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波
大連港醫(yī)院 (遼寧大連 116021)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即老年癡呆,已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癌癥、腦卒中的第四位死亡病因,嚴重威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據(jù)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 600萬人正在遭受AD的折磨,并且以每7秒1人的速度遞增。據(jù)統(tǒng)計,中國患有AD的患者約600萬~800萬人,是世界AD患者總數(shù)的1/4,患病人數(shù)已居世界各國之首。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迅速,空巢老人越來越多,AD患者不斷增加,給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患者家庭、本人等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1-2]。本研究旨在探討針灸療法對AD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44例AD患者,所有患者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將44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2例。試驗組男11例,女11例;年齡62~81歲,平均(74.8±3.5)歲;病程14~246 d,平均(123.4±17.5)d。對照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62~80歲,平均(75.8±2.8)歲;病程14~248 d,平均(124.5±16.5)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方法均取得家屬知情同意。
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口服多奈哌齊[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978,規(guī)格:5mg],5 mg/次,1次/d,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針灸治療。患者取平臥位,采用75%乙醇棉球常規(guī)消毒。選用環(huán)球牌直徑0.3 mm、長40 mm無菌針灸針。主穴取四神針、腦三針、智三針、顳三針。配穴:髓海不足加絕骨;肝腎虧虛加太溪、太沖;脾腎兩虛加足三里、三陰交;心肝火旺加太沖;疾濁阻窩加豐隆;氣滯血疲加氣海、血海。平刺法向下刺1~1.5寸,留針30 min。連續(xù)針灸5 d,休息2 d,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及治療有效率。(1)MMSE量表[3]: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5個方面,共11個問題,30個小項,每小項1分,最高分為30分,每項回答正確記1分,回答錯誤或不知道不記分;總分24~27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19~23分為中度認知功能障礙,0~18分為重度認知功能障礙。(2)MoCA量表[4]:包括命名、交替連線測驗、記憶、視空間與執(zhí)行功能、句子復述詞語流暢性、注意、抽象、延遲回憶和定向等14項內(nèi)容,測試所需時間大約10 min,總分30分;評分≥26分為正常,<26分說明患者有認知功能障礙。(3)治療有效率:依據(jù)《癡呆病療效評定表》標準,基本痊愈,積分≥64分;顯效,積分增加≥16分;有效:9分<積分増加<16分;無效,0分<積分增加<8分;惡化病情加重,積分減少或死亡。治療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治療前,兩組MMSE和Mo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MSE和MoCA評分均顯著高于同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MMSE和MoCA評分雖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MMSE和MoCA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認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包括對學習、記憶、語言、思維、精神和情感等一系列隨意、心理和社會行為,是生命機體對外界事物的一種認識和獲取知識的智能加工。所謂的認知障礙主要有記憶障礙、失語、失讀、失認、空間障礙等,其可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導致患者生活能力下降,也可引起認知功能障礙,導致患者失去自知力。AD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障礙,伴有學習、記憶障礙,同時伴有失語、失用、失認或失行等[5],給患者家庭帶來經(jīng)濟負擔和精神壓力。而對AD患者及早采取干預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和質(zhì)量。
目前,AD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中醫(yī)治療。中醫(yī)認為AD屬“呆病”“善忘”“癲疾”等范疇,病因病機主要歸納為腎虧髓虛、臟腑失調(diào)為本,血瘀阻絡(luò)為標,以減少活性自由基、減少組織細胞及分子的損傷、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增強血流量、加速神經(jīng)修復為主要目的[6]。針灸作為中醫(yī)的重要治療手段,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臨床應(yīng)用廣泛。研究表明,針灸可通過激活大腦皮層,增加大腦皮層的血液灌注,改善大腦能量代謝,從而提高腦神經(jīng)元的細胞活性,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采用針灸療法治療后,患者MMSE和MoCA評分顯著增加,且治療有效率高于非針灸患者。
綜上所述,藥物療法聯(lián)合針灸療法可改善AD患者的認知功能,提高患者治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