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
天津市武清區(qū)河西務醫(yī)院中醫(yī)科 (天津 301714)
慢性胃炎是一種胃黏膜慢性病變,屬于消化內科常見疾病,其具有病程長、復發(fā)率高的特點。研究顯示,慢性胃炎的發(fā)生與飲食、環(huán)境、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幽門螺桿菌是發(fā)病的主要原因[1]。慢性胃炎中醫(yī)屬“胃脘痛”“胃痞”范疇,情志不調、肝火郁結是發(fā)病的主因[2]。本研究旨在探討溫中健脾中藥治療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惡心欲吐、反酸噯氣、胃脘腹痛、痞滿,大便溏結不調,舌淡胖,苔黃或膩,脈細滑;經(jīng)電子胃鏡檢查示黏膜斑點狀充血、散在平坦及點狀糜爛,取病理檢查結果顯示黏膜充血,糜爛,部分患者出現(xiàn)炎性增生。排除心、肝、腎嚴重疾病患者,孕期、哺乳期患者,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及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70例。試驗組男32例,女38例;年齡34~69歲,平均(56.32±4.15)歲;病程1~16年,平均(6.54±2.37)年;慢性淺表性胃炎15例,萎縮性胃炎19例,非萎縮性胃炎36例。對照組男34例,女36例;年齡32~68歲,平均(55.16±5.06)歲;病程1~17年,平均(6.86±3.07)年;慢性淺表性胃炎18例,萎縮性胃炎17例,非萎縮性胃炎3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進行治療,依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使用:阿莫西林膠囊[石藥集團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964]1 g和克拉霉素分散片[海潤(秦皇島)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07]0.25 g,2次/d,口服;枸櫞酸鉍鉀顆粒(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00086)2袋,2次/d,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悅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577)20 mg,1次/d,口服。連續(xù)服用4周。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自擬溫中健脾中藥進行治療,藥方為:黨參、黃芩、薏苡仁、茯苓各20 g,厚樸、陳皮、白術、干姜各10 g,炙甘草6 g;如果患者腹脹嚴重可加枳殼、萊菔子各10 g,木香6 g;如果患者口苦應加黃連3 g、茱萸6 g;如果患者舌苔黃膩可加黃芩、山梔子各10 g。以上方劑經(jīng)水煎服,1劑/d,分早晚服用,治療時間為4周。
(1)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jīng)胃鏡檢查胃黏膜炎癥反應消失;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經(jīng)胃鏡檢查胃黏膜炎癥反應范圍縮??;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或加重[3]。治療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主要包括胃脘疼痛、泛酸、惡心、痞滿噯氣消失時間。(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試驗組胃脘疼痛、泛酸、惡心、痞滿噯氣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慢性胃炎因早期癥狀與體征不明顯,常因發(fā)病察覺不及時導致病情延誤。臨床上使用西藥進行治療,可緩解患者病情,中藥可調節(jié)患者的臟器功能,可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4]。中醫(yī)認為慢性胃炎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分為陰虛、氣滯、血瘀、脾胃虛寒4種證型,脾主運化,胃受主納,脾胃功能直接關系到氣血是否充足。若氣血缺乏則引起臟器因失于溫養(yǎng)而表現(xiàn)為虛寒病理的變化。
本研究采用自擬溫中健脾中藥進行治療,其中黨參可補中益氣,擴張血管,增強免疫力,改善微循環(huán);黃芩具有溫養(yǎng)脾胃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huán)與營養(yǎng)狀況;薏苡仁可健脾利濕,對于新陳代謝有促進作用;茯苓具有凝心安神、利水滲濕的效果;陳皮可理氣健脾,溫胃散寒,對于胃部脹滿、消化不良效果較好;白術可固表止汗,燥濕利水,對腹內冷痛、吐瀉效果較好;干姜可溫中散寒,溫胃止吐[5];炙甘草可緩急止痛,對于胃黏膜上表皮細胞有一定的修復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胃脘疼痛、泛酸、惡心、痞滿噯氣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對于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溫中健脾中藥進行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臨床效果,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溫中健脾中藥治療慢性胃炎患者,臨床效果確切,且可盡快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