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3月5日,既是學雷鋒紀念日,也是周恩來誕辰日。每年的這一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愛心服務隊的志愿者都會到周恩來紀念地發(fā)表志愿者宣言,以特別的方式紀念偉人周恩來與凡人雷鋒。
周恩來、雷鋒,都是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兩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歷史交錯間,一位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一位是無私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不同的是他們的身份,共同的是他們都將同一個理想貫穿于一生——為人民服務。
周恩來是雷鋒精神的最早概括者和倡導者、推廣者。他對雷鋒精神的深層思考,充分體現(xiàn)出他善于把握時代脈搏的智慧。1963年,他為“學雷鋒”活動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chǎn)階級斗志。”這一題詞,是對雷鋒精神全面、系統(tǒng)、明確、精辟的概括,是雷鋒精神的精髓,指明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方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周恩來一生為之奮斗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其實,周恩來對雷鋒精神的概括,何嘗不是周恩來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何嘗不是他自己光輝戰(zhàn)斗一生的總結(jié)?
1963年2月6日《人民日報》以《發(fā)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宋恩珍舍身搶救公共財產(chǎn)》為題,推出了黑龍江省慶安縣新勝人民公社新安大隊王永富屯生產(chǎn)隊隊長宋恩珍這一先進人物。
2月7日,為了進一步宣傳以雷鋒、宋恩珍為代表的從普通崗位上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人物的崇高精神,《人民日報》又發(fā)表通訊《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雷鋒》、評論員文章《偉大的普通一兵》和《雷鋒日記摘抄》,詳細介紹了雷鋒的事跡和雷鋒日記中的閃光思想。這兩個平凡人物的事跡,不僅打動了廣大讀者,而且也深深打動了共和國的總理。
報紙出版的當天,周恩來仔細閱讀,并立即意識到推出雷鋒等典型人物的深遠社會意義。當晚,當時,周恩來親自給人民日報社社長吳冷西打電話,說:“雷鋒是個好戰(zhàn)士??!要估計這個戰(zhàn)士影響很大,需要很好地宣傳這個典型!”
同時,他要求報社應該對雷鋒日記進行認真核對、搞清楚,對于日記中摘錄的別人的話,應該注明出處。原來雷鋒在1960年1月的一篇日記中,記載了《唱支山歌給黨聽》一詩,但這并不是雷鋒的原創(chuàng),而是改編自別人的作品。按照周恩來“搞清楚”和“注明出處”的要求,報社編輯部仔細核查了雷鋒日記,并對其中一些內(nèi)容做了妥善處理。這件事情不僅反映出周恩來一貫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而且也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宣傳和學習雷鋒活動的高度重視。也正是周恩來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才避免了在宣傳雷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紕漏。當時,新華社的領導關系——黨的領導歸中央宣傳部、行政領導歸國務院文教辦公室,臨時性的重要問題歸總理辦公室,許多“重要問題”都要在夜間決定。在周恩來看來,如何宣傳和學習雷鋒無疑屬于“重要問題”。
2月8日,元宵節(jié)。周恩來在文化藝術工作者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號召文藝界要捕捉時代精神,表現(xiàn)典型人物,歌頌新人新事,并向全國文藝界發(fā)出要用文藝形式來歌頌雷鋒的倡導:“最近兩天報紙上發(fā)表的雷鋒、宋恩珍的事跡,看了很感動,畫家來表現(xiàn)這些英雄人物比較容易,戲劇家困難一點?!辈⑻岢觯何乃嚬ぷ髡弑仨毜饺罕娭腥?,為工農(nóng)兵服務,歌頌新人新事,這是社會主義時代“文藝工作者當前的重要課題”,在這一方面,“作為社會主義的文藝事業(yè),對于貫徹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要做的工作多得很,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在這次元宵節(jié)聯(lián)歡會上,周恩來還提出文藝工作者要過“五關”(思想關、政治關、生活關、家庭關、社會關),學到老,改造到老,對自己的思想言談要經(jīng)常反省。他強調(diào)指出:“雷鋒日記反映了全心全意為集體的思想,是一部很好的日記體文學。過生活關就是要全心全意為集體,要求我們先公后私,有時公而忘私。”
2月9日,總政治部向全軍發(fā)出通知,號召全軍開展宣傳和學習雷鋒同志模范事跡。2月15日,團中央決定,在全國青年中開展學習雷鋒活動?!吨袊嗄辍冯s志為了把宣傳雷鋒組織得更集中一些、更有深度和聲勢,決定出一期“學雷鋒專輯”,并于2月上旬請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周恩來在接到編輯部的信后,很快寫下了“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的題詞;隨后,毛澤東也題詞,發(fā)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
《中國青年》雜志時任總編輯邢方群回憶:“我們在提出請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的同時,也向周恩來總理寄出了請求題詞的信。周總理的題詞早于毛主席的題詞送到了編輯部,內(nèi)容是‘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席的好戰(zhàn)士。”
周恩來的題詞交給編輯部以后,他仍在思索如何準確概括雷鋒精神實質(zhì)的問題。他從有關渠道得知毛澤東的題詞內(nèi)容后,心想如何將毛主席的號召具體化為可操作的行動準則,于是反復地閱讀雷鋒日記和雷鋒事跡報道,進一步考慮把學習雷鋒的號召具體化和把雷鋒精神系統(tǒng)化、條理化。
2月26日,就在《中國青年》第5、6期合刊“學習雷鋒專輯”付印的這一天,周恩來在全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工作會議和解放軍政治工作會議聯(lián)合舉行的報告會上,進一步闡發(fā)了雷鋒精神的基本內(nèi)容,首次系統(tǒng)地概括了雷鋒精神的實質(zhì):“雷鋒同志的高貴品質(zhì),可以總結(jié)成這樣幾句話:堅定的階級立場,表現(xiàn)在愛憎分明上;充沛的革命精神,表現(xiàn)在學習和工作上;高尚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表現(xiàn)在公而忘私上;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表現(xiàn)在奮不顧身上?!崩卒h精神在“階級立場”“革命精神”“共產(chǎn)主義風格”“無產(chǎn)階級斗志”這四個方面的內(nèi)涵,在周恩來的思考中已基本成型。在這次報告會上,他還強調(diào):“像雷鋒同志這樣,在和平時期,長期奮斗,不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需要有更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更值得提倡和學習的??傉尾繘Q定在全軍范圍內(nèi)學習雷鋒同志的精神是對的。我也從雷鋒同志身上得到了教育。”
這次報告會以后,周恩來為了更精煉、準確地表述雷鋒精神,又多次閱讀、研究雷鋒日記,想再次為學習雷鋒題詞,感到以前的題詞言猶未盡。
一個周末的晚上,周恩來來到北京三座門軍委辦公廳的小禮堂,找來總政有關領導同志,讓他們出主意幫助怎樣給雷鋒題詞。總政的領導把關于全軍學習雷鋒的通知精神向周恩來作了匯報,表示領導題詞的事不好出主意。這時,周恩來注意到解放軍報社社長華楠在現(xiàn)場,于是握著華楠的手說:“請助我一臂之力!幫我想一句為雷鋒同志的題詞。我想了4句話: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chǎn)階級斗志。我感覺需要推敲、修改?!?/p>
華楠一聽總理感到第4句還需要斟酌,希望能像前3句一樣把矛盾的兩個對立面(憎愛、言行、公私)具體表達出來,要求軍報的同志幫他修改。于是,華楠和軍報同去的兩位同志一起商量,但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用詞,后來又打電話請報社夜班的同志一起推敲。據(jù)當時值夜班的解放軍報社副社長兼總編室主任呂梁后來回憶:“因為時間緊急,要求一個小時內(nèi)提出修改意見,大家想了好幾個修改方案,經(jīng)過反復比較,感到所有方案都不理想,沒有達到總理預期的要求,我也深感慚愧。最后認為還是總理的題詞概括得比較準確,有點不對仗無傷大雅??偫砗髞聿杉{了軍報的意見?!薄按撕螅慨斘抑刈x周總理的這一題詞,都不僅感到題詞內(nèi)容深刻、具體,而且總理的那種字斟句酌的嚴謹精神,虛懷若谷、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風,每每都服現(xiàn)在我面前,給我以教育和鞭策?!?/p>
言及周恩來第二次為學雷鋒題詞情況時,邢方群也有類似的回憶:“當年,《中國青年》雜志首先得到毛主席手書的‘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后,周總理又接到解放軍總政首長的信,約請他再次題詞在《解放軍報》上刊發(fā)。于是,周總理才又作了第二次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入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chǎn)階級斗志?!?/p>
王江云也曾回憶:“有一次我們前去拜訪鄧大姐,鄧大姐談到了總理再次為雷鋒題詞的經(jīng)過。她說:‘已經(jīng)是深夜了,他又一次翻看了《雷鋒日記摘抄》,然后在房間里踱來踱去,沉思了近一個多小時,才坐下來寫題詞。顯然,周總理是根據(jù)毛主席題詞的內(nèi)涵,經(jīng)過深思熟慮,高度概話了應該向雷鋒同志學習什么,為廣大青年和全國人民指明了學習的方向?!?/p>
很快,周恩來第二次為學習雷鋒的題詞送到了解放軍報社。3月6日,即首都各大報發(fā)表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的第二天,周恩來這份后來深入人心的題詞手跡與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的題詞在《解放軍報》上一同獨家發(fā)表。
周恩來這一題詞,是對雷鋒精神完整而精辟的概述,把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條理化了,把毛澤東的號召化為了可操作的行動原則,指明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角度。
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青年》雜志總編輯邢方群回憶說:“如一聲春雷般,毛主席的題詞震動了全國,當時雜志發(fā)行量是200萬左右,但這一期發(fā)行了700萬左右,各地都打電話要求加印,告知印刷彩色封面的紙張已經(jīng)用完,但仍舊需要。當時甚至有很多友好國家都到雜志社來了解雷鋒精神,青年踴躍學習雷鋒,甚至有農(nóng)村青年因為沒買到當期雜志,手抄了一本。此前,周總理已經(jīng)為雷鋒題過一次詞,知悉毛主席題詞以后,周總理又總結(jié)了幾條學習雷鋒的細則,在下一期《中國青年》雜志上,學習雷鋒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很多中央領導都為《中國青年》寫了文章,題了詞?!?/p>
1963年10月18日晚,周恩來應邀出席紀念《中國青年》創(chuàng)刊40周年晚會,并參觀反映《中國青年》雜志歷史和現(xiàn)狀的展覽。展覽中,有一份手抄的《中國青年》“學雷鋒專輯”引起了周恩來的注意。該專輯是一位青年在買不到當期刊物的情況下,借來別人的刊物并抄錄了其中關于雷鋒的文章,后又將該手抄本寄給雜志社的。周恩來在了解了相關情況后表示,一方面要增加刊物的發(fā)行份數(shù),另一方面要把青年中這類動人的材料經(jīng)常向社會各方面宣傳。他還指示雜志社的同志要做好《中國青年》的發(fā)行工作,宣傳好雷鋒這個典型。他強調(diào):“雜志要‘面向農(nóng)村,面向城市,文章要短些,要深入淺出,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边@此指示,對于提高雜志的宣傳效果,增強先進人物感染力、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個宣傳、學習雷鋒活動中,包括《中國青年》在內(nèi)的報刊發(fā)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其中離不開周恩來的指導和重視。周恩來之所以能靈活運用多種形式推進雷鋒精神大眾化并收到良好效果,不僅與他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和高超的領導藝術有關,更在于他能深刻把握雷鋒精神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他在推進雷鋒精神大眾化方面的成功探索,不僅為我們宣傳和學習雷鋒樹立了典范,而且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有益的啟示。
目前發(fā)現(xiàn)1963年3月1日的《新民晚報》第4版頭條最早刊載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及周恩來“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的題詞。題詞手跡右側(cè)報道了“萬余青年聽了雷鋒事跡報告”的新聞,文中提及雷鋒事跡主講者、雷鋒戰(zhàn)友名是劉景鳳。
1961年3月起,劉景鳳到鎮(zhèn)江市車管學校學習3年。之后,也再沒有和雷鋒聯(lián)系。后來,看到報紙上的消息,劉景鳳才知道雷鋒犧牲了,就寫了《憶戰(zhàn)友》的文章在部隊報紙上發(fā)表,南京軍區(qū)得知后就抽調(diào)他去上海、浙江等地作報告,介紹雷鋒事跡。
1963年3月1日上午的上海文化廣場這場報告,劉景鳳在晚年也印象很深。他說,當時有14000多名青年到會,會場一側(cè)已經(jīng)非常醒目地掛著已放大的題詞。《新民晚報》報道的導語中有一段話,也足以說明當時的場景:“今天上午,團市委在文化廣場舉行‘雷鋒事跡報告會,會場主席臺左右懸掛著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題詞?!蓖瑫r配有一張“大會會場一角”的現(xiàn)場照片,雖然照片模糊,但還是可以明顯看到,會場左右兩側(cè)墻上分別懸掛著毛澤東與周恩來題詞的放大件。顯然,《新民晚報》當期發(fā)表這個早于《中國青年》發(fā)表的題詞,是配合當天這個重大活動所發(fā)的新聞。上海團市委是如何索到偉人題詞而布置在會場現(xiàn)場的、作為地方報紙的《新民晚報》是如何提前發(fā)表題詞的,至今沒有確切的說法。不過,自有關藏友收藏的入場券上的文字顯示:“學習雷鋒,做堅強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共青團上海市委舉辦雷鋒英雄事跡報告會?!边@正好是報告會的橫幅會標和舉辦單位。
3月2日出版的上海團市委機關報《青年報》在第二版以“聽雷鋒事跡介紹,學雷鋒光輝榜樣,共青團上海市委昨日召開報告會”為題報道了報告會,內(nèi)容與《新民晚報》差不多,但只字未提毛周的題詞。因這場報告會開得非常成功,上海團市委又于3月2日組織了一場報告會。3月3日出版的《解放日報》以“本市青年舉行學習雷鋒集會——雷鋒事跡報告會和學習雷鋒廣播電視大會在前昨兩天分別舉行”為題進行了報道,報道寫到:“其中,團市委代理書記張浩波在會上講了話。他首先指出,毛主席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給我們極大的鼓舞。我們?nèi)虾G嗄暌欢ㄒ凑彰飨虒В煤孟蚶卒h同志學習,做毛主席的好學生?!辈贿^,3月2日《中國青年》雜志“學雷鋒專輯”已公開發(fā)行。
3月5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報》頭版以“毛主席號召鼓舞了上海青年,萬眾一心決向雷鋒同志學習,團市委舉辦雷鋒同志生前事跡報告會”為題對上海報告會進行了報道。開頭就說:“1日,14000多名上海青年在雷鋒事跡報告會上,聽到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的消息的時候,群情激昂。這次報告會在上海最大的會場—文化廣場舉行。場內(nèi)正面懸掛著的巨幅金字標語牌上,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新近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閃閃發(fā)光?!?/p>
有學者分析:《中國青年》2月22日已收到毛澤東題詞手跡,此前也收到了周恩來的題詞。當時,雜志社轟動了,團中央轟動了,“中央領導為雷鋒題詞了”這消息像長了翅膀也傳到了上海團市委,可以說各省級共青團上層都應該知道此事。另外《中國青年》當年發(fā)行量很大,故在全國設立了5個分印點,上海有一個,付印時間為2月26日。很可能上海團市委是從團中央得到毛周已為雷鋒題詞的消息,又在分印點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處得到題詞手跡而搶先披露了。也有人認為,是上海團市委找《中國青年》社題詞聯(lián)絡負責人、上海人朱伯穎私下得到影印件的,但這種說法更難采信。毛周題詞提前在地方公開,成為一個謎團。
《中國青年》雜志的老領導王江云是參與策劃“學雷鋒專輯”請偉人題詞的當事人之一,他否認了雜志社保存有毛周題詞的原件:“那時我任的是思想教育組副組長,我們寫信給毛主席請他題詞后,沒想到毛主席真的就在他的住處寫下題詞。當時我見到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是寫在一張8開左右大小的宣紙上,題詞拿回來后兩三天的工夫就被中央檔案館取走了,聽說后來就一直保存在檔案局了。再后來的情況我就不太清楚了?!苯?jīng)查,軍事博物館保存有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的相關題詞,中央檔案館保存有毛澤東手書的題詞真跡。
1963年3月30日晚上,天全黑下來了,軍事博物館《雷鋒同志模范事跡展覽》的講解員忙碌了一天,正準備關門離去。突然,一輛小車駛進院內(nèi),從車上走下來的竟是周總理。周恩來勞累了一天,連晚飯都沒吃就趕來參觀雷鋒事跡展。講解員考慮到總理工作繁忙,為了不多占用他的時間,只選用幾條有影響的雷鋒日記作介紹,可周恩來卻指著那些沒念的雷鋒日記說:“你念,你念……”他一邊聽一邊戴上眼鏡、站在旁邊仔細地看。講解員有的地方念錯了,周恩來便幫助糾正;辯認不清的字,周恩來就一字一句地琢磨,然后告訴講解員。這個動人的情景,在以后軍博雷鋒事跡展廳里懸掛的巨幅照片上就可以看到:周恩來穿著灰色制服,筆直地站著,仰著面,神情專注地看著雷鋒的大幅照片。
看完展覽,周恩來久久不愿離去,又提出要看看雷鋒的日記原文,軍博的同志趕快拿來雷鋒日記的筆記本。周恩來翻到雷鋒的最后一篇日記觀看,是1962年8月10日記下的,原文為:“今天,我認真學習了一段毛主席著作,其中有句話對我教育很深。主席教導我們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窈?,我要更加珍愛人民和尊敬人民,永遠做群眾的小學生,做人民的勤務員?!敝芏鱽砜春蠛仙侠卒h的筆記本,這才匆匆離去。今天,雷鋒日記中蘊含的雷鋒精神成為這位年輕的戰(zhàn)士留給世人最珍貴的財富。
據(jù)原沈陽軍區(qū)副政委杜平之子杜小平講,最初“雷鋒的影響也只是在東北范圍內(nèi),毛主席聽到雷鋒的名字,雷鋒事跡在全國廣泛流傳,都是在雷鋒過世之后。”杜小平透露,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從駐地營區(qū)到撫順執(zhí)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之后,對于是否要繼續(xù)宣傳雷鋒依然曾有過不同的聲音?!爱敃r,有同志認為雷鋒是因車禍而死,是事故,不宜再宣傳。而父親則堅持雷鋒之死是因公殉職,他曾這樣說:‘事故是一回事,事跡又是一回事,決不能把兩者看成是一個問題。父親認為,不能因為雷鋒去世而將他的精神、品德永遠埋沒?!?/p>
在雷鋒過世之后,杜平將對雷鋒事跡的報道和雷鋒日記調(diào)來,認真仔細地閱讀后做了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也最終使得“雷鋒”這個名字在全中國叫響?!案赣H挑選了雷鋒的8本日記,和雷鋒的材料一起,派專人報送解放軍總政治部,并轉(zhuǎn)呈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正是通過雷鋒日記,毛澤東主席知道了雷鋒這樣一位戰(zhàn)士,知道了這位普通戰(zhàn)士的點點滴滴,知道他做好事不留名、勤奮好學、艱苦樸素。”
同年5月2日至12日,毛澤東在杭州召集的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和各大區(qū)書記參加的小型會議——杭州會議上,主要是討論農(nóng)村社教問題。西子湖“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湖光山色并沒能引發(fā)毛澤東的詩興,而周恩來向他推薦的雷鋒日記卻引出了他的一番感慨。11日,毛澤東在會上話鋒一轉(zhuǎn)談到雷鋒,他說:“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看來此人是懂得一點哲學、懂得辯證法的。我們不要把哲學看得那么神秘,那么困難。雷鋒那樣年輕的同志,就懂得一點哲學。你們看了沒有?希望你們都看看。我們要把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讓它變成廣大老百姓的銳利的思想武器。”他進一步指出,雷鋒的日記中,有很多辯證法的觀點和語言,比那些死讀書的大學生的論文強多了。雷鋒的哲學思想是從哪里來的?還不是從為人民服務的豐富多彩的具體實踐中來的!雷鋒為群眾辦了那么多好事嘛!這一點是那些死讀哲學書的大學生所無法比擬的。可見領袖的感慨中還透露出幾分贊許。在座的領導同志跟著毛澤東幾十年,很少聽到過他對哪個人作出“懂得一點哲學”的評價。一個普通的士兵享受如此殊榮,使人們對這位士兵的認識更加深了一層。
1965年10月10日,周恩來又一次題寫了雷鋒日記中相類似的一段名言:“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像秋風掃落葉一般,對待敵人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錄雷鋒同志選句周恩來”周恩來題詞的內(nèi)容與雷鋒日記中的原文相比較,雖然個別字詞有所改動,但仍然保留了雷鋒日記的原義。
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相關題詞,如眾星捧月般地一次次推動著學雷鋒活動的開展。學雷鋒活動在全國范圍內(nèi)持續(xù)了半個多世紀,它所蘊藏的內(nèi)涵很難用幾句簡單的話語概括,更無法用“號召”和“推動”加以解釋。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學雷鋒活動,是中國先進性教育的典型。它的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產(chǎn)物。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間,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走了一些彎路,提出了一些超越經(jīng)濟建設規(guī)律的目標和規(guī)劃,片面追求經(jīng)濟發(fā)展的速度,導致社會各領域中浮夸風、共產(chǎn)風盛行。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們?nèi)狈ι鐣髁x建設的經(jīng)驗,另一方面也緣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自身的艱巨性、復雜性。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為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改變長期以來的貧窮落后面貌,迫切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將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奮發(fā)向上的傳統(tǒng)美德與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緊密結(jié)合起來,從而形成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道德準則和精神標桿,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提供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同時,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了以提倡自力更生、勤儉建國為主要內(nèi)容的增產(chǎn)節(jié)約運動。在這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別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發(fā)揚無私奉獻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攻堅克難,推動社會主義事業(yè)向前發(fā)展。雷鋒精神所蘊含的無私奉獻精神,不避艱苦、不怕困難的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自覺行動以及干一行、愛一行的螺絲釘精神,既是對我國傳統(tǒng)美德的延續(xù)和升華,也是對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它對鼓舞人民斗志,激勵群眾奮斗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雷鋒精神的出現(xiàn)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學雷鋒活動不僅僅是一場道德教育運動。
在雷鋒精神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周恩來是撥動歷史脈搏的關鍵人物,在整個學雷鋒活動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他概括、提煉、總結(jié)、闡釋雷鋒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準確、深刻、及時,沒有陷入空泛化、形式化的窠臼,有助于推進學雷鋒活動的深入。以1963年的《人民日報》和《解放日報》為例,他們對雷鋒精神意蘊的解讀也多集中在闡釋共產(chǎn)主義精神方面。在《人民日報》的報道中,關于雷鋒愛憎分明、無私奉獻的文章所占比重最大,《解放日報》中關于這方面的報道更多,這恰恰是周恩來有關題詞中的主要精神內(nèi)容。作為一場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學雷鋒活動的發(fā)起方式、組織推進、階級立場、群眾參與等,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反映著當時復雜的社會形勢。
周恩來為雷鋒寫的題詞,既是對雷鋒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寫照。1976年,周恩來逝世后不久,發(fā)生了因周恩來為雷鋒的題詞而引發(fā)的“《文匯報》事件”。這年3月5日,新華社發(fā)表文章紀念毛澤東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13周年,周恩來給雷鋒題詞的4句話也出現(xiàn)在了文章當中。但“四人幫”控制的《文匯報》在轉(zhuǎn)發(fā)該文時,公然刪掉了周恩來的題詞,并且對周恩來進行含沙射影地攻擊,這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極大憤慨。不久,《文匯報》收到的各地抗議電話1000多個、函件400多封。
這年3月下旬開始,南京幾所高校師生自發(fā)舉行活動,深切悼念周恩來。幾天后,北京也爆發(fā)了上百萬群眾自發(fā)悼念周恩來的活動。這些活動,一方面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對雷鋒的尊重,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人民群眾對周恩來的愛戴與懷念,為日后粉碎“四人幫”奠定了群眾基礎。一年之后,《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篇署名為“雷鋒生前所在連”的文章,題目為《周恩來的題詞永放光芒》。文章明確指出:“‘四人幫可以利用他們竊取的權力,砍掉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光輝題詞,但是他們絕對阻擋不了我們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和實踐周總理的光輝題詞,深入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活動的堅定步伐?!蔽恼伦髡弑硎荆獔詻Q遵循周總理的光輝題詞,更加自覺地學習雷鋒,用實際行動紀念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