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穎 陳松 李艷秋 張小波
【摘要】目的 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的YKL-40水平變化及冠脈病變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90例冠心病患者分為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SAP)3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UAP)30例、急性心肌梗塞組(AMI)30例、30例非冠心病患者(為正常對照組),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各組血清YKL-40水平,并進行比較分析。對所有單只、雙支及三只冠脈病變的CHD患者采用Gensini評分系統(tǒng)進行評分,并測定其血清中YKL-40的水平,并進行分析。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SAP組血清YKL-40濃度高于對照組;UAP組血均高于對照組及SAP組;AMI組高于對照組、SAP和UA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支病變組患者血漿中YKL-40表達均增高,病變支數(shù)越多,YKL-40水平越高?;颊叩腉ensini評分值、KL-40水平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Gensini評分值和YKL-40水平與不同臨床類型CHD密切相關,并與CHD的發(fā)病過程成正相關,YKL-40可以作為CHD早期預警的標志物
【關鍵詞】冠心病;冠狀動脈造影;動脈粥樣硬化;YKL-40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2
冠狀動脈的炎癥在冠心?。–H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1,2],檢測炎性標志物對冠心病的預警有重要的臨床意義,YKL-40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炎癥標志物[3],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它可以產生多種炎性介質并刺激受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遷移、分化和增殖,促進新血管形成和保護細胞免受凋亡、通過調控基質重構等機制發(fā)揮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檢測不同類型CHD患者血清中的YKL-40水平變化及冠脈病變的相關性,為不同類型的CHD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預警。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院心內科住院的患者120例,均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根據(jù)臨床病史和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結合分為:冠脈造影陰性3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8.6±9.4)歲。冠狀動脈造影證實有冠狀動脈病變者90例,女39例,男51例,其中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59.3±8.5)歲;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9.5±8.2)歲;急性ST段抬高性和非抬高性心肌梗死(AMI)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59.8±8.9)歲。以上均符合197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CHD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有嚴重的肝腎疾病、凝血功能異,腦血管疾病、腫瘤、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
1.2 冠狀動脈造影
對所有病人進行常規(guī)冠狀動脈造影,造影結果由有經驗的心血管介入醫(yī)生3人分析結果,按照美國心臟協(xié)會血管分段標準對冠脈進行分段計分,采用Gensini評分系統(tǒng)[4]對每支血管病變的狹窄程度進行定量評定。各病變血管得分總和即為該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狹窄程度總積分。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刻抽取靜脈血4 mL,不加抗凝劑,常溫下凝固,時間至少30 min,不超過3 h,以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20℃儲藏備用。所有血清標本避免溶血和反復凍融。使用上海藍基生物有限公司提供YKL-40試劑盒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YKL-40濃度,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
2 結 果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數(shù)據(jù)分析對比
在年齡、性別、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比,數(shù)據(jù)差異無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各組血清YKL-40濃度變化
與對照組相比,SAP 組血清YKL-40濃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UAP組血清YKL-40濃度高于對照組及穩(wěn)定心絞痛組,與對照組比較P<0.01有顯著意義與穩(wěn)定心絞痛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MI組血清YKL-40濃度均高于對照組、SAP和UAP組,與所有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冠脈病變的Gensini評分、YKL-40結果
單只冠脈病變與多只病變的Gensini評分是逐漸增加,雙支病變的Gensini評分、YKL-40與單只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只病變的Gensini評分、YKL-40與所有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顯著差異性。表明YKL-40水平與Gensini評分呈正相關。
3 討 論
冠心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導致國內40歲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炎癥反應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關鍵作用[1]。臨床常用炎性標志物來研究斑塊的穩(wěn)定性,國內有許多炎癥標志物與冠心病的研究[5,6],但其結果用于預警冠心病的診斷和預后均不理想。YKL-40也稱為人類軟骨糖蛋白39是一種新的炎癥標志物,可由多種細胞分泌,它通過刺激受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遷移、分化和增殖,促進新血管形成、保護細胞免受凋亡等機制發(fā)揮作用,在炎癥部位的巨噬細胞中有大量表達[7],當斑塊破裂時可被大量釋放到血清中,由此推斷YKL-40可以評估斑塊穩(wěn)定性炎性指標。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YKL-40在SAP、UAP、AMI組均髙于對照組患者,而且AMI高于UAP,UAP高于SAP,表明YKL-40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即冠心病越嚴重YKL-40水平越高。本研究表明YKL-40水平能完全反應斑塊的不穩(wěn)定性,充分證明了YKL-40水平升高時斑塊破壞增加和血栓的形成。
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臨床用于診斷CHD的最佳方法和金標準[8],冠狀動脈病變越嚴重,Gensini評分越高 [9]。本研究中單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和三支病變組的Gensini評分及血清YKL-40水平呈正相關升高關系,表明YKL-40水平可以反映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冠脈病變越嚴重血清YKL-40水平越高。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YKL-40水平高是可以反映冠脈病變的情況,可作為評估斑塊不穩(wěn)定性和冠脈疾病的嚴重程度的新預警指標,對于預防和減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于本研究列較少有待于更多的臨床觀察。
參考文獻
[1] 郭瑞霞,張 曉,朱記法,等.血清胱抑素C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24):4432-4434.
[2] Shikany JM,Safford MM,Newby PK,et al.Response to letter regarding article, "southern dietary pattern is associated with hazard of acute coronary heart diseas in the reasons for geographic and racial difference in stroke (REGRDS )Study" [J].Circulation,2016,133(8):e416.
[3] Rathcke C N,NVestergaard H.YKL-40-an emerging biomarker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J].Cardiovasc Diabetol,2009,8:61-66.
[4] GensiniG G.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s 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Cardiol,1994,47:37-43.
[5] 廣 旸,陳 松,張君嚴.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院,2008,8(5):1-3.
[6] 陳 坷,馬禮坤,李 慶,等.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高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的變化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24):4166-4168.
[7] Boot RG,van Achterberg TA,van Aken BE,et al.Strong inductionof members of the chitinase family of proteins in atherosclerosis:Chitotriosidase and human cartilage gp-39 expressed in lesion macrophage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1999,19(3):687-694.
[8] GensiniG G.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J].Am JCardiol,1994,47:37-43.
[9] 高 靈,孟照輝.冠狀動脈評分方法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3,19(9):1601-160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