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時芳 WANG Shi-fang 葉菲菲 YE Fei-fei 周曉麗 ZHOU Xiao-li 孫婷婷 SUN Ting-ting
重癥肺炎是ICU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臨床上患者主要會出現氣促、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且該病發(fā)病急驟,病情重,常合并有呼吸衰竭等多種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2]。相關研究顯示,提高護理質量及更加妥善地護理并管理重癥肺炎患者呼吸道,是保持患者呼吸順暢、提高臨床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3]。層級護理屬于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體現護理管理過程中醫(yī)生和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對患者病情恢復有重要影響,在臨床護理管理方面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4]。因此,本研究將層級護理應用于重癥肺炎患者的護理中,探討該護理模式對重癥肺炎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影響。
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ICU住院救治的重癥肺炎患者166例,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5];(2)患者全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排除標準:(1)支氣管異物者;(2)結核性感染患者;(3)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患者。將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常規(guī)護理管理的80例患者納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齡40~88歲,平均年齡65.3±9.7歲;病程10~26天,平均病程15.8±2.6天;合并癥包括:意識模糊7例,呼吸衰竭10例,心律失常8例。將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層級護理的86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男性41例,女性45例;年齡42~90歲,平均年齡65.5±9.8歲;病程11~28天,平均病程15.5±2.7天;合并癥包括:意識模糊8例,呼吸衰竭12例,心律失常7例。經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癥等相關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均為同一批護理人員負責,護理人員共24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在25.2±2.6歲。
2.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指導患者飲食、用藥,指導患者日常鍛煉,不定期舉辦與重癥肺炎相關的健康講座、宣教活動等。
觀察組患者采取層級護理,主要包括:(1)對護理人員進行分級。參考我院目前護理管理情況并結合我院ICU醫(yī)護隊伍職稱分布、年齡組成以及學歷結構、工作技能情況等對ICU醫(yī)護人員進行綜合性評價,將24名護理人員分為Ⅰ~Ⅳ級(Ⅰ級:7名,主要為2年<護齡<4年的大、中專學歷的護士及護師,1年<護齡<3年的統(tǒng)招本科學歷的護士及護師和1年<護齡<2年的統(tǒng)招碩士學歷的護士及護師。Ⅱ級:9名,主要包括護齡在4~10年的大、中專學歷的護士及護師,護齡在3~5年的統(tǒng)招本科學歷的護士及護師和護齡在2~4年年的統(tǒng)招碩士學歷的護士及護師。Ⅲ級:6名,主要包括護齡超過10年的大、中專學歷的護士及主管護師,護齡超過5年的統(tǒng)招本科學歷的護士及主管護師以及護齡在超過4年的統(tǒng)招碩士學歷的護士及主管護師。Ⅳ級:2名;主要包括護齡>10年的大專學歷的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護齡>8年的統(tǒng)招本科學歷的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以及護齡>5年的統(tǒng)招碩士學歷的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同時分別為Ⅰ~Ⅲ級層護理人員安排高一層級護理人員作為其護理指導老師,并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日常護理工作。(2)實行分層管理。為每一層級護理人員制定與之相對應的護理工作職責,并要求各層級護理人員嚴格按照各自的層級完成相對應的工作,低層級護理人員不得越級去做高層級護理工作,高層級護理人員允許做低層級護理工作。(3)實行指導老師分層分級管理。由高一層級的護理人員對下一層級護理人員提供較為完整的護理管理(主要包括為下一層級護理人員制定個性化培訓計劃,對下一層級護理人員進行醫(yī)德醫(yī)風與思想品德的教育等);及時關注下一層級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及學習中的問題,定期安排適當的護理工作考核等,以期鞏固并提高低層級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及??谱o理技能,同時給予低層級護理人員關心與愛護,幫助護理人員及時解決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困難。另外,在ICU科室內部實行護理人員雙班制,安排低層級護理工作人員與高層級指導老師同一組,以求協調各層級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并使低層級護理人員日常工作在指導下順利開展。當指導老師休息時,可安排與指導老師同級的護理人員進行代管,使低層級護理人員全程的護理管理與指導有所保證。對指導老師布置的難以完成的護理業(yè)務,低層級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指導老師匯報尋求幫助,直至問題得到順利解決。(4)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不定期的考核與評價。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客觀準確的分析,發(fā)現當前護理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求不斷進行質量改進。再在每個季度的例會上對上個季度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分析,最終提出解決方案。
3.觀察指標
3.1 護理質量。通過自制護理質量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質量。問卷主要包括基礎護理(5個條目)、??谱o理(5個條目)、危重患者護理(5個條目)、護理記錄書寫(3個條目)、病房環(huán)境維護(4個條目)以及急救藥物配備(4個條目)6個項目,且每個項目里的每個條目全部采用Likert 4級評分[6]方式進行評分,分值分布為1~4分,每個項目的總分為所包含條目得分的總和,護理質量總分為各個項目得分之和,評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本調查問卷信效度為0.87,信效度較好。
3.2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及死亡率。
3.3 患者滿意度。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調查,問卷選項主要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患者以匿名的方式進行勾選,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患者總例數×100%。
4.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據通過Excel錄入計算機,統(tǒng)計學處理均經由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完成。采用t檢驗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護理質量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采用χ2/Fisher檢驗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對護理的滿意度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以檢驗標準p<0.05為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1.兩組患者護理后護理質量比較。實施層級管理后,觀察組基礎護理、??谱o理、危重患者護理、護理記錄的書寫、病房環(huán)境以及急救藥物配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質量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分,±s)
組別 觀察組(n=86)對照組(n=80) t p基礎護理 17.33±1.72 9.46±1.12 34.654 <0.001??谱o理 17.68±1.97 10.33±1.53 26.707 <0.001危重患者護理 17.64±2.12 9.88±2.05 23.942 <0.001護理記錄 10.93±1.01 5.13±1.21 33.613 <0.001病房環(huán)境 14.32±1.57 8.26±2.17 20.718 <0.001急救藥物 14.26±1.37 8.34±2.02 22.234 <0.001護理質量總分 93.17±8.49 55.72±6.38 31.943 <0.001
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及死亡率比較。護理期間,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及死亡率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及死亡率[n(%)]
3.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51%(83/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25%(65/80),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表3 患者護理滿意度[n(%)]
臨床護理工作對患者治療效果的鞏固、預后康復等意義重大,尤其對于病情危重,甚至喪失意識的重癥肺炎等ICU住院患者,護理工作顯得十分重要[7]。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醫(yī)院醫(yī)療條件的逐漸改善,患者對于醫(yī)療護理的要求亦由單純的治療向舒適的護理服務轉變。ICU傳統(tǒng)護理模式已經較難滿足患者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醫(yī)療模式,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高質量的護理方式成為各個醫(yī)院追求的目標。
層級護理對各個層級的護理人員進行分組,并相對應地為各個層級護理人員制定工作崗位職責,從而使各個層級護理人員的護理特點得以有效發(fā)揮,有助于形成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護理體系[4]。另外,層級護理讓護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得到了鍛煉,加強了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規(guī)范了患者管理,提高了護患雙方的信任,降低了護患糾紛事件的發(fā)生,還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受到越來越多醫(yī)院認可[8]。
醫(yī)院在實行分層護理管理時,應把握分層管理“分層、培訓與考核”三個重點,根據ICU實際工作情況,針對不同層級護理人員最薄弱的護理環(huán)節(jié),相對應地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與工作培訓計劃,達到人員、制度、計劃的科學完美地落實,重點培訓與考核,以求不斷增進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9]。相關研究顯示[10],層級護理能夠有效激發(fā)各級護理人員的進取精神,促進護理人員之間的良性競爭,有利于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基礎護理、??谱o理、危重患者護理、護理記錄書寫、病房環(huán)境以及急救藥品與器械的配備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層級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對重癥肺炎患者的護理質量。另外,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患糾紛發(fā)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層級護理不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同時還可以有效減少重癥肺炎患者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有利于促進護患關系和諧。
綜上所述,層級護理在護理人員的分層培訓、分層級分配、護理質量的分層級控制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進,可以有效提高對重癥肺炎患者的護理質量,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死亡率,并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有利于護理流程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實現護理質量可控,還有利于護患關系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值得在護理人員的管理中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