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建玲
語文教學,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似乎步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學生越來越不重視語文課本的學習,因為他們認為課本上學的內(nèi)容與考試題目并無多大的聯(lián)系;甚至有些老師也有這樣的認識,覺得課本內(nèi)容除了文言文、詩歌外,其他現(xiàn)代文并不重要。于是都將主要精力放在做習題、講解習題上。這種做法誠然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解題能力,但離開了課本內(nèi)容的學習終究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我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立足教材,注重發(fā)掘教材中的寶藏,充分利用教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如果僅僅局限于教材,對于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又存在不足。這就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做適當?shù)难由焱卣埂R虼?,將立足教材和延伸課堂相結合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立足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小說閱讀能力
教材中選取的都是經(jīng)典課文,值得講的東西很多。教師如果面面俱到,反而會使學生分不清楚主次,知識構架零散混亂。因此,教師與其對課文作全面開花的講解,不如抓住重點深入的分析,讓學生真正扎實的掌握。針對小說的閱讀,重點抓住小說的三要素。譬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小說最突出的是環(huán)境描寫。讓學生找出描寫風雪的句子,大家一起探討分析描寫風雪的作用。讓學生領悟到小說里環(huán)境描寫對渲染氣氛、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烘托人物心情以及表現(xiàn)主題等所起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閱讀中有關環(huán)境描寫作用的答題思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答案構建思維的能力,并摸索這一類題型的答題規(guī)律。再如《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抓住“人物”這一要素,引導學生分析探討人物的出場安排如何獨具匠心,如何通過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以王熙鳳為例,重點請學生感受其出場之妙,分析概括王熙鳳的形象特點。從而掌握小說“人物”的相關問題思維方式。借助教材、立足課本,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寶貴資源,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立足教材提高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
現(xiàn)代文閱讀中散文一向是被學生認為最難、最摸不著頭腦、答題最沒有方向的文體。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積極的引導。我覺得將高中語文課本中經(jīng)典的課文透徹的分析是可以讓學生攻克散文難關的。如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首先讓學生明確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形散神聚”,讓學生首先抓住散文的核心“神”才是讀懂散文的鑰匙。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課文中所表達的“神”——“淡淡的喜悅,淡淡的憂愁”。進一步讓學生分析,圍繞“神”作者選擇了哪些“形”來表現(xiàn)?明確“形”的組成部分主要有“月下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聯(lián)想到《采蓮賦》《西洲曲》等。從而讓學生真正懂得究竟什么是散文的“神”,什么是散文的“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散文的“形”對表現(xiàn)“神”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探討作者寫六朝采蓮盛況,引用《采蓮賦》《西洲曲》對表現(xiàn)散文的“神”有何作用?讓學生學會從內(nèi)容、結構、主旨、藝術效果等角度全面透徹的分析,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散文高屋建瓴式的駕馭能力。
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展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教材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源頭和根本。但是如果僅僅局限于課本學習,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陶冶情操、開拓視野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跳出課堂,延伸課堂教學。
首先,延伸課堂要采用多種方式。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語文教學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庇谑牵虒W中的“拓展”在此形勢下應運而生。所謂“拓展”,就是“由語文課內(nèi),向課外、向生活的適當延伸,它實質上是一種遷移教學”。好的拓展延伸是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一個觸發(fā)點。因此教師善于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課堂延伸形式就十分重要。提供好的閱讀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切合教學內(nèi)容的電視劇、電影。我在上《邊城》時,將電影放給學生觀看。并組織學生對觀看時印象最深刻的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如就湘西的風土人情來探討小說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從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去鑒賞小說體現(xiàn)的人情美、人性美。在上《琵琶行》時,讓學生欣賞名曲《黃河大合唱》,讓學生用心去感受音樂,領會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啟發(fā)學生也用多種手法去描摹音樂,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有些課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鼓勵學生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甚至公開演出。學生學習《鴻門宴》時表現(xiàn)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對項羽、劉邦的人物性格感觸頗大,于是就鼓動學生敢于嘗試用自己的表演將人物展現(xiàn)出來。以多種多樣形式將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延伸到課外,有利于陶冶情操、開拓思維。
其次,延伸課堂不能流于形式。
延伸課堂要與課本相結合,真正有的放矢,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在課堂延伸時不能讓學生游離于文本之外。課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課堂教學拓展延伸就是把課外資源引入課堂,把課堂學習引向課外。語文教學中合理有效地拓展延伸,有助于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由助于對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對文本的認知表達。但是我們在運用中,要注意根植于于文本,不能流于形式。我在第一次上《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課時,讓學生回去搜集大量的有關二戰(zhàn)時期法西斯滔天罪行的資料。上課的時候,大家都踴躍展示自己的成果。課堂氣氛也非?;钴S。但是這一節(jié)課上完之后,我做了反思。我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變成了同學們展示和批判法西斯罪惡。而本課作為新聞這種文體的一個特例卻被忽略了。它的特殊在于突破新聞的零度寫作,這一點卻沒有讓學生去很好的探討、理解。這個延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沒能夠很好的立足文本與文本相結合,學生的能力目標設置不明確。從而導致了學生游離于文本之外。因此,恰當?shù)恼n堂延伸才能更好的服務課堂,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立足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寶貴資源,又能突破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鑒賞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非常必要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通聯(lián):安徽宣城郎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