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杰
【摘要】目的 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動脈病變及左心室肥厚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療的4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組,40例同時期于我院接受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Hcy、IMT及頸動脈斑塊的指標及發(fā)生情況進行檢測。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Hcy、IMT水平及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高Hcy可能導致動脈的病變出現(xiàn),且可增加左心室的肥厚度。
【關鍵詞】原發(fā)性高血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動脈病變;左心室肥厚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1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70%的心腦血管事件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的代謝產物,因可加速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平滑肌細胞增值、脂質過氧化反應、刺激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的促細胞分裂作用等導致血管疾病的發(fā)生[1]。本次研究將納入我院診治的4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及同時期的40例健康體檢者,通過平行對照的方法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動脈病變及左心室肥厚關系進行探究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療的4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組,40例同時期于我院接受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體檢者數(shù)為40,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3~78歲,平均(56.7±2.1)歲。觀察組有4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5~81歲,平均(57.1±2.3)歲。將合并嚴重心臟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性器質性疾病、繼發(fā)性高血壓、近期服用過葉酸片及
B組維生素、有腦卒中及心肌梗死病史、對本次研究所使用藥物有禁忌癥、精神意識認知能力嚴重障礙的患者排除此次研究之外。在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方面,兩組患者相較無顯著性的差異,可以順利進行對比研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清晨抽取參與者空腹靜脈血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Hcy;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定頸動脈的中膜厚度,對斑塊的情況進行認真觀察;以超聲心電圖等測定左心室壁厚度等指標。
1.3 觀察指標
檢測記錄兩組參與者的Hcy、IMT水平及斑塊的發(fā)生情況,計算斑塊的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的數(shù)據分析軟件為SPSS 19.0版本,在分析數(shù)據中建立數(shù)據模型,組間指標差異檢驗分別采用(x2)和(t),以P的臨界值作為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的判定標準,當P<0.05時,則認定相比較的兩者之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Hcy、IMT水平及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同型半胱氨酸主要是指甲硫氨酸在進行蛋氨酸循環(huán)過程中脫甲基形成的,包含硫氨酸,若不出現(xiàn)異常,在正常機體內的含量十分有限,其存在的形式主要是與白蛋白進行結合。相關研究表明,血Hcy每增加5 μmol/L,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33%、而卒中的風險更勝一籌,為59%。Hcy加速血管疾病的可能機制包括血管內皮細胞損害、血管平滑肌細胞增值、脂質過氧化反應、內皮衍生一氧化氮水平下調等。Hcy還可能通過刺激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的促細胞分裂作用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原發(fā)性高血壓有很多獨立性的危險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該病癥可以促進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病率的提高,而且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疾病的危險程度之間呈現(xiàn)正比的關系[2]。由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知,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Hcy、IMT水平及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健康體檢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聯(lián)系之密切。
綜上所述,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高Hcy可能導致動脈的病變出現(xiàn),且可增加左心室的肥厚度。
參考文獻
[1] 刁 杰,夏 豪.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動脈病變及左心室肥厚的關系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1):1197-1200.
[2] 劉 坤,張 英,唐 強.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血壓變異性及左心室肥厚的影響[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342-345.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