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鳳
“課堂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朗讀作技巧性的指導,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情景,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指導朗讀,讓課堂朗讀綻放光芒。
一、朗讀要貼近生活
新課標提倡“情感教學”,教師應大膽嘗試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到朗讀教學上來。如我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文中感情真摯強烈,親切感人。但學生不能很好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于是,我在課堂上適時播放邱少云英勇獻身的片段,創(chuàng)設了一個讓學生產(chǎn)生情境感染、觸動心靈的良好氣氛。學生就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思維就能很快地飛到那種情景中。此時,我再引導學生運用回味情景的心態(tài)去朗讀課文,學生就自然而然能讀出相應的語氣來了。學生的感情融入了課文中,既鍛煉了學生的感情朗讀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較深刻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要運用比較
新課標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互動交往,互相比較,才能激活思維,產(chǎn)生新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創(chuàng)設師生、生生互動的局面。
1.教師與學生比較著朗讀。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對比去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是總讓自己去指出問題。這既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也能讓學生的思維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nèi)得以挖掘,得到發(fā)揮,使他們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我在教《“心正筆正”的柳公權》時,學生很難讀出柳公權跟皇帝說話的那種語氣。于是,我就示范朗讀,然后問學生:“老師和你們比,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學生都會毫不猶豫異口同聲地說:“老師讀得好?!蔽揖徒又鴨枺骸澳悄銈儜撛趺醋x?”這樣,學生通過對比,就能悟出這篇文章的朗讀要點,也就能把相應的語氣讀出來,從而鍛煉了朗讀能力。
2.學生之間比較著朗讀。人都有一種強烈的自我展現(xiàn)和被別人欣賞的心理,學生也不例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幾個或者幾組學生讀相同一段課文,或者在課堂上舉行朗讀比賽,然后彼此之間指出對方的優(yōu)點與不足,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心理,又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讓學生處在這種互相激勵的氣氛中,不僅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朗讀感情及朗讀的能力也會提高得特別快。如我在教《狼牙山五壯士》時,在了解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我讓一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朗讀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此時我問:“誰能更有感情來讀?”學生們都爭著想讀,于是我讓一位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來朗讀。通過比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讓全體學生都滿懷激情來朗讀這一部分,從中感受五壯士的英雄氣概和勇于犧牲的精神。
三、朗讀要融入角色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范讀和錄音帶,并組織學生利用多種形式和多種方法朗讀課文。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記憶力是很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里基本上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在他們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能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了解語言,學會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學會準確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使學生的語言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練過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讀、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從而產(chǎn)生情感體驗,自然而然地融入文中的角色,讓文本對話更拉近距離。我在教學實踐中,認為分角色朗讀特別重要,因為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朗讀課文,就能很好地把課文的感情表達出來了。如我在教《梅蘭芳》時,讓多個學生扮演角色找出描寫他蓄須后內(nèi)心痛苦的句子,抓住關鍵句品讀,體會文句:“多少次,他沖上太平山頂,想狂歌,想飛舞,積聚在內(nèi)心的對唱的渴望與對舞的向往,就像被擋在堤壩后的滾滾洪流,澎湃激蕩,卻又無法沖破阻隔,奔騰萬里?!斌w會他當時的精神境界,體會他為國家作出的犧牲精神。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課文的思想感情的深化。
有效的朗讀訓練、多姿多彩的朗讀形式,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培養(yǎng)語感,從而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朗讀習慣,把課文讀懂、讀美、讀活,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