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陜西省寶雞市隴縣西關小學的操場上熱鬧非凡,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將中間幾個身穿艷麗服飾的表演人員圍得水泄不通。到底是什么表演???人氣這么高!咱們趕緊去采訪一番吧。
小司編輯:這位同學,你好,你們在舉行什么活動呢?
梁靜怡:今天是我們學校的主題活動,“立下少年志 爭做傳承人”。
小司編輯:傳承人?傳承什么呢?
梁靜怡:我們隴縣的傳統(tǒng)文化——社火。
小司編輯:社火?這個名字真特別,能給大伙兒介紹一下嗎?
“不點花燈月不圓,不耍社火難過年?!泵磕甏汗?jié)期間,社火絕對是我們隴縣甚至是整個陜西的熱門活動。在我們心中,少了社火,就少了對新年的期盼,年就沒味兒了。
聽長輩們說,社火最初是為了表達對火的崇敬,所以先民們特意編排了舞蹈動作,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我們?nèi)缃窨吹降纳缁?,是一種靠扮演、動作、技巧出彩的“娛樂大雜燴”,兼顧了踩高蹺、跑竹馬、劃旱船、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等藝術。
所以,雖然社火名字中帶“火”,一開場也絕對能讓人感受到“火”一般的熱情,但表演時是看不到火的喲。
小司編輯:現(xiàn)在上場表演的是什么人呢?他們拿著棍棒,是要表演武術嗎?
梁靜怡:那不是棍棒,是連枷。這是李家下連枷棍社火隊。
連枷是我們北方比較常見的農(nóng)具。當年,李家下的村民為了抵御土匪入侵,用它創(chuàng)設了一套變化多端、實戰(zhàn)性極強的連枷棍法。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連枷棍法失去了它原有的抗敵作用,逐步演變成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社火娛樂項目。
瞧,表演人員左腳跺地,右手伸展,連枷陡然從身后架到胸前。他們時而左右穿梭,時而碎步疾走,連枷在手中上下翻飛。多變的隊形,繁多的招式,看得大家眼花繚亂,連連拍手叫絕。很多同學更是按捺不住,跟著比畫起來。
雖然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娛樂,但連枷棍法的一招一式,依然透露出無窮的威力。大家忍不住夸道:“創(chuàng)設這套棍法的人真是天才,絕對讓當時的盜匪吃不了兜著走?!?/p>
小司編輯:真是一場有意義的主題活動?。?/p>
梁靜怡:是啊,它不僅讓我們認識了社火,更激發(fā)了我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但我們也知道,要成為合格的傳承人,只了解這么多遠遠不夠,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小司編輯:有志者事竟成,相信你們通過努力,一定會讓社火越來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