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丹 武漢傳媒學院
動畫作為一門新興的文化越來越受到社會的矚目,動畫短片的制作是踏入動畫領域的基本步驟,體現了動畫制作人員的基本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動畫設計可以通過電腦軟件輔助完成,各式動畫風格種類繁多,但是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作品卻很少。因此本文探討了如何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動畫片設計人才。為培養(yǎng)適應市場需求的動畫制作人員,對課程教學實踐進行全面的研究,探索教學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盡一份力。
注重對學生的市場需求文化背景培養(yǎng),結合市場需求,擅于用各種文化元素表達動畫內容。目前國內動畫制作的內容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無形來源,主要包括那些沒有知識產權,沒有實體產業(yè)和產品的內容來源。另一種有形來源,包括具有知識產權保護,有具體的實物和產品的內容來源。對于市場需求的動畫短片創(chuàng)作而言,內容的有形來源有其一定的故事原型和角色,可以直接開發(fā)利用。但是無形來源需要開發(fā)者從眾多的文化元素中去選擇、提煉、概括、改造便于符合動畫形式的創(chuàng)作。而對文化元素的選擇是建立在作者的文化積累上,選擇前必須對已有的元素有清楚的認識,才能通過比較分析來挖掘特有元素來構造故事的框架。人們對動畫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一部具有深刻內涵的動畫短片,不僅能更大程度的吸引人們的注意,當作為廣告時還能提高品牌的檔次、內涵。所以在動畫短片創(chuàng)作課程中老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一些成功動畫短片的文化背景引導學生注重加強對文化背景知識的培養(yǎng)[1]。
加強學生動畫制作的基本技能訓練,這部分內容可以以單個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制作技能進行訓練。但是由于現代設計技術不斷更替,個體很難熟知大部分的動畫創(chuàng)作技術,加之商業(yè)動畫的制作中,存在大量的重復性操作過程,例如三維動畫中的建模較為簡單,但是任務較多,為了加快動畫的創(chuàng)作進度,這就需要大量技術人員同時來完成。基于市場需求的動畫短片創(chuàng)作課程作為未來商業(yè)動畫創(chuàng)作的預演,同樣也需要技術手段是聚集,例如在三維動畫短片中,場景、角色、動作設定、后期剪輯合成等都需要不同技術手段來完成。這就需要熟知不同技術手段的人員密切配合來完成課程內容,以便在有限時間的教學時間里學習商業(yè)動畫短片的制作過程,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里的技術聚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生在平常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個軟件進行學習,加強自身的軟件技術聚集,另一個是動畫短片制作過程中不同技術人員的聚集,以保證制作的效果[2]。
在團隊協作的項目教學中,采取學生分組的教學方法。在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 個),選取一個小組長作為項目經理,采取項目經理負責制、組員解雇制。采用項目經理負責制,當設計任務下達后,由項目經理將任務拆分4 份,然后將每部分配給擅長的組員,并且最后的平時成績項目經理的評分也占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組員解雇制,若在項目執(zhí)行期間有小組的多數成員認為某個成員沒有完成自身的任務,可以向老師反映,由老師出面溝通教育,若溝通無效,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投票表決將該成員解雇,解雇者課程成績定位不合格。整個過程模擬工作中項目組的運作模式,以學生、工作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工作能力。當設計完成時,課程考核采取設計作品展示、觀眾評議和答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首先進行設計作品的展示,由項目經理進行講解,考察本組學生對命題的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技術制作的掌握水平,給出本組的初始成績。然后由每個組員講解自己制作的部分,給出每個組員的附加成績,然后再由其他同學給出觀眾成績形成最后的總成績。在每個組員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發(fā)現學生的欠缺處,今后可以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訓練[3]。
基于市場需求的動畫短片創(chuàng)作課程是對商業(yè)動畫創(chuàng)作的模擬和預演,通過課程的學習,加強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培養(yǎng),基本技能與團隊協作能力的訓練,項目組教學法將教學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提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學生不僅掌握了動畫制作的基本能力,而且可以盡快適應企業(yè)的工作流程,從而更好實現學校和企業(yè)間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