],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端幮哉摗费裕褐窝_軟弱,半身不遂…?!侗窘?jīng)》: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應用川芎可達祛瘀生新之功。另有破血逐瘀蟲類藥。例如:土鱉蟲、水蛭、地龍。土鱉蟲破血逐瘀,續(xù)筋接骨之功效。水蛭亦有破血逐瘀,散積消癥之功效,是臨床上常用的破瘀藥?,F(xiàn)代研究中發(fā)現(xiàn),川芎、水蛭主要成分具有擴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功效,還可加速附壁血栓的溶解,改善腦組織血液供應、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5]。地龍性寒清熱,有通利經(jīng)絡之功效,配伍黃芪共奏補氣活血通絡之功。丹參有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除煩安神、涼血消癰之功效?!侗静輩R言》曰:“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jīng)順脈之藥也”《本草綱目》謂其“能破宿血,補新血”現(xiàn)代研究表明:丹參可增加腦梗死區(qū)域的血流量,減輕腦水腫,對缺血腦組織的炎性反應及神經(jīng)元的壞死有較好的抑制作用[6]。西紅花性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涼血解毒之功效。西紅花提取物可抑制缺血周邊區(qū)線粒體動力學異常、維持線粒體正常形態(tài),維持線粒體動力學正常,可以促進缺血腦區(qū)自修復功能的作用[7]。豨薟草苦寒,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的功效。在《本草》言其“久服大能補益”。黃元御的《玉楸藥解》亦云:止麻木,伸拘攣,通利關節(jié)。綜上所述,以上藥物均為治療此病不可或缺的藥物,均達到補氣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
3 驗案舉隅
患者,男,65歲,主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1月余,遂于2017年6月20日來我院門診就診。癥見神情,精神一般,面色晦暗,右側肢體活動不利,頭痛,頭暈,氣短乏力,自汗出,納差,眠差,二便可。舌質暗淡,苔白膩,有齒痕,脈沉弦。查左側肢體肌力、肌張力、腱反射正常,右側肢體肌力4級,肌張力增高,腱反射正常。右側巴氏征陽性,左側肢體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高血壓病病史20年,血壓高達180/100 mmHg,口服降壓藥物(具體用藥用量不詳)。自備頭部CT示:考慮雙側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死。中醫(yī)診斷:中風病;中經(jīng)絡,氣虛血瘀證。西醫(yī)診斷:腦梗死;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險組)。治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法,處方如下:黃芪25 g、川芎15 g、丹參20 g、豨薟草25 g、地龍5 g、水蛭5 g、土蟲5 g、西紅花10 g、萊菔子35 g、雞血藤30 g。5劑,水煎服,一日兩次,早晚頓服。
二診患者自述右側肢體活動不利改善,頭痛,頭暈減輕,氣短乏力減輕,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較前無明顯變化。BP:140/108 mmHg,前方基礎上加紅參15 g、紅景天15 g、浮小麥35 g。15劑,水煎服,日2次早晚頓服。
三診患者右側肢體活動不利明顯好轉,頭痛、頭暈好轉,氣短乏力好轉,自汗出好轉。BP:135/90 mmHg查體:雙側肢體肌力、肌張力均正常。前方去浮小麥,再行10劑,鞏固療效,定期隨訪,隨證加減。病情穩(wěn)定方可停藥。
按《素問·調經(jīng)論》曰:“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患者為中老年,所謂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年老體弱,正氣不足,氣不足則血不暢,經(jīng)絡不暢,肢體失養(yǎng),故見氣短乏力,自汗出。組方中應用黃芪以補益元氣,氣旺血行之效,川芎,丹參,豨薟草、西紅花以活血,化瘀通絡,祛瘀而不傷正,雞血藤以藤達肢以利關節(jié),水蛭、土蟲、破血逐瘀助除瘀之力,地龍通經(jīng)活絡,周行全身,以行藥力,萊菔子調脾胃氣機,降氣化痰,加之紅參、紅景天亦為補氣之藥。縱觀全方,補中有行,補氣與活血同伴,君臣兼顧,補氣活血為本,祛瘀通絡為標,補氣不壅滯,活血不傷正。氣旺、絡通、瘀除,諸癥向愈。趙師認為此類疾病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通過治療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賈建平,陳生弟.神經(jīng)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7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定發(fā)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01.
[3] 王 輝.自擬益氣活血方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的綜合療效探究[J].2016,44(10):97-99.
[4] 甘俊鶴.益氣活血開竅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48例療效觀察[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0(2):47-49.
[5] 楊文明,李 祥,汪 瀚,等.腦絡欣通對缺血性中風(腦梗死)恢復期氣虛血瘀證血液流變學、P-選擇素的影響[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3,25(11):986-988.
[6] 陳世宏,朱 紅,馬宇慶,等.益氣活血化痰方對缺血性中風患者腦細胞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10):2336-2339.
[7] 張業(yè)昊,姚明江,叢偉紅,等.西紅花提取物對局灶型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線粒體分裂融合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8,34(06):770-77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