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慎
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杭州西湖的美景秀美絕倫,天下馳名,而稱道西湖的詩詞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了。
草根百姓愿意逛西湖,文人騷客喜歡品西湖,帝國天子也一樣樂于瀏覽西湖的湖光山色。
西湖離皇宮近在咫尺,宋高宗自然免不了常到湖邊去迢遛彎。
但貪嘴愛吃的趙構多半是沖著湖邊小店“宋嫂魚羹”去的。
大家不要對此聯(lián)想太多,趙構干不出什么“魚羹門”的事情來。當年金兵南下突襲,趙構正在龍榻與嬪妃共赴巫山云雨,結果嚇得魂飛天外,從此再也無法過上夫妻間的幸福生活,并徹底絕了后。
據(jù)《楓窗小牘》記載,高宗皇帝經(jīng)常派人到蘇堤附近的魚店買“宋嫂魚羹”,有時還買“李婆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臟、三豬胡餅、戈家甜食”等。
北宋滅亡,南宋的都城定在臨安(今杭州),大批不愿做亡國奴的北方臣民也隨之南移?!端问贰肪硪黄甙恕妒池浿尽份d:“高宗南渡,民之從者如市歸。”這種人口的大遷移、大流動,促進了中原地區(qū)與江南地區(qū)飲食技藝的大交流、大融合和烹調技術的進一步提高。
后世出現(xiàn)的中國幾大菜系,在宋代都已具雛形。而代表著當時中國烹飪最高水平的宮廷御膳更是匯聚百川,兼收并蓄?!八紊~羹”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自北宋的國都汴梁淪陷后,汴梁人宋五嫂也隨著宋室南遷來到臨安,和小叔一起在西湖以捕魚為生。一天,小叔得了重感冒,宋五嫂就拿來一尾新鮮的鱖魚,用汴京做魚技法,佐以椒、姜、酒、醋燒了一碗魚羹,小叔喝下這鮮美可口的魚羹后,很快就病愈了。
宋五嫂這個魚羹味道獨特,小叔對此贊不絕口,于是二人索性在錢塘門外開起萊館來,生意那叫一個相當火爆??!
而這南宋朝廷甘于偏安,上行下效,達官顯貴們也一味地縱情聲色,留戀美食,游山玩水,尋歡作樂,那真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十五日,已是太上皇的趙構登御舟閑游西湖,來到錢塘門外,已時近中午,跟班的侍從指著岸邊宋五嫂的菜館說,這家菜館的魚羹味道很好,何不品嘗一下?
趙構正覺得有些饑腸轆轆,就命人下船去菜館買魚羹。
宋五嫂早看到了這艘豪華級游艇,船上扈從如云,料知船上必是皇親國戚之類人物,就親自將烹制的魚羹送到御舟上。這香氣撲鼻的魚羹端到趙構的面前,趙構看到鮮紅的火腿絲、雪白的筍絲、金黃的蛋絲、碧綠的小蔥絲鋪在糖醋蜜汁裹著的尺許長的桂魚之上,不由胃口大開。再用筷子去夾那雪白的魚肉,感覺竟比豆腐還嫩,待吃到嘴里,白嫩熱鮮,香氣盈口,真是爽極了
宋高宗對宋五嫂所做的魚羹大加贊賞,再看宋五嫂舉止大方,又說著一口汴京口音,趙構更是倍感親切,便與她聊了幾句,宋五嫂說:“小奴本是東京人氏,是隨著御駕來到這里的?!壁w構聞聽此言,十分激動,頓覺連宋五嫂這樣的草民,都能夠跟隨自己南遷到臨安,民心所向,這不是大宋江山的希望是什么?當即便賞賜給宋五嫂“金錢十文,銀錢一百文,絹十匹,仍令后苑供應泛索”。從此,這道特貢菜就稱作“宋嫂魚羹”。
這個消息傳開,縉紳豪門以及皇家貴戚紛紛眷顧,并將“宋嫂魚羹”譽為杭州“樓外樓”、“山外山”的美味佳肴,宋嫂的菜館門前每日車水馬龍,遂成巨富。
故俞平伯先生在《略談杭州北京的飲食》中指出:“西湖魚羹之美,口碑流傳已千載矣?!?/p>
如果說宋嫂是趙構的編外女御廚的話,人家宋高宗身邊還真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女御廚。
據(jù)《春渚紀聞》載:宋高宗宮中有位名為劉娘子的女廚師,在趙構沒當皇帝之前,她就在藩府里做菜了。無論主人想吃什么萊,她都能很快烹制成熟端到餐桌上,而且色香味俱佳。
趙構登基后,就讓劉娘子主管自己的膳食。但按照宮廷規(guī)定,主管皇帝御食的負責官員叫尚食,是五品大官,只能由男人擔任。劉娘子也以身為女流之由,拒絕擔當此官。雖然劉娘子沒有任何官職,可依然是御廚房的大姐大,皇宮里的人都尊稱她為“尚食劉娘子”。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宮廷女廚師。
南宋流行女廚師。
在南末后期,某知府雇用一位來自京都臨安的“廚娘”,京都來的人派頭都大,上下班時須以“回轎接取”。一次,這位“廚娘”為知府烹制五份“羊頭簽”,合用羊頭十個,只剔留羊臉上肉,剩下的全部拋在地上,還振振有詞地說:“這都不是貴人所吃的?!蔽褰锸[則僅“取條心之似韭黃者,以淡酒、醯浸噴,余棄置了不惜”。這位廚娘做出的“羊頭簽”等萊肴,“馨香脆美,濟楚細膩,難以盡其形容,食者舉箸無贏馀,相顧稱好”。但“廚娘”薪水太高,這個官員雇用不到兩月,便借故解除了雇用合同。
劉娘子年紀大了,不能事必躬親。有一天,一位御廚餛飩沒煮熟就給趙構端了上來,高宗勃然大怒,當即就把他打入了大理寺。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相當于現(xiàn)代的國家最高法院。
生餛飩竟然鬧成大事了。
不久,高宗在宮中看戲,兩個伶人上場說噱逗哏,彼此互問年庚。一伶人說甲子(諧音餃子)生,一伶人說丙子(諧音餅子)生,并嘆道:“我們都該下大理寺?!鳖^一個伶人問為什么,對方回答道:“餃子生,餅子生,應和餛飩不熟同罪啊!”趙構不由捧腹大笑,下令大理寺放人。
宋嫂魚羹
主料:桂魚1條(約重600克)。
配料:熟火腿10克,熟筍25克,水發(fā)香菇25克,雞蛋黃3個。
調料:蔥段25克,姜塊5克(拍松),姜絲1克,胡椒粉1克,紹酒30克,醬油25克,精鹽2.5克,醋25克,清湯250克,濕淀粉30克,熟豬油50克。
制法:1.將桂魚剖洗干凈,去頭,沿脊背片成兩爿,去掉脊骨及腹腔,將魚肉皮朝下放在盆中,加入蔥段(10克)、姜塊、紹酒(1 5克)、精鹽(1克)稍漬后,上蒸籠用旺火蒸6分鐘取出,揀去蔥段、姜塊,鹵汁潷在碗中。把魚肉撥碎,除去皮、骨,倒回原鹵汁碗中。
2.將熟火腿、熟筍、香菇均切成1.5厘米長的細絲,雞蛋黃打散,待用。
3.將炒鍋置旺火上,下入熟豬油(15克),投入蔥段(15克)煸出香味,舀入清湯煮沸,揀去蔥段,加入紹酒(15克)、筍絲、香菇絲。再煮沸后,將魚肉連同原汁落鍋,加入醬油、精鹽(1.5克),燒沸后用濕淀粉勾薄芡,然后,將雞蛋黃液倒入鍋內攪勻,待羹汁再沸時,加入醋,并灑上八成熱的熟豬油(35克),起鍋裝盆,撤上熟火腿絲、姜絲和胡椒粉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鮮嫩潤滑,味似蟹羹,故又稱“賽蟹羹”。