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玫妍
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
日前,一條視頻被刷屏:兒子在美國,想做道中國菜招待朋友,可是連最簡單的番茄炒蛋都不會。一著急想到了媽媽,老媽用語音說不明白,直接到廚房拍了個演示視頻,一步一步地教他。兒子才想起由于時差,爸媽是凌晨4點多爬起來教他做番茄炒蛋!
這就是無時差的父母之愛!不管走多遠,不管長多大,在他們眼里我們都是孩子。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在哪里,有困難了,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我們的爸媽。
父母遇上事孩子大大咧咧的或有之,孩子遇上事媽媽不往心里去的,甚少有之。父母之愛是最默默地偉大,我們被愛環(huán)繞,卻鮮少感知??偸潜灰恍〇|西觸動,才意識到這份愛的無私。
這份愛甚至可以無私到交付生命。2013年,據媒體報道,有個孩子不小心從10樓掉下來,他的媽媽從遠處看到后,竟然沖過去接住了孩子。按照這樣的速度測算,這位媽媽的奔跑速度,已突破了人類短跑最快的世界紀錄。
2014年,57歲“暴走父親”捐肝救子,每天暴走4小時10公里,只是為了減掉肝上的脂肪,把自己的部分肝捐給患罕見肝纖維化疾病的兒子。他們只是萬千父母中的一個,這些事也只是萬千感動中的平常。世人贊嘆歌頌,于他們那只是本能而已。
西方人突然遇上事兒了,脫口而出:“我的上帝!”中國人張嘴就是“我的媽呀!”這不是不夠獨立,這是一種深層心理結構、一種歲月沉淀下來的集體潛意識。
也正是這種本能和全心的付出,讓年少的我們曾經以為他們是“超人”,能夠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就像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曾經的腦癱患兒考取北大的新聞一度成為新聞熱點:丁丁出生被診斷為重度腦癱,在5份病危通知書和非癱即傻的預言面前,媽媽選擇將他留下并獨自撫養(yǎng)。這個柔弱的母親像超人一樣,攜子步步闖關。
在孩子面前,他們好像無所不能。然而,在歲月面前,他們卻束手無策。當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會發(fā)現(xiàn)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愛莫能助的時候;而等到我們而立成家,他們已成老人,有著不可抗拒的衰老和無助,有了更多的有心無力。他們已不再偉岸,卻始終是我們心中的港灣。
父母的愛是很多人心中最深處的柔軟,多少次看到這種“番茄炒蛋”的視頻潸然淚下,多少次看到他們的皺紋和白發(fā)心中酸楚??偸窍胗袝r間去看看他們,有時間多和他們聊聊天,有時間帶他們出去玩,可是我們好像總是沒有時間……不要等,不要總覺得時間還很多,不要到最后感慨“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愛他們不要止于感動落淚和朋友圈轉發(fā),請用行動表達。
每周至少一個電話。再忙打個電話的時間總是有的,沒事多和爸媽打個電話。聊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問問他們的家常事,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牽掛?;蛟S,有些人覺得父母太嘮叨,不要沒有耐心,嘮叨可是好事。
美國老年研究中心在對2萬余名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研究后發(fā)現(xiàn),老人愛嘮叨更長壽。因為講話時要用大腦去思考,促使腦細胞活動加快,幫助活躍老人開始衰退的思維,防止記憶衰退。另外,語言作為無可替代的宣泄方式,可以幫助老人消愁解悶。不過,嘮叨最好以愉快的內容為主。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們的情緒更多地沉浸在興奮當中,能使大腦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
支持他們的業(yè)余愛好。我們不可能一直陪在父母身邊,他們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尤其是退休后,更要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不僅可以充實他們的生活,還會使他們重新找到晚年生活的位置,從中獲得自我價值感。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要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情況和閱歷而定,養(yǎng)花、釣魚、攝影、書法繪畫等都可以,身體素質較好的可以選擇乒乓球、游泳、旅游等。不管是什么,記得要支持他們,鼓勵他們擴大社交圈,沒有兒女在身邊的日子也一樣精彩。
安排每年一次體檢。父母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他們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最好每年安排一次體檢。有些父母不愿意體檢,其實他們是“怕”,一怕花錢,二怕查出病,三怕麻煩。針對這種類型的父母,可以提前買好體檢,告知他們不去就浪費了。讓他們知道等生病了去花大錢治療,不如堅持規(guī)律體檢,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才是最經濟實惠的做法。最好請?zhí)旒倥愀改溉ンw檢,讓他們心里更踏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及時給父母講解,打消他們的顧慮。
體檢套餐重要的是適合自己,不見得越多越好。體檢項目要因人而異,年齡并不是唯一的參考標準,家族病史、過往病史、工作性質以及當?shù)氐陌l(fā)病特點,才是訂制個性化體檢項目重要的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