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國興
徐赳赳先生所著《現(xiàn)代漢語篇章語言學》(商務印書館2010年1版1印,2014年1版2?。┦顷P于話語篇章分析的重要著作,在學界獲得較高評價。陳平在書序指出,這樣一部著作由徐來寫再合適不過;顧曰國在推薦意見中評價該書:雖不能說開創(chuàng)先河,但說雪中送炭毫不為過。該書的詳細介紹見于毛浩然《基于實證語料的漢語篇章語言學的歷時與共時研究———〈現(xiàn)代漢語篇章語言學〉述評》(《外國語言文學》2010年第4期)一文。習讀該書我獲益良多,但有時又難免被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打斷思路。寶璧微瑕,略舉一隅,以供修訂之參考。
一、知識性問題
第2頁“話語這個術語指的是大于句子任何敘述語”讓人感覺語意未完、不知所云,不能成句?!霸捳Z”是篇章語言學的重要概念,該句本意是將“話語”定義為“大于句子的任何敘述語”,但“任何敘述語”前缺少必要的結構助詞“的”,須補足。
第43頁“獨立分詞小句跟主句是有停頓,在書面語中有逗號”中“是”所論不明。書中獨立分詞小句是“TheSpanishinfantrydesperately hurledthemselvesagainstthepalisades,hackingatthelogswithaxes.”中“hackingatthelogswithaxes”這樣的小句,可見獨立分詞小句和主句間有停頓,用逗號隔開,“是”或為“時”,抑或將其改為“之間”。
第47頁“直接賓語指的是有指的明確的賓語,包括定指賓語和非定指賓語。作者調查結果如下表?!比欢跋卤怼庇小疤刂浮薄胺褐浮眱蓚€概念,卻無“定指”“非定指”,這兩組概念并不等同,須據(jù)實際情況調整。
第58頁“除少數(shù)幾個短語有些差別,如‘意志‘美麗外,大多數(shù)的斷語差別都不太大?!睂Ρ取吧贁?shù)幾個短語”可知“大多數(shù)的斷語”中的“斷語”應為“短語”。同頁“‘他們的為領屬代名詞,領屬后接的名詞‘是那樣的為程度副詞,修飾詞后接的狀語?!币痪渲小昂蠼拥拿~”后缺漏必要的標點符號,宜加分號;由例句“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可知功能相當于程度副詞的是“那樣(的)”而非“是那樣的”,而且并非“那樣”“修飾詞后接的狀語”,而是“那樣”做狀語修飾后接的形容詞性中心語(美麗和寬廣)。
第61頁“這表明某些語音韻律特征有助于準確判別語句的滑輪進程狀態(tài),因此具有一定的話輪提示功能”中的“滑輪”由后一小句及上下文語境來看應為篇章語言學術語“話論”,緊接著第62頁也有“話論進程狀態(tài)”的提法,亦可證明。
第84頁“然后是澳大利亞、蘇聯(lián)及東歐等國”中“蘇聯(lián)及東歐等國”表述不確:蘇聯(lián)(歐洲部分)屬于東歐,東歐并非國家,可表述為“蘇聯(lián)等東歐國家”。
第117頁斷言“每個具有明確意義的詞所組成的句子,并非能組成合適的命題”,并舉了“Colorless greenideassleepfuriously(無色的綠色的思想在狂暴地睡覺)”這個“符合語法卻不知所云”的例子,這一斷言顯然太過絕對,因為也可以舉出無數(shù)合適的命題,該句要表達的是“并不一定能組成合適的命題”。
第124頁“由此發(fā)展起來的訓詁學研究,是數(shù)千年間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家著力最勤的領域,最能體現(xiàn)西風東漸之間我們本土傳統(tǒng)語法和語義研究的特點和成就?!敝小拔黠L東漸”發(fā)生在19世紀末,中國的訓詁學研究則有數(shù)千年歷史,可見“西風東漸之間”應為“西風東漸之前”。
第130頁例句“Itwasobviously surpriseshimthatJohnissowellliked.”過去和現(xiàn)在時態(tài)并存,動詞surprises與was不能搭配,因此不能成立。例句“DoitsurprisehimthatJohnisso wellliked?”中的Do應改為單數(shù)形式Does。
第144頁“動詞207,956個,加上重復使用的動詞11,267(漏‘個),共219,216個”計算錯誤,總數(shù)應為219,223。這或為所參考原文之誤。
第161頁“QQ,MSN,Skype,GoogleTalk,UC,AOL,ICQ,OICQ等網(wǎng)絡聊天工具”中QQ、OICQ是同一網(wǎng)聊工具不同時期的名稱,OICQ仿自ICQ,后者的母公司美國在線(AOL)起訴騰訊侵權后OICQ改名為QQ。
第193頁認為“3q”是Thank的諧音,但其實是Thankyou的諧音。
第216頁“Lehere(1989)也說……”中作者名Lehere由書后參考文獻及原文看應為Lehrer。
第228頁3.2.1講篇章元話語和人際元話語,定義“篇章元話語指的是……人際話語主要體現(xiàn)作者和讀者關系的詞和短語”中“人際話語”應為“人際元話語”。
第229頁注釋說VandleKopple沒有列出“表注釋的詞語”的例詞,據(jù)其定義推測應是指namely,e.g.,inotherwords,suchas等詞語。然而書中所列“表語力的詞語”(而非表注釋的詞語)中包含與e.g.,suchas意義和功能相同的forexample(例如),看來這種推測仍值得商榷。
第235頁介詞短語awayfmm應為awayfrom。
第404頁“butwewas(應為were,記錄口語的原文如此)atthe pier,markedoff”中意為“劃線”的markedoff應為markedoff,marked是mark的過去式。
二、參考引用問題
參考引用須忠實原著,直接引用要求引號內一字不差,間接引用和參考也要求不違原意,否則會影響讀者對參引內容和作者觀點的理解,一旦讀者轉引了有差錯的引文而不核對原文,差錯將會持續(xù)發(fā)酵。
第57頁“故事理論和修辭結構理論都把篇章分為單位,然后在考慮各小句間的線形結構和層次結構。”中“在”應為“再”。徐赳赳《〈認知語言學中的話語研究〉述介》(《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4期)一文同句即用“再”。
書后參考文獻所列陳平論文集《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理論·方法與事實》(重慶出版社1991年版)收錄的1987年刊文有《話語分析說略》《漢語零形回指的話語分析》兩篇,然而第81頁“關于話語和句法的關系,陳平(1991[1987])總結了四種觀點:①篇章話語與句法決然無涉……”所涉內容并不見于以上兩文,而是見于陳平《當代語言學中的統(tǒng)一與分化》一文(《國外語言學》1987年第4期,收錄于前述論文集),屬漏列參考文獻。此外“決然無涉”原文為“絕然無涉”。
第82頁“陳平(1991[1987]:67)認為:‘話語分析最典型的研究對象是超出單句長度的語段,……”中“研究對象”原文為“研究材料”,引文中的逗號原文為句號。第83頁“陳平(1991[1987]:64)認為:‘……很少表現(xiàn)為非黑即白,截然分明的兩個范疇”中的逗號原文為頓號。
第88頁“E.Hatch的《話語和語言教學》(1992);M.McCarthy和《作為話語的語言:語言教學的觀點》(1994)等等”一句,由第500頁參考文獻“McCarthy,M.andCarter R.1994.LanguageasDiscourse:PerspectivesfromLanguageTeaching...”可知“M.McCarthy和”后漏掉了合著者R.Carter。另外英文書名中的from實為for。
第131頁括注“詳見Bolinger 1979”,然而第490頁所列參考文獻并無Bolinger1979年的論著,只有“Bolinger,Dwight.1977.Pronounsand RepeatedNouns.Indiana:IndianUniversityLinguisticsCulb.”,且其中的Indian應為Indiana,Culb應為Club。
第199頁引用趙毓琴《中國網(wǎng)上聊天室中英語語言特征》(《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一文作“問號和感嘆號的使用強調了說話者的語氣和態(tài)度,可以說是聊天室語言口語體特征的一個組成部”,經查,“組成部”原文為“組成部分”。
第五章第二節(jié)“引語”主要內容為《敘述文中直接引語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1期)一文,第207頁例(6)“肥肉不能上席,最后到市場買后腿肉”中“最后”原文為“最好”;第208頁例(7)“相當多的產品質量是可以的,但假冒和劣產品也不少”中“劣產品”原文為“劣品”(不過“假冒和劣品”或為“假冒偽劣品”);第209頁例(10)中“‘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中“撲通”原文為“撲嗵”;第216頁5.1講轉寫原則,首句“我們這里講的撰寫,指的是‘口語→書面語的過程”中“撰寫”據(jù)原文應為“轉寫”。
第241頁“互文性就是一個確定的文本與它所引用、改寫、吸收、擴展或在總體上加以蓋章的其他文本之間的關系”中的“蓋章”據(jù)所引王文忠《互文性與信息接收》(《中國俄語教學》1999年第2期)一文來看應為“改造”。同頁“其他譯法還有‘文本互涉、互涉文本、文本互釋性、簡文本性、文本間性等等”中的“簡文本性”據(jù)所參考秦海鷹《互文性理論的緣起與流變》(《外國文學評論》2004年第3期)一文來看應為“間文本性”。
第267—268頁“下面簡要介紹吳亞欣、于國棟(2004:16)……許家金(2005)……的研究?!彪S后介紹的卻是吳、于2003年和許2009年的論著,書后參考文獻未列吳、于2004年、許2005年的論著,經查,吳、于2004年未合作發(fā)文,許2005年也未發(fā)文,可知句中“2004”應為“2003”,“2005”應為“2009”。
第272頁“廖秋忠(1991[1987])提出了‘管界這種篇章現(xiàn)象”所涉《篇章中的管界問題》(《中國語文》1987年第6期)一文收錄于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廖秋忠文集》,并非1991年;參考文獻年份記作“1992[1986]”,實為“1992[1987]”。據(jù)原文,所引例句“請多選用豆及豆制品,壓縮脂肪的攝入量……適當選食動物肝臟、乳、蛋及深色蔬菜……以補充和增加我們膳食中明顯缺乏的維生素A,胡蘿卜等”中“胡蘿卜”應為“胡蘿卜素”,另外前一省略號前后分別缺漏逗號、句號,后一省略號后缺漏逗號,末一逗號應為頓號;第273頁所引例句“受到法律的制裁”原文為“受到了法律制裁”;第275頁“關節(jié)終止的描述”原文為“管界終止的描述”。
第300頁“不同的研究者依憑不同的理論,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據(jù)不同的材料,得出了不同,有時甚至是相對立的結論?!敝币栽沽帧稘h語話題的語法地位和語法化程度》一文(徐烈炯、劉丹青主編《話題與焦點新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參考文獻未列,另據(jù)原文,前兩個逗號為頓號,末一“不同”之后缺漏“的”。
第300頁“二、注重主題(topic prominent)的語言:基本句子結構‘主題—述題之中語法關系進行描寫?!苯庹f部分所言不明,據(jù)所參考Li&Thompson;《主語與主題:一種新的語言類型學》(《國外語言學》1984年第2期)一文,應為“基本句子結構便于主要用‘主題—述題這種語法關系進行描寫”。
第347頁“二、暫且只討論不帶由觸發(fā)詞或觸發(fā)詞的代詞充當修飾語的聯(lián)想回指詞”是前述“不在本節(jié)研究范圍”的內容,卻表述為“只討論”,且表述不明。據(jù)所源出的徐赳赳《現(xiàn)代漢語聯(lián)想回指分析》(《中國語文》2005年第3期)一文,原句為“本文也暫不討論有觸發(fā)詞或觸發(fā)詞的代詞充當修飾語的聯(lián)想回指詞”,即便該句蘊含著原句的意思,說“只討論”下面卻舉了“不討論”的例子,也是不妥。
第450頁提及“呂叔湘(2002:529)在他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提綱)一文中曾觀察到這種啟后性現(xiàn)象”,而第474頁卻說“呂叔湘(2002:529)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提綱》中分析……”,據(jù)《呂叔湘全集》(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呂文標題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提綱)”。
三、語言問題
第11頁“對接受者來說,他們可以從篇章中可以獲取知識,也就是說這些知識是有用的,由此產生的一種合作態(tài)度”中兩個“可以”重復,須刪其一;末一小句“的”的位置不對,須后移,不是“他們”“由此產生的一種合作態(tài)度”,而是“他們”“由此產生一種合作的態(tài)度”。
第76頁“例如SPSS的軟件的出現(xiàn)和應用,對采用量化的方式來研究篇章時確實感到非常好用的工具。”一句中“非常好用的工具”是“SPSS的軟件”而非其“出現(xiàn)和應用”,“感到非常好用”的主體只能是人而非“出現(xiàn)和應用”,此外“對……時”中介詞“對”使用不當。該句形式雜糅,須作調整。
第93頁“廖秋忠還介紹了Fox和Thompson(1990)的一項研究:對英語口語里不同位置的關系從句的形式的選擇進行了研究?!敝忻疤柡蠼庹f部分應是其前“一項研究”的具體內容,即“英語……選擇”,而“對……進行了研究”的是Fox和Thompson。該句形式雜糅,或可調整為“據(jù)廖秋忠介紹,F(xiàn)ox和Thompson(1990)對英語口語里不同位置的關系從句的形式的選擇進行了研究?!?/p>
第99頁“(空位—填充法)對事先對某些不了解的語言特別有用”中“對……對……”兩個介詞短語交錯,狀語“事先”位置不當,宜改為“對某些事先不了解的語言特別有用”。
第101頁“人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人們在聽廣播,看電視,看書讀報,所接受和使用的往往不是只是一個句子”中狀語“在聽廣播,看電視,看書讀報”后應加“時”或刪除“在”。
第109頁“如對同一個人,有的則稱他是‘自由斗士,而有的稱他是‘恐怖分子”中表示對比的連詞“則”應置于后一分句。
第123頁標題“1.語言研究的興起于日常交際需要”非規(guī)范表達,“的”應置于“語言”后,標題下首句即重申“語言的研究興起于日常交際需要”。
第131頁“有過分強調話語篇章研究的,也有認為篇章研究和句法研究各自有其特點,主張相輔相成?!钡诙志淙甭┲~“的”,可加在“也有”或“相輔相成”后。
第192頁“掌握網(wǎng)絡用語的多少是判別你是否是‘菜鳥(新手)還是‘老貓(老手)或‘大蝦(大俠)的一個重要標記”中“是否是……還是……”是“是否是……”與“是……還是……”兩種句式的雜糅,應選其一。第299頁“把是否是注重主語還是注重話題作為標準”也是同樣的情況。
第224頁“例如,某人要買一輛未安裝的手推車,如果此說明有20頁,也就是說分量太重,此人可能怕閱讀此說明太麻煩就不買手推車了?!敝小按巳恕被刂浮澳橙恕保欢谝粋€“此說明”前面并沒有可回指的內容,是第一次提到,應改為“說明書”。
第254頁“對‘企業(yè)這個詞變?yōu)橐粋€帶有很濃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詞,非常巧妙”中介詞“對”使用不當,可改為“把”。
第319頁“‘韓先生5歲的兒子指的就是指一個叫‘康康的人”中“指的就是指”是“指的就是”與“就是指”的雜糅,應選其一。
第395頁“圖8.6是一個結束類情態(tài)為例,說明有關時態(tài)的特點:”屬“是……的例子”與“以……為例”的雜糅,宜選后者。
第486頁“聯(lián)系回指指的是人們借助觸發(fā)詞而產生的聯(lián)想稱為聯(lián)想回指,聯(lián)想回指可分為上下義回指和關聯(lián)回指?!睍胁簧婕啊奥?lián)系回指”這一概念,據(jù)前文和句意看應為“聯(lián)想回指”,該句“指的是……”與“……稱為”雜糅,宜選其一。
四、標點、序號問題
第90頁“這是E圖所要顯示的觀點在他們的著作中,語用與篇章經常不分或并列?!敝小坝^點”后缺漏標點符號,可據(jù)所參引《廖秋忠文集》(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194頁)添補句號。
第105頁“社會話語分析更能看出話語的社會性,”處在段末,逗號須改為句號。
第133—134頁“五、層次原則”和“六、規(guī)則原則”中間有“意義功能原則”,但未標序。
第183頁“例(37)中的問題—回答的模式可以是例(37a),也可以是例(37b)”所涉例(37)不分a、b,分析例(37)模式的其實是例(38a)(38b)。同頁“例(38a)可以看成?!辈怀删洌浜鬄榫唧w說明,句號宜改為冒號。
五、體例問題
體例問題基本不影響閱讀,讀者講體例是雞蛋里挑骨頭,但作為編校者卻不得不注意。以下隨手記之:
第87頁標題“NewDirectionsin conversationanalysis”中實詞的首字母有的大寫,有的小寫。
第425—426頁“我們來看‘意愿性原因關系(MannandThompson1987:58)和‘非意愿性原因關系(MannandThompson,1987:59)”一句之內括注同一文獻卻用不同的體例。
第498頁參考文獻作者Li,Charles N.andSandraA.Thompson前者姓前名后,后者姓后名前,原文采用姓后名前的CharlesN.LiandSandra A.Thompson,該書只據(jù)體例調整了前一作者姓名順序。
譯著文獻體例一般如第506頁“曹逢甫(著),謝天蔚(譯),1995,《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邁向語段分析的第一步》,北京:語文出版社?!比欢?14頁出現(xiàn)“衛(wèi)真道(JonathanJ.Webster),(徐赳赳譯)……”,第517頁則出現(xiàn)“趙元任(呂叔湘譯)……”。
第515頁“徐烈炯、劉丹青,2003,《話題與焦點新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睘樾臁⒅骶幍恼撐募?,此類文獻徐書多在編者后括注“主編”,如第514頁“邢欣(主編)……”。
兩字姓名中間空兩格,即一字,如第514頁“邢 欣(主編),2003,《都市語言研究新視角》,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比欢摗靶旖堋⒗钣⒄堋?、第516頁“張伯江、方梅……”等兩字姓名之間未空格。
該書合著者之間一般用頓號隔開,如第514頁“吳亞欣、于國棟,2003,話語標記語的元語用分析,《外語教學》第4期,16—19頁?!比欢o接著的上一文獻卻記作“武建國,秦秀白……”合著者之間用的是逗號,應改為頓號。
需指出,以上所列并非問題的全部,我們也僅就明顯有疑問的參引內容核對了原文,已然暴露出的問題難免讓人對書中的引文及觀點產生懷疑。我們甚至懷疑這本書是否經過了校對環(huán)節(jié),因為很多明顯的差錯特別是標點、體例問題本可避免,編校人員對作者、對讀者都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該書在2014年重印,但很遺憾應是未做修訂?!拔恼虑Ч攀隆?,雖鴻篇巨制也當勉力精雕細琢,作者萬不可把最后把關的權力放心交給編輯,而編輯也不能辜負了作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