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洪松
摘? ? 要:運用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的理論方法,構建地方政府與農資經銷商在農業(yè)非點源污染治理中的行為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其策略均衡情況,為制定相關政策規(guī)范農資市場,達到源頭上控制農業(yè)非點源污染物的目的。結果表明地方政府與農資經銷商的博弈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只存在混合策略納什均衡,二者混合策略分別為[(H1-H2)/E2,(E2+H2-H1)/E2)]和[(E2-K)/E2,K/E2];故筆者建議地方政府應加大對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的處罰力度和監(jiān)督力度,以降低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的行為,亦應加強對農戶識別假冒偽劣農資物品的指導和培訓,同時還需要國家加大對地方政府及易于普及和推廣的環(huán)境友好型農資物品研究的資金支持,并完善法律制度建設,從源頭控制農業(yè)非點源污染。
關鍵詞:地方政府;農資經銷商;農業(yè)非點源污染;博弈
中圖分類號:F224.32,X3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9.02.016
Abstract: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the paper constructed the game model of behavior strategy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al dealers in the treat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analyzed the equilibrium of their strategies, aiming to standardize the agricultural supplies market through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alize the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pure strategy Nash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dealers, only existed a mixed strategy Nash equilibrium, which the strategy of the two aspects were [(H1-H2)/E2,(E2+H2-H1)/E2)] and [(E2-K)/E2, K/E2],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punishment and supervision for illegal sales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 dealers to reduce the illegal sales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 dealers, also 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training of farmers' identify for counterfeit agricultural capital goods, at the same time also need the nation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gricultural capital goods,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controlling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from the source.
Key words: local goverment; agrucultural commodities dealer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game
目前一些相關研究表明,農戶是農業(yè)非點源污染的主體[1-4]。農資經銷商與農戶聯系緊密,尤其是縣及鄉(xiāng)鎮(zhèn)的農資經銷商與農戶的接觸面大、機會多,是所轄區(qū)域農資物品的直接提供者,對農戶購買和使用農資物品的數量和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在農資物品市場化經營的過程中,受經濟利益驅動,一些農資經銷商向農戶銷售低質量或假冒偽劣的農資物品,由于農民受教育程度低,為了減少支付成本可能會選擇使用成本低的劣質農資物品,直接關系到農業(yè)非點源污染的方面和程度。因此,規(guī)范農資市場是減少農業(yè)非點源污染物供給來源的關鍵。地方政府作為一個地區(qū)的管理者,承擔著執(zhí)行中央政策、規(guī)范農資市場的義務,擔負著引導農資經銷商守法銷售農資物品、對違法銷售的農資經銷商進行處罰的責任。通常情況下,受到監(jiān)督成本、經濟利益取向、短期政績目標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地方政府存在著監(jiān)督或不監(jiān)督的問題[5-10]。
為了更好地解釋地方政府和農資經銷商的目標及關系,本研究通過構建地方政府與農資經銷商的博弈模型,剖析二者之間的利益沖突關系,為制定相關政策規(guī)范農資市場,達到從源頭上控制農業(yè)非點源污染物的目的。
1 基本假設
假設1:局中人假設。博弈的局中人有兩個,即地方政府和農資經銷商。
假設2:理性經濟人假設?!袄硇浴笔侵妇种腥顺浞至私飧髯缘睦婺繕?。地方政府的目標是社會福利和環(huán)境效益最大化,農資經銷商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
假設3:純策略空間假設。政府的純策略是監(jiān)督或不監(jiān)督,農資經銷商的策略是違法銷售或守法銷售。
假設4:完全信息靜態(tài)假設。博弈中的信息是完全的,即地方政府和農資經銷商對自己以及對方的策略空間和在各策略空間下所獲得的收益具有共同認識,并同時做出戰(zhàn)略選擇。
假設5:支付函數假設。對地方政府而言,監(jiān)督需要付出監(jiān)督管理成本K,其值越大表示管理難度越大,如果地方政府不監(jiān)督,那么管理成本等于零,但如果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農資物品,地方政府將會損失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E1;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可得利潤H1,但需要承擔罰款的風險成本E2,農資經銷商守法銷售可得利潤H2。
2 博弈模型建立
在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中,如采用G表示博弈,地方政府和農資經銷商為博弈方,地方政府全部可選策略的集合用N1表示,農資經銷商全部可選策略集合用N2表示。博弈方地方政府的得益用V1表示,農資經銷商的得益用V2表示,V1和V2是地方政府和農資經銷商行為選擇的多元函數,所以此博弈寫成G={N1,N2;V1,V2}。在博弈中,如果在地方政府和農資經銷的每一個策略組成的某個策略組合(N1*,N2*)中,任何一個博弈方的策略Si,都是對其余博弈方策略組合Si*的最佳策略,即V(Si)≥V(Si*),則稱策略Si為G的一個純策略納什均衡[5-9]。純策略納什均衡的求解,通??梢圆捎檬找婢仃噥肀容^不同策略下各博弈方的效益大小求得。在該博弈中,如果地方政府或者農資經銷商在已知方策略選擇的情況下只做出特定的行為選擇,如守法銷售或者違法銷售、監(jiān)督或者不監(jiān)督,則稱該行為為純策略。然而,如果地方政府或農資經銷商以某種概率隨機地選擇不同的行為,則稱該行為為混合策略。
3 博弈模型求解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地方政府與農資經銷商的博弈結果,如表1所示。
3.1 純策略納什均衡分析
由支付矩陣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當E2>K,H1-E2>H2,時,此時的納什均衡結果為(監(jiān)督,違法銷售)。表明地方政府發(fā)現了農資經銷的違法行為,并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但懲罰力度小,農資經銷商在罰款后仍然可以獲得客觀的利潤,那么農資經銷商則還會選擇繼續(xù)違法銷售,導致政府管理失靈或者低效率。
當E2<K,H1>H2時,此時的納什均衡結果為(不監(jiān)督,違法銷售)。說明對地方政府而言,如果監(jiān)督成本較高,增加財政支出壓力,地方政府根據自身利益會選擇不監(jiān)督;對農資經銷商而言,違法銷售利潤較大,則肯定會選擇違法銷售。
當E1>K,H1-E2<H2時, 此時的納什均衡結果為(監(jiān)督,守法銷售),反映出由于環(huán)境污染導致的社會效益損失的風險成本高于監(jiān)督成本時,或者政府堅持維護農資市場正常銷售秩序責任時,地方政府會實施監(jiān)督;對于農資銷售商而言,如果違法銷售被處罰后獲得的利潤空間小于守法銷售時的利潤,經銷商就會選擇守法銷售。
當E1<K,H1<H2時,此時的納什均衡結果為(不監(jiān)督,守法銷售),表明地方政府承擔的社會損失成本低于監(jiān)督成本時,地方政府選擇不監(jiān)督;而對于農資經銷商而言,守法銷售的利潤大于違法銷售的利潤時,會選擇守法銷售。但在實際中,違法銷售有額外利潤,即H1>H2,所以此結果不存在。
顯然,在這個博弈過程中,不存在穩(wěn)定的純策略納什均衡,因此需要進一步分析地方政府與農資經銷商的混合納什均衡。
3.2 混合戰(zhàn)略納什均衡分析
在現實中,地方政府與農資經銷商并不一定一直只選擇一種行為,他們更可能在不同條件下選擇不同的行為,這就需要引入概率求解混合戰(zhàn)略納什均衡。假設地方政府監(jiān)督的概率為X(0≤X≤1),不監(jiān)督的概率為1-X;農資經銷商守法銷售的概率為Y(0≤Y≤1),違法銷售的概率為1-Y。
3.2.1 農資經銷商的混合戰(zhàn)略納什均衡分析? ?給定Y,地方政府采取以X=0和X=1兩種策略,此時政府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若農資經銷商守法銷售的概率Y>(E2-K)/E2,地方政府不監(jiān)督,獲得的收益更多;若農資經銷商守法銷售的概率Y<(E2-K)/E2,地方政府選擇監(jiān)督,獲得的收益更多,原因是地方政府加強了監(jiān)督,農資經銷商守法銷售的概率會上升。所以農資經銷商的混合戰(zhàn)略為[(E2-K)/E2,K/E2]。
3.2.2 地方政府的混合戰(zhàn)略納什均衡分析? ?給定X,農資經銷商采取以Y=0和Y=1兩種策略,此時農資經銷商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若地方政府監(jiān)督的概率X>(H1-H2)/E2時,農資經銷商選擇守法銷售,獲得的收益更多;若地方政府監(jiān)督的概率X<(H1-H2)/E2時,農資經銷商選擇違法銷售,獲得的收益更多,原因是地方政府放松了監(jiān)督,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的概率就會上升。所以地方政府的混合戰(zhàn)略為[(H1-H2)/E2,(E2+H2-H1)/E2]。
4 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地方政府與農資經銷商的博弈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只有唯一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即地方政府的混合策略為[(H1-H2)/E2,(E2+H2-H1)/E2]、農資經銷商的混合策略為[(E2-K)/E2,K/E2]。在混合策略下,地方政府選擇監(jiān)督的概率與罰款金額、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的額外利潤有關,即罰款金額越高,政府監(jiān)督的概率越低,經銷商違法銷售的額外利潤越大,政府監(jiān)督的概率越大;對于農資經銷商而言,選擇違法銷售的概率與政府的監(jiān)督成本和罰款金額有關,即政府的監(jiān)督成本越大,監(jiān)督的概率就會減小,經銷商違法銷售的概率就會增大;同時違法銷售被處罰時的罰款金額越多,經銷商違法銷售的概率會減小。
5 對策建議
要規(guī)范農資經銷商的銷售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對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的處罰力度。對于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的行為進行嚴厲地罰款,同時沒收假冒偽劣的農資物品,對社會造成嚴重損失的給予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追究法律責任等處罰。二是加大監(jiān)督的力度。因加大監(jiān)督力度受到監(jiān)督成本的約束,所以地方政府要提高檢查效率,積極創(chuàng)新檢查的方法,降低監(jiān)督成本,從而有效地降低農資經銷商違法銷售的概率,確保農戶購買和使用正規(guī)的農資物品。三是地方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戶識別假冒偽劣農資物品的指導和培訓,減少農戶因購買到非正規(guī)的農資物品造成的經濟損失。
此外,中央政府應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加大對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以降低地方政府監(jiān)督農資市場的成本;加大投入資金致力于研究易于普及和推廣的環(huán)境友好型農資物品;從制度、法律等方面建立一個完善的監(jiān)督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顏璐,馬惠蘭.塔河流域農戶化肥施用行為影響因素分析——以溫宿縣實證調查為例[J].新疆農業(yè)科學,2011(6):1152-1156.
[2]劉偉,周娟.農業(y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博弈分析[J].菏澤學院學報,2013(5):23-29.
[3]陳紅.治理農村面源污染地方政府聯動的行為博弈[J].學術交流,2010(2):78-84.
[4]周早弘,張敏新.農業(yè)面源污染博弈分析及其控制對策研究[J].科技與經濟,2009(1):53-55.
[5]孫勇.基于利益相關者分析的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
[6]焦瑋.中國農村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博弈分析[J].經濟視角,2011,12(35):169-171.
[7]盧亞麗,薛惠鋒.我國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的博弈分析[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7(3):268-271.
[8]陳紅,馬國勇.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政府選擇[J].求是學刊,2007(2):56-62.
[9]陳紅.地方政府聯動治理農業(yè)面源污染的行為分析[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22-26.
[10]于峰,史正濤,彭海英.農業(yè)非點源污染研究綜述[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8(8):54-58, 65.
[11]李華,馬麗.綿陽市農業(yè)面源污染特征與區(qū)域差異分析[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4(11):59-64.
[12]代偉.北戴河及相鄰地區(qū)近岸海域農業(yè)面源污染測算及特征分析[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3(2):58-61.
[13]趙曉強,王閏平,張元慶.山西省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研究[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8(4):638-641.
[14]趙會薇,劉伊明,李菊梅,等.促進精準高效清潔農業(yè)發(fā)展,防治河北面源污染[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5,43(9):1156-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