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
生命和死亡本是連體。
說到死,我也許顯得有點愣。
對于雜志社、出版社,我要投稿、要出書,稿子一上來,我第一個章節(jié)的題目就叫——《你有“死亡老師”嗎?》,編輯、社長統(tǒng)統(tǒng)地都跟我擺手,齊聲說:別別,咱中國的國情,還不是那么回事兒,還都很忌諱,“死亡”的話不能說。不能就這么直說,更不能拿這句話來當書名……
我錯愕。為什么?
大千世界,量子運算,每天人們的手機都會收到大量的關(guān)于保健的信息,什么健身、美食、揭秘、絕招、古今中外至理名言、心靈雞湯等,搞得滿世界到處都泛著激情與智慧的油星兒。然而,時代如此進步,人腦如此開化,可有一事、一個話題,沒人談、沒人理。what話題?what事?就是“死亡”,談論者寥寥,似燙手的山芋,一出口就仿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整個社會一提到這兩個字瞬間就被自己大踏步前行的腳步給甩下,立刻回到——原始初蒙。
我們每個人活著的時候,其實怎么愛惜和保護生命都不為過;但生命包括死亡,換句話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誠可貴,死亡價更高。愛護生命勢必要“愛護死亡”。
“死亡”是一塊吸鐵石,一不小心生命就會被它吸住,牢牢地吸住。
怎么吸的?一頭生、一頭死,為什么就“拽不開”?
就是拽不開。
我近距離地觸過死亡——聞過它的氣味,摸過它的溫度,感知過它的存在,也較量過它的蠻橫,甚至懂得一點點它有時也會很文弱。因此我質(zhì)疑:我們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了,對“死亡”我們倒少有教育,少有經(jīng)典、也少有傳播,這奇不奇怪?
今天,如果我們能夠接受“生命教育”,也包括“死亡教育”,那么,我們到哪兒去找一所“生命大學”?我們的一生,有過一位“生命的老師”嗎?上過一堂與“死亡”有關(guān)的基礎教育課程嗎?
沒有,一個人說“沒有”,那問題或許還不大吃緊;但是,十幾億人都說“沒有”,那問題就值得警惕了,這個“缺席”就是鋪天蓋地,荒草甸子一樣地沒有了一點綠色的生機。
“鴕鳥”其實做不成!不懂“死”就不懂“生”!
在這個前提下,還不如把生命和死亡研究個透!
人之出生,呱呱墜地,就被推上了一個巨大的舞臺,這舞臺大啊,幾十、上百年的時間是它的面積,你可以盡情地表演、盡情地享受,但謝幕的事,謝幕呢,有誰想過?
如何謝幕?終要謝幕。這是人的一生要完成的最后的一件事,無法替考。
我肚子里翻江倒海,有很多故事、很多人。
說出來也許沒人聽,但100個人里面萬一有1個愿意聽呢?今天不想聽,如果明天有人就想聽了呢?
所以“說出我的秘密”,不吐不快,話已經(jīng)憋到了嗓子眼兒。
無法保證每一句都是原話,但,每一個故事,接下來我要講到的,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